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谜案:赵光义真的杀了赵匡胤夺取了皇位?

千古谜案:赵光义真的杀了赵匡胤夺取了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53 更新时间:2024/1/26 3:20:14

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夜晚,大病中的宋太祖赵匡胤,召弟弟晋王赵光义议事,身旁下人全都退开,不一会儿,有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起身离席,像在躲避什么,接着听到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并大喝:好为之。第二天清早,赵匡胤逝,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这是成语烛影斧声的由来。

网络配图

宋太祖赵匡胤曾在临终前召见弟弟晋王赵光义议事,隔日清晨逝世。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此事在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而在野史中,以文莹的《续湘山野录》最为着名,记载到: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赵光义),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拄斧截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逮晓登明堂,宣遗诏罢,声恸,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网络配图

此事在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因此自古以来有许多传言,有指赵光义弒兄登基。由于当时并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弒兄登基的传说。然而历史对于该事件看法不一,有说当夜太祖只是向晋王嘱咐后事,并非赵光义篡逆夺位。据记载,杜太后曾告诉太祖,因为后周皇帝小,他才得以黄袍加身。所以传位应先传给兄弟,再由兄弟传回他的儿子,这样大宋江山才能永固。太祖于是命赵普起草盟约,藏于金匮,史称金匮之盟。

网络配图

宋太祖赵匡胤十分信任赵光义,军国大事均让他参与决策。但也有一说为太宗谋害太祖篡位。首先金匮之盟是太宗继位后才传出的说法,再加上当时太祖长子赵德秀已不年幼,而太宗又急忙扫除赵德秀、赵德芳赵德昭等继承人的做法,让人怀疑。《宋史•太宗本纪》中提出了一串疑问,指太宗即位为何匆忙将还剩两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有金匮之盟,太宗为何要把兄弟赵德秀等人,迫害得郁郁而终?太祖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又因何自杀?

但究竟太祖是否真传位给太宗光义,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此事无人知晓,成为千古谜案。但太祖生前外出征战时,都让赵光义留守都城,军国大事也让赵光义参与决策。太祖也曾对人说起:光义龙行虎步,将来必是太平天子,上苍赐予的福德,还要超过我。但在赵光义继位后的种种事蹟,不得让人怀疑其篡位动机,但由于无人得以作证,使得烛影斧声成了千古悬案。

标签: 赵匡胤赵光义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曾拟迁都洛阳长安 群臣反对埋下亡国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开封。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赵匡胤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但遭到群臣及晋王赵光义极力反对,迁都计划搁浅。自古统治者选择都城主要根据军事、经济、地理位置三方面条件来考虑。军事上要求都城所在地既能制内,又利于御外;经济上要求都

  • 赵匡胤的治国方略:不让公主穿华丽衣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

  • 赵匡胤不杀士人:历史上的“民主”高峰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这块不杀士大夫的誓碑传说,首见于宋·叶梦得的《避暑漫抄》。“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勑有司,自后时享(四时八节的祭祀)及新太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

  • 奇葩皇帝赵匡胤:皇位为何不传儿子传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这位宋朝的开国皇帝,从出生那刻起就自带传奇色彩!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曾试骑一匹烈马,也不给马套上笼头,烈马跑到登上城楼的斜道上,他的额头撞在门楣上人从马上掉下来,人们以为他的脑袋一定会被撞碎,不料赵匡胤却从地上慢慢起身,继续追

  •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武艺高强?打遍天下无敌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看宋朝的一些笔记,发现宋人在称呼赵匡胤时,有时用太祖,有时用艺祖。颇觉奇怪,难道赵匡胤,竟然有两个庙号吗?有多个庙号其实并不奇怪。便如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之后,南明弘光朝廷给他上的庙号,先是思宗,后来改为毅宗,后来唐王朱聿键又上为威宗;清朝亦给他上有庙号,先为怀宗。后来对汉人礼数懂得多了,认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功劳大却留臭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

    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那天天气极为寒冷,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光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

  • 谁是“黄袍加身”的第一皇帝?非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

    按"五德终始说",唐尧属于"土德",李渊有意效仿尧帝,便推当时的五行为"土德",服色尚黄,戴黄冕,着黄袍。网络配图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会想到发生在公元960年的那次着名的"陈桥兵变"。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使赵匡胤从后周节度使、殿前都点检的身份,摇身一变成

  • 揭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驾崩,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的原因,宋人修史讳莫如深。野史笔记偶有记载,也是众说歧异。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使得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得不到合理解释,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宋太宗有很大的关系。在宋人作品《湘山野录》曾经记载这样一个故

  • 揭秘:为什么赵匡胤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

    “勒石三戒” 开创“仁政”清明王朝, “文以靖国” 营造中国“文治盛世”,赵匡胤“建隆之治”令人感叹!在一个以四书五经数千年文明传承著称,尊孔攘儒呈现周期性规律交替的国家,在一个谈经论道不时就兴盛,佛、道、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国度,作为安身立命的知识分子,无论你是潜心研究作学问,还是一心只为稻梁谋,抑

  • 宋太祖赵匡胤的四个儿子为何都寿命不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也衍生出很多与之有关的民间文学作品。无论是电视剧、小说,还是唱曲戏剧,都以其为原型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戏剧曲目《下河东》。而在晋剧、大平调、秦腔等各个地域特有的曲目形式中,秦腔版的《下河东》最为著名。故事讲的是,称帝后的赵匡胤为了拓展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