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晏殊与欧阳修的师生情,后来是怎么断掉的?

晏殊与欧阳修的师生情,后来是怎么断掉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80 更新时间:2023/12/9 17:58:16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欧阳修的故事。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24岁的欧阳修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晏殊是主考官,出题《司空掌舆地之图赋》,面对这偏僻的命题,大多数考生做题都走偏了,唯独欧阳修不光扣题精准,而且文采飞扬。于是,晏殊慧眼识珠,把欧阳修确定为“省元”,即第一名。从此,欧阳修就对晏殊以门生自称,执弟子礼。

晏殊与欧阳修自此结下深厚的缘分,作为有知遇之情的师生,作为同时在朝为官的同僚,又作为当时共领时代风骚的文坛巨擎,两人应该是惺惺相惜而又相互提携的,甚至会产生许多文坛佳话,以至让后人津津乐道。

然而,晏殊与欧阳修的这段师生情开始早,结束的也早,虽然欧阳修对晏殊非常尊敬,但晏殊却不喜欢欧阳修,甚至一度还到了厌恶的境地,这是为什么呢?

欧阳修中进士后,出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做官之余,他与钱惟演、梅臣等文坛圣手们聚在一起饮酒赋诗,佳作迭出,一时名声大震。当时,晏殊的词、梅尧臣的诗、欧阳修的文章,堪称文坛三绝。

后来,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西夏犯边,战事紧急。晏殊当时正任枢密使,主持军务,欧阳修担心老师日理万机,过于辛苦,便在某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与诗人陆经结伴去看望晏殊。谁知晏殊在家里轻松的很,见他们来了,还在花园里摆酒置茶,与他们开怀畅饮起来。

欧阳修深感意外,即席赋诗《晏太尉西园贺雪歌》长诗,后边诗句有:

晚趋宾馆贺太尉,坐觉满路流欢声。

便开西园扫征步,正见玉树花凋零。

小轩却坐对山石,拂拂酒面红烟生。

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这首诗中饱含了学生对老师的善意规劝,意思是国难当头,作为军机大臣的晏殊,肩负重任,不应该花天酒地。

晏殊读后,差点没背过气去,愤怒的对人说:“昔韩愈亦能作言语,赴裴度(唐朝后期宰相)会,但云:‘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也不曾如此作弄。”意思是说,当年韩愈赴裴度的聚会,也最多是说这两句诗,而他欧阳修却在同种情境下,却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朋友尚且不开这种过火的玩笑,何况面对的是老师?

果然,欧阳修这首善意的诗,使晏殊背上了只顾享乐,不顾天下安危和社稷的恶名。对此,晏殊明确表示:“吾重修文章,不重他为人。”

对于晏殊的愤怒,欧阳修十分不解,后来又给晏殊写了一封信,说完感激之言后,还追问老师为何对自己冷遇。然而,晏殊读后,却当着宾客的面,敷衍了几句,并要文书代为作答。

宾客还疑惑地问,欧阳修也是当今才子,文章名冠天下,如此回答,是不是有点草率?而晏殊却冷冷地回答,对于一个科考门生,这几句话已经够看得起他了。由此可见,晏殊确实是不喜欢欧阳修。

难道真的是那首规劝诗导致晏殊不喜欢欧阳修的吗?这对于一个文坛宿将和当了多年宰相的晏殊来说,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呢?

其实,还有别的原因,从性格上看,晏殊闲静平和,崇尚道家,属于一个非常保守的人。他任相十余年,始终延续着吕蒙正、李沆王旦等人的执政风格,尚宽简,不严苛细致,喜清静无为,遂有“太平宰相”之名。

而欧阳修性格耿直,执着而刚烈,喜欢讨论时弊,又好与人争长短,而且还以风节自持。他在朝里面对自己的老师晏殊,也常常是言辞激烈,而让晏殊下不了台,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要想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对待北宋王朝第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庆历新政”的问题上,作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跟随在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韩琦富弼之后,摇旗呐喊,极力支持。

对于这场涉及北宋政治、经济的改革,作为“太平宰相”的晏殊从新政的开始到失败,几乎没有任何明确的表态。但是,作为宰相,没有表态,也就是没有明确支持,这本身就意味着反对,属于无声的反对,而欧阳修追随改革派那些言辞激烈的态度,更加导致了晏殊对欧阳修的反感。

当新政失败,晏殊准备外放欧阳修为河北转运使,却遭到了谏官们的反对,强烈要求让欧阳修留任,晏殊不为所动,谏官们也不罢休,干脆联名弹劾晏殊,最终使晏殊罢相,这又是欧阳修的缘故,因此,两人的裂痕越来越大。

后来,晏殊去世,欧阳修又为老师献上了一首《挽辞》,其中有一句“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表明了他对晏殊一辈子的态度。老师都入土为安了,欧阳修还是直话直说,不肯掩饰自己过于苛刻的看法,难怪晏殊当初不喜欢他,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标签: 欧阳修北宋

更多文章

  • 14岁的晏殊参加考试,皇帝亲自出考题都考不倒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晏殊,北宋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晏殊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文坛最辉煌的事情,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师级别的文人,比如范仲淹、晏殊、欧阳修、三苏、司马光等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宋朝独占了6个,所以说宋朝文坛足以在中国历史上笑傲群雄。而这些著名的文人之中,当属晏殊最为厉害,

  • 南宋理学家朱熹生平简介 朱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熹,南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

  •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贡献 朱熹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熹,南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

  • 南宋理学家朱熹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朱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熹,南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

  •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熹,南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

  • 南宋朱熹的墓地在哪里 朱熹的后世纪念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熹,南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

  • 严蕊身为军营妓女被朱熹逼供通奸终嫁皇族子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严蕊,宋朝,朱熹

    南宋时,天台县军营中有个官妓名叫严蕊,字幼芳,棋、琴、书、画、歌舞弹唱都十分出色。严蕊的美貌和技艺压倒了当时的所有妓人。严蕊有时作一点诗词,新颖不落俗套,她很懂得经史和古今故事,并且善于应对交际,四面八方的人都知道她的大名,甚至有人不远千里来拜访她。唐与正(字仲友),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擢为江西提刑。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为何自己要纳尼姑为妾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熹

    朱熹,字元晦。宋朝理学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网络配图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

  • 朱熹节俭待客:请友人辛弃疾吃黄豆下酒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

  • 宋王朝无能射影:朱熹的叔祖父朱弁被困17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熹

    金戈铁马的宋金乱世,诞生了几多英雄豪杰,而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不曾像流星一样划过不留痕迹。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人们的心底,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一段段闪光的传奇故事。善化寺朱弁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而在他背后的恩怨传奇,英雄传说,更是让我们这些后人敬仰万分。网络配图善化寺,兴于唐,盛于五代,毁于辽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