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蒲寿庚为什么选择了叛宋降元?为何最终蒲氏家族背会被元廷打击?

蒲寿庚为什么选择了叛宋降元?为何最终蒲氏家族背会被元廷打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24 更新时间:2023/12/6 22:47:31

还不知道:蒲氏家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但是在宋元两朝,却迎来了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特殊时期,尤其是泉州以“刺桐港”之名成为全球第一大港。海外贸易的繁荣一方面得益于宋、元两朝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与中亚穆斯林商人的长袖善舞有直接关系。

自唐朝以来,不断有中亚穆斯林商人乘船东来,并在东南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海商集团,蒲寿庚家族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善于投机,蒲寿庚一手将泉州港送上了第一大港的宝座,同样也是因为投机,蒲家在元末遭受灭顶之灾,连累泉州的穆斯林遭到元军的大屠杀。明太祖朱元璋还专门下令蒲氏后人“不得齿于士”。

蒲寿庚祖上因贸易从阿拉伯移居占城(越南),后又来到广东。南宋嘉定十年,蒲寿庚之父蒲开宗又从广州迁往泉州。在泉州,蒲开宗因贸易有功,得到宋朝赐予的“承节郎”官衔,家族从此走上官商之路。

海外贸易的利润不言而喻,到了蒲寿庚时期,蒲家不仅“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还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海上私人武装,“南海蛮夷诸国莫不畏”。南宋咸淳十年,海盗袭击泉州港,蒲寿庚因平寇有功,被任命为提举市舶司,相当于海关关长,南宋末期后又“授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

南宋最后30年,泉州港的贸易几乎都掌握在蒲寿庚手中。蒲寿庚被委以重任,也反映了当时蒲氏家族对南宋朝廷意义之重大。遗憾的是南宋朝廷所托非人,当元军南下攻下临安,宋端宗张世杰撤到泉州港时,蒲寿庚却选择了叛宋降元。

其实蒲寿庚降元之心,早已有之。蒲家的海上力量,是宋元两军所不具备的,双方都采取了拉拢措施。元朝丞相“伯颜遣不伯、周青招泉州蒲寿庚、寿晟兄弟”。兄长蒲寿晟更是早就劝其“据泉以降元”。

犹豫不决的蒲寿庚登上泉州港的龙船觐见皇帝,并邀请端宗和张世杰入城,但张世杰对蒲寿庚并不放心,故没有进城。当时有人劝张世杰扣下蒲寿庚,用蒲家的海上力量对抗元军。张世杰没有采纳,而是放蒲寿庚回城,但却下令没收蒲家的所有家产。

至此,蒲寿庚才决心叛宋,他下令关闭城门,屠杀城内的宗室子弟。为安抚城内的百姓和商人,蒲寿庚将叛变解释成为了保护泉州百姓和商人的安全。张世杰见状也无可奈何,只能保护皇帝南下广州,最终元军占领了泉州城。

忽必烈用兵多年,急需大量军费,蒲寿庚为表忠心,极力主张恢复海外贸易。忽必烈大悦,命蒲寿庚继续掌管泉州对外贸易。在蒲寿庚的经营下,泉州港超越广州港,并成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元朝初期与海外有关的所有事务中,不管是追剿南宋残余势力、东征日本,还是招诱东南亚诸国臣服,都需要借助蒲寿庚的力量,因此蒲寿庚家族在泉州的势力在元代达到了顶峰。

蒲家的兴盛促使了中亚穆斯林商人集团在泉州的迅速做大,到了元末已经出现了多个足以抗衡蒲家的大海商集团。元末新旧势力为了争夺港口的控制权,因爆发了“亦思巴奚之乱”,而蒲寿庚家族则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叛乱波及福建数地,元朝用了多年时间才完成镇压。平乱后,元军按照惯例屠城,“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悮杀者”。作为叛乱的主要参与者,元军对蒲氏家族的报复尤为极端,“发蒲贼诸塚”,

“凡蒲尸皆躶体面西方”, “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报在宋行拭逆也”。

在元廷的打击之下,显赫一时的蒲氏家族最终走向灭亡。虽然不久后明朝取代了元朝,汉人重新执掌江山,但对蒲氏仍受到诸多限制。朱元璋曾下令“禁泉州蒲寿庚之子不得齿于士,盖治其先世导元倾宋之罪,故禁夷也。”洪武七年,朱元璋大赦天下,“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淂登仕籍”。

