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导致宋军无战力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导致宋军无战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53 更新时间:2024/3/2 8:31:13

杯酒释兵权将领名单里有五位高级将领,分别是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在杯酒释兵权的晚宴上,宋太祖赵匡胤同这五位高级将领喝酒,然后说出了自己的忧虑。这几位高级将领听后明白了宋太祖的意思。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都很害怕开国的武将,比如刘邦就怕韩信。一旦国家进入稳定期,皇帝总会想办法收回兵权,往往都伴随着血腥和杀戮。

而历史上有一次收回兵权却是最温和的,也就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网络配图

当时赵匡胤前一天请石守信等五大将领喝酒,推心置腹的和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用自己的诚恳说服了将领们交出兵权,然后第二天五人同时上表请求皇帝罢免他们的军队职位。

此后各将军被任命为地方节度使等,不再插手朝廷政事,而是各自敛财等等,以此来告诉皇帝他们的心迹,宋太祖当然也乐得高兴。

网络配图

这一次兵权回归皇帝,没有刀光剑影,可以说是特别成功的,也因此在后面一段时间,宋朝赢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没有武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局面,减少了很多麻烦和战乱。

不过同时也为最后宋军战力低下埋下了隐患,不但赵匡胤对许多武将裁撤,同时还安排文官在部队里,来制约武将,受到这些文官的掣肘,当时的武将也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

要打仗的时候都是皇帝和文官在朝廷商议战争决策,再交给武将,让其执行,并派文官在军中督察,可以说很多时候都延误了战机。

网络配图

为什么会这样,也因为宋朝之前为五代十国,太多的武将拥兵作乱,赵匡胤经历之后肯定也是非常害怕再次出现这样的局面。

虽说为宋朝前期带来了一个发展期,但最后这种重文轻武的策略也是导致宋朝衰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千古谜案:赵光义真的杀了赵匡胤夺取了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赵光义

    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夜晚,大病中的宋太祖赵匡胤,召弟弟晋王赵光义议事,身旁下人全都退开,不一会儿,有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起身离席,像在躲避什么,接着听到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并大喝:好为之。第二天清早,赵匡胤逝,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这是成语烛影斧声的由来。网络配图宋太祖赵匡胤曾在临终前召见弟弟晋王赵

  • 赵匡胤曾拟迁都洛阳长安 群臣反对埋下亡国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开封。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赵匡胤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但遭到群臣及晋王赵光义极力反对,迁都计划搁浅。自古统治者选择都城主要根据军事、经济、地理位置三方面条件来考虑。军事上要求都城所在地既能制内,又利于御外;经济上要求都

  • 赵匡胤的治国方略:不让公主穿华丽衣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

  • 赵匡胤不杀士人:历史上的“民主”高峰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这块不杀士大夫的誓碑传说,首见于宋·叶梦得的《避暑漫抄》。“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勑有司,自后时享(四时八节的祭祀)及新太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

  • 奇葩皇帝赵匡胤:皇位为何不传儿子传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这位宋朝的开国皇帝,从出生那刻起就自带传奇色彩!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曾试骑一匹烈马,也不给马套上笼头,烈马跑到登上城楼的斜道上,他的额头撞在门楣上人从马上掉下来,人们以为他的脑袋一定会被撞碎,不料赵匡胤却从地上慢慢起身,继续追

  •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武艺高强?打遍天下无敌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看宋朝的一些笔记,发现宋人在称呼赵匡胤时,有时用太祖,有时用艺祖。颇觉奇怪,难道赵匡胤,竟然有两个庙号吗?有多个庙号其实并不奇怪。便如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之后,南明弘光朝廷给他上的庙号,先是思宗,后来改为毅宗,后来唐王朱聿键又上为威宗;清朝亦给他上有庙号,先为怀宗。后来对汉人礼数懂得多了,认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功劳大却留臭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

    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那天天气极为寒冷,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光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

  • 谁是“黄袍加身”的第一皇帝?非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

    按"五德终始说",唐尧属于"土德",李渊有意效仿尧帝,便推当时的五行为"土德",服色尚黄,戴黄冕,着黄袍。网络配图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会想到发生在公元960年的那次着名的"陈桥兵变"。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使赵匡胤从后周节度使、殿前都点检的身份,摇身一变成

  • 揭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驾崩,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的原因,宋人修史讳莫如深。野史笔记偶有记载,也是众说歧异。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使得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得不到合理解释,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宋太宗有很大的关系。在宋人作品《湘山野录》曾经记载这样一个故

  • 揭秘:为什么赵匡胤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

    “勒石三戒” 开创“仁政”清明王朝, “文以靖国” 营造中国“文治盛世”,赵匡胤“建隆之治”令人感叹!在一个以四书五经数千年文明传承著称,尊孔攘儒呈现周期性规律交替的国家,在一个谈经论道不时就兴盛,佛、道、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国度,作为安身立命的知识分子,无论你是潜心研究作学问,还是一心只为稻梁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