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熹最经典的四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朱熹最经典的四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73 更新时间:2024/1/21 19:42:4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熹章,欢迎阅读哦~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曾在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讲学。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等书,门人辑有《朱子大全》。朱熹四首诗,经久不衰

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一、《泛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轻;

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首诗,是把泛舟比方学道的。昨天的夜里,我到江岸边来,见那春水已经涨起来了,许多大号船只,停泊在水面上的,好似羽毛一般地轻浮。回想从前水浅的时候,空费了多少推移的气力,到了今日,水已涨足,船在江心里,尽可以自由行动了。

二、《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虽是南宋有名的理学家,但这首诗却写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理趣。诗的一、二句写景,“一鉴开”点明了湖面之平静,“共徘徊”即进一步强调了湖水的清澈,又为湖水注入了一股活力。诗人没有单纯地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针对湖水之清展开思考,用一问一答把一个哲理性的问题阐述明白。后人经常用三、四两句诗来比喻在工作或学习上要不断汲取新鲜养分,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三、《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一首写春之诗,它描写了春天万物新生、花团锦簇的特点。但有人认为,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泗水曾经是孔子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朱熹是儒学大师,以泗水寻芳暗指追寻孔子之道,可能性很大。若真如此,诗歌的意思就改头换面了。“新”暗指人们受到儒学熏陶之后的新气象,“东风”指圣人之道如春风化人,“万紫千红”表达儒学内容丰富多彩、遍地开花。

四、《次韵雪后书事》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诗作前半扣住诗题“雪后”,写雪后寻梅之事。诗作以“雪后书事”为题,描写诗人的行为和心态,展示了一位为故人惆怅忧虑的哲人形象。诗作结构端严:除首尾呼应之外,颈联的“折寄遥怜人似玉”照应颔联的“昨夜月明依旧开”,颈联的“相思应恨劫成灰”照应颔联的“前时雪压无寻处”,将诗题“雪后”与“书事”两个主体绾合一处。

标签: 朱熹宋朝

更多文章

  • 朱熹很经典的一首诗,句句有月水平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熹,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月是诗人笔下,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它或圆或缺、或阴或晴,或澄清、或静谧,在不经意的仰望中,便会萌生许多感触。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 朱熹只是一个宋朝文臣 为什么高人会说他为孔夫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还不知道:朱熹为何被比作“孔夫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建炎四年(110年)九月十五日,生于南剑州(今南平)尤溪一家馆舍里。建炎时期正是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朱熹的父亲朱松本来是要到建州上任,可是有一支

  •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是怎么样的?朱熹提出这一思想自己却背道而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教育史上如果说孔子是老大的话,谁敢称老二,只有朱熹,世尊称为朱子。如果朱熹印名片的话,头衔实到写不下,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等等。他是唯一一个不是孔圣人亲传的弟子而享祀孔庙

  • 文学家朱熹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历史上的今天】1200年4月23日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徽州婆源(今属江西)人,曾在福建崇安紫阳书院任主讲,晚年徙居建阳考亭。是程颢、程颢的四传弟子。历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秘阁修授、焕章阁待制,集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 北宋名臣杜衍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杜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北宋名臣杜衍的故事 杜衍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贤相杜衍做人低调 留遗言仅以一枕一席殓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

    杜衍是宋仁宗时期最负盛名的贤相之一,资历深,口碑好。庆历七年(1047年),杜衍上书请求挂印退休,得到了宋仁宗的批准。杜衍为政清廉,平时从不营殖私产,比如利用手中权力购置良田、经营房产什么的,以至于退休后,连几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的回车院。宋代各地都建有回车院,有

  • 杜衍做了百日宰相被宋仁宗罢免,背后真正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北宋

    在历史长河中,杜衍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杜衍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宋仁宗时期,他成为了御史中丞,庆历年间,他成为了枢密使,平章事,坐上了宰相的位置,然而在一百天后,杜衍被罢相了。这有点让人惊讶,一个受宋仁宗器重的人,为什么会突然罢相了呢?究其原因,

  • 宋朝宰相贾昌朝生平简介 贾昌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昌朝,宰相,北宋

    贾昌朝 (997—1065)字子明。宋朝宰相、文学家、书法家,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真宗(九九八至一零二二)朝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一零四一至一零四八)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谥文元,卒年六十八。著作有《群经音辨》、《通纪时令》、《奏议文集》百二十二卷。其著作《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

  • 北宋宰相陈执中生平简介 陈执中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执中,宰相,北宋

    陈执中(990-1059),字昭誉,参知政事陈恕之子,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一〇三八)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庆历元年(一〇四一)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