标签: 蒲寿庚南宋

更多文章

  • 蒲寿庚做了什么,为什么朱元璋那么痛恨他要将他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蒲寿庚,明朝

    蒲寿庚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起蒲寿庚,很多人觉得很陌生,似乎并没有听说过。他并不是明朝人,而是生活在宋末元初期间。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和他八竿子打不着,也没见过面,更谈不上什么仇恨。那么蒲寿庚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朱元璋要让他的后代为奴为娼?蒲寿庚是阿拉伯

  • 解析北宋名将种世衡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名将

    北宋名将种世衡在历史上是十分有名气的一位将领,他是种放的侄子,同时也在朝中担任过东染院使等重要职位,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个人奋战在沙场之上,之后他还开创了种家军,世世代代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他是范仲淹一路提拔起来的,深受他的恩惠和帮助。在对付羌人的过程中,种世衡运用智谋让他们归降臣服,一直为了国

  • 种世衡以信结羌典故:揭北宋名将种世衡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名将

    北宋名将种世衡在历史上是十分有名气的一位将领,他是种放的侄子,同时也在朝中担任过东染院使等重要职位,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个人奋战在沙场之上,之后他还开创了种家军,世世代代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他是范仲淹一路提拔起来的,深受他的恩惠和帮助。在对付羌人的过程中,种世衡运用智谋让他们归降臣服,一直为了国

  • 北宋名将种世衡——创立种家军 打得西夏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中国,种世衡

    种世衡(985年―1045年),字仲平,京兆府人,祖籍山西,大儒种放之侄,北宋将领、种家军开山人,官至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种世衡为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一手提拔。招抚羌人,筑城安边,并巧施离间计,除去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兄弟。人物生平仕途履历种世衡年少时崇尚气节,兄弟中有想

  • 北宋名将种世衡的用计之道 反间计计平西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种世衡

    种世衡,字仲平,北宋仁宗时期杰出的戍边名将,因为治军严格、赏罚严明而受到负责西北防务的重臣范仲淹的特别提拔,由此开始成为威震一方的重要将领。种家此后能人辈出,将星闪耀,与种世衡的开山之力有很大关系。史书记载种世衡善用奇计,谋略过人。在与西夏野利兄弟的抗争中,他就施展过一出巧妙的离间计,收到了很好的效

  • 威震天下八十年的“种家将”,开创者种世衡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种家将,北宋

    种家将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这个武将世家就是威震天下八十年的“种家将”!“种家将”的开创者名叫种世衡,他的叔父是北宋著名的隐士种放。种世衡年少时就很有气节,兄弟们分家的时候,任凭别人取走财物,他只留下书籍。后来因叔父的关系,他靠着恩荫进入仕途,先后担任将作监主

  • 种世衡生平没打过著名战役,为何能入北宋名将之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种世衡,北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种世衡。南宋重文轻武特别严重,武官想要出头特别难。究其原因是宋太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他怕底下的人,也学他,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所以对武将打压的特别厉害。不过泱泱大国,还是有不少著名将领的,比如说杨继业,狄青等等,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耀眼夺目,让北宋有了

  • 种世衡:范仲淹评价他为“国之劳臣”,揭秘其丰功伟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种世衡,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种世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年间,范仲淹曾主帅西北前线,对抗崛起的西夏党项人李元昊。范仲淹手下有两员虎将,一个是狄青,一个是种世衡。狄青因后代的小说、评剧等宣传,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但在当时抗击西夏的战争中,种世衡的名声和功绩却丝毫不逊色于狄

  • 北宋本可以用种师道而不被金人所灭 可惜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种师道,北宋

    种师道,字彝叔,洛阳人,后迁居到京兆府长安县豹林谷,原名建中,因避讳赵佶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又被赵佶御赐名为师道,为人善察形势,沉毅有谋。种师道的家世显赫,祖父种世衡是仁宗朝的西北名将,威名震慑西夏。种世衡共生八子,分别为种古、种诊、种谘、种咏、种谔、种所、种记、种谊,皆在种家军中担任各级

  • 著名将领种师道和岳飞之间有着怎样相同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种师道和岳飞之间有着怎样相同的地方

    种师道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是十分著名的,但是有些人却并不知道种师道是谁,那么到底种师道是谁呢?其实种师道这个人原本名为钟建中,可是当时宋徽宗的年号中包含着两个字,为了避免忌讳,所以他才改了名字为师极,后来宋徽宗又赐下师道这个名字。在种师道小的时候曾经跟随张载学习过,后来担任官职的时候因为私下讨论过役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