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小皇帝赵昺必须要死吗 陆秀夫为什么带小皇帝跳海自杀

小皇帝赵昺必须要死吗 陆秀夫为什么带小皇帝跳海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83 更新时间:2024/1/30 6:26:17

陆秀夫和小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南宋与蒙元在崖山展开大战,史称“崖山海战”,在这一战中,宋军奋力一搏,但是,仍然被元军击败,随后,元军包围了崖山(今新会崖门),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七岁的小皇帝赵昺,纵身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听说小皇帝殉国,也相继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那么,崖山之战惨败,南宋年仅七岁的小皇帝赵昺必须要死吗?陆秀夫为何忍心带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呢?

陆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陆秀夫是南宋左丞相,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陆秀夫带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时年四十四岁。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第九位皇帝(1278年-1279年在位),他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生母为俞修容。景炎三年(1278年)4月在冈州即皇帝位,改元祥兴。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小皇帝只有七岁,还是一个小孩子,七岁的孩子,虽然他是皇帝,但是,他什么都不懂,就这么死了,这不能不说非常悲壮、残忍和无奈。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大军直逼崖山。崖山背对着山面对着大海,地势非常险要,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的房屋,人马全部登上船只,然后,将一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子紧紧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将小皇帝赵昺乘坐的船安置在中间,表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张弘范见宋军战船集结,行动不便,想用赤壁之战,周瑜火烧曹操连环战船的那一招,先用小船装满柴草,再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南宋水军。南宋军船上的湿泥挡住了火势,大火烧不过来,长木又顶住了火船,使元军的火攻失败了。张弘范又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封锁了海口。宋兵饥渴交加,处境危险。张弘范见此机会,派人劝降,被张世杰断然拒绝。

祥兴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南宋和蒙元军队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张弘范分兵四路,发动猛攻。南宋军正在拼命抵抗时,忽然听到张弘范所在的指挥船上奏起了音乐。南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战斗就松懈了。谁知此乐声是元军总攻的讯号,张弘范的指挥船直扑而来,箭如雨下。元军在乱箭掩护下,夺走了宋军七艘战船。各路元军一齐猛扑过来,从中午到傍晚,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最终,在激烈的交战中,南宋军遭到惨败。

陆秀夫先逼自己的妻子儿女跳海自尽,然后换上朝服,到赵昺的船上拜见皇帝,陆秀夫哭着对小皇帝说,现在到了这个时候,陛下应该以身殉国,说完,背着哭泣的小皇帝,跳海殉国。张世杰得知皇帝殉国,也跳海殉国了。

《宋史》记载: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陆秀夫为什么要带着小皇帝自杀呢?

这是因为陆秀夫觉得如果突围不成,一旦皇帝落入蒙古人手中,会受到侮辱。德祐皇帝(宋恭帝)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不能再重蹈覆辙。

一个七岁的孩子,正是花一样的年龄,却被带着一起死,非常残忍和悲壮。小皇帝无法选择他的家庭,无法选择他的生活,也无法选择他的生命,不能不说是一种残忍。

而陆秀夫宁死殉国,也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标签: 陆秀夫南宋

更多文章

  • 民族英雄陆秀夫,战败后怀揣玉玺,负帝壮烈投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秀夫,南宋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陆秀夫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们的印象中,宋朝是一个富庶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悲惨的朝代。从北宋的“靖康之耻”到南宋“崖山浮尸十万”,期间曾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无一不用生命誓死保卫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用鲜血谱写出了一篇篇令人感动肺腑的赞歌!

  • 与文天祥同朝为官的陆秀夫在南宋灭亡时都做了什么事情?亡国时背幼帝投海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秀夫,宋朝

    对陆秀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南宋时期,蒙古人的铁骑已经无情的践踏中原大地,元朝的一统大梦也在慢慢的实现。南宋灭亡之际,恐怕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虽说南宋朝廷已经腐败不堪,但文天祥率兵抗元,依旧阻挡了蒙古铁骑前进的步

  • 曾巩和王安石是什么关系 曾巩当官时的政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北宋

    曾巩出生在一个世代都是学者的家庭中,祖父曾经做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是太常博士,受家中长辈影响,曾巩耳濡目染从小就能够读书写字。而且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十二岁时,曾巩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曾巩18岁时跟着父亲来到了京城,与

  • 欧阳修担任科举主考官,传说苏轼未能夺魁是因为曾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欧阳修,苏轼,曾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代科举的相关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启了重文轻武,武将被解权,反而迎来了文人的盛世,而北宋的文人集中出现在仁宗朝,每届科举都能出现名留千古之人,令无数高中生头痛的“背诵全文”天团几乎都出现在这一时期,而宋仁宗时期

  • 曾巩的《局事帖》被两亿拍下!他到底是有何才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曾巩

    曾巩是北宋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世称“南丰先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能是因为缺少些大众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作品,曾巩在后世的名气,比同属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要弱一些,生平事迹也不像他们那样广为人知。其实,曾巩在北宋

  • 曾巩和王安石曾是至交,他为何却经常指责王安石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文章一写出来就被众人拿去传抄,不到一个月就传遍天下,引得读书人争相背诵。王安石曾夸道:“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明代读书人对他的评价就更高了,甚至说他是继孟子之后文采最好的人。但比起写文章,曾巩更爱讲道理。曾巩特别喜欢从日常小事中发掘深刻的哲理—参观王羲之留下的墨池

  • 宋诗之咏柳鉴赏,曾巩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诗,咏柳

    咏柳,宋代曾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

  • 包公铡陈世美是怎么回事?包公的老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包公

    包公是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生人,是农历己亥年也就可以判断包拯是属猪的。包拯年幼的时候,他二十八岁的时候考中进士,曾经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而且出使过契丹,死后被封谥号“孝肃”。包拯是中国北宋时期有名的官吏,在人们心中他是清官的典型代表,老百姓亲切的叫他“包青天”说明他执法就像青天一样严明

  • 陈世美的故事内幕:流传百年故事居然是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陈世美

    陈世美的故事,至今一直流传。那么陈世美的故事中,陈世美是不是真的像记载的那样人渣呢?今天,小编搜集了相关陈世美的故事,不得不为陈世美喊冤,为什么呢?因为陈世美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时虚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陈世美的故事。网络配图清代官员陈世美,据传为戏剧《铡美案》中陈世美的故事原型。传统戏剧中

  • 陈世美夫妻和睦 可为何最终被传是个负心汉?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陈世美

    在现在大家的印象中,陈世美就是负心汉的代名词。陈世美,又做陈士美,是传统戏曲《秦香莲》(又名《铡美案》)中的人物。在剧中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最后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网络配图在戏曲中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湖广均州人氏,今湖北丹江口人)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