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几件小事看赵匡胤为何能成就帝王?

从几件小事看赵匡胤为何能成就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27 更新时间:2023/12/11 16:29:30

赵匡胤嗜酒,没有当皇帝以前,他是后周世宗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想喝酒,周世宗的一位亲吏曹彬掌管御酒,曹彬跟赵匡胤关系也不错,但是,说什么也不给赵匡胤酒喝。赵匡胤有点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那么矫情?咱俩这关系,你给我点好酒应该不是问题吧?曹彬说:这是官酒,我不能随便送人。赵匡胤说: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儿?官家的东西哪儿有个准数?皇帝又不会亲自查验,派人查验也不过是审计一下,将数字对上而已。曹彬说什么也不答应,最后自己花钱买了瓶好酒给赵匡胤。

后来赵匡胤当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给大臣讲他与曹彬的这个故事,说曹彬这个人的人品非常好——“世宗吏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遂将曹彬引为亲信,极为重用。

这样被人当面不给面子的事情,赵匡胤遇到过好多次——赵匡胤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到处找工作,流落到长武、凤翔一带,见了节度使王彦超,希望能被收留,给份工作。王彦超给了赵匡胤一点钱,把他打发走了。后来赵匡胤建大宋,当了皇帝,将前朝的藩镇节度使都招安在自己麾下,召集他们进京开会,在御花园大摆宴席,隆重招待。宴会上,人人都借着酒兴显摆自己跟当今皇上当年有过什么交情,有的说自己的父祖跟赵匡胤的父祖有什么关系,有的说当年赵匡胤“插队当知青”的那个村跟他就相隔两个山头。只有王彦超低头喝酒,言语不多。赵匡胤发现了,问王彦超想什么呢,王回答:自己没有什么功劳,不配当这个节度使,愿意卸职,能给皇帝当一个卫士就好了。赵匡胤说以前的事儿,谁能说得准!王彦超颜色稍缓。赵匡胤玩兴大起,低声问他:那你说说,当初为什么不收留我?王彦超说:我那儿的水浅得跟牛蹄窝里的积水一样,怎么能容得下一条神龙?(“蹄涔之水,安可以延神龙?”)再说,我当时若收留了您,您就不一定有今天了。赵匡胤大笑,还让王彦超继续当节度使。

曹彬为人境界之高,堪称千古楷模——他在徐州当官,手下一个小吏犯了错误,按照规定,要挨杖责。曹彬经过审问,决定先不打这个人,给他把惩罚记下,直到第二年才执行。有人问为什么?大人与这个人有什么关系吗?还是这个人给了大人什么好处?曹彬说:我听说他去年刚刚娶妻结婚,如果那时候打他,可能会让他们家人觉得会不会是所娶新妇不吉祥带来的灾祸,这样对那个妇女就太不公道了,所以“缓其事”。

《礼》云:“毋不敬”,可以延伸理解为做事有原则;《左传》曰:“必以情”,说的是变通。然非人情练达者,不能得二者之妙旨。曹彬领十万水陆大军平南唐,出发前命令部下将士勿滥杀,为此甚至不惜装病与部下约定。等平定了南唐,立下巨大的功劳,他给皇帝上书汇报工作,非但不夸大自己的功劳,甚至有意说得很平静,奏章上只说“奉敕江南干事回”,即您让我到江南办的事办完了,现在回复您。返程也没有随大部队奏凯而还,而是一个人租了一条小船,乘风捷发而回,船上只带了一些书。

圣明之君,必然胸襟广大,能识人用人,建立不世功业。曹彬的幸运是碰上了赵匡胤。赵匡胤胸襟宽广,气度宏阔,又极其近人情,正史野史所述,无不跃然纸上。赵匡胤是从后周得来的天下,立国之初,也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即人心还没有完全统一和认可他的正统地位。一般的神经质皇帝,当此时必采取紧张戒严的治理模式,而赵匡胤非如此,他反而很放松。一次宴会上,有个前朝后周的旧官员、翰林学士王著喝多了,大声喧哗,乱说话,有些话很难听,甚至直接讽刺赵匡胤。左右很紧张,看皇帝怎么处理。赵匡胤让人把他扶出去休息,这个王著犯了拧脾气,手死死地抱着柱子不肯出去,还往皇帝跟前移,大哭起来,场面很不雅观。第二天有人给赵匡胤上奏道:王著他是借酒装疯,分明是思念前朝世宗,给陛下难堪,应当治罪。赵匡胤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什么思念世宗!他就是喝多了嘛,不许联想。再说了,即便他是思念世宗,也没什么,一个书生,不过思念而已,还能干什么。

赵匡胤登基以后,就给他的子孙立下三条规定:一、不杀后周皇帝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提意见的人;三、以上两条必须严格遵守。

他的后代皇帝比如宋仁宗,有一回某官员上奏,说自己手下一个小兵士的胳膊上长了一条龙状的东西。这在过去是严重犯忌的,要是在秦始皇手里,这人不但会被处死,连他家的祖坟都要刨了,还得灭族株连不知道多少人。官员将这个小兵士抓起来,等候皇帝的处理。宋仁宗闻奏,说:这算什么罪啊!人家身上长了个东西也犯法?将他放了吧。

历来科举,解决了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的上进之路,也使朝廷有纳新的机制,让天下的人才有了念想和希望——人主要是要有希望、有念想,这很重要,不一定非要兑换成现实;没希望、没念想,人才不在体制内,就永远没有参与国家治理的机会和希望,即体制将人才阻挡在政府之外,这很危险。那些人才和自认为人才的人常常就会成为国家的对抗力量,成为政府力量的对抗者和消耗者。所以,科举对于古代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贡献非常大。

可毕竟能成功考取功名的永远是少数人,没考取的人难免愤愤不平,这也是人之常情。有一次,成都府接到一个读书人献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这明明是一首煽动造反、煽动分裂、闹独立的诗!典型的反动言论!这还了得?知府将这个人抓了,汇报给朝廷。宋仁宗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宫,看了奏折,轻淡地批复道:这不过是不得志的老秀才发牢骚,你们不要那么紧张,别小题大做,也别治他的罪。看看有没有司户参军的位子,给他安顿一下,让他有饭吃,都不容易的。

迷信权力的人,以为帝王只要会杀人就行。其实,有权杀人而不杀人,才是真行。王道本乎人情,不通人情者,必然自私偏狭,必然没有仁者心怀,其胸襟气度必然不宽广,虽为帝王,强权在握,刀剑横列,手段狠戾,也不会长久。《中庸》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 他是怎么对待柴荣的妻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柴荣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君王柴荣的臣子,而且是当时权力非常大的一位将军。后来柴荣过世,只是留下了一个才7岁的小太子,还有一个新娶进门的皇后,小符氏。之后这位小太子成为了君王,小符氏也成为了符太后。幼主上位,周围的各个国家都是虎视眈眈,契丹和北汉联合起来出兵攻打后周,于是年轻的符太后就把所有的兵力调动权交给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疏忽了一人,15年后此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宋朝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初,功臣们都会受到皇帝的忌惮,特别是通过掌握兵权来夺取政权的皇帝,对武将们的信任几乎为零,他们生怕自武将会效法自己,夺了他的天下。因此等政局稳定后,皇帝都会逐渐从武将那里收回兵权。西汉刘邦和明朝朱元璋,都是通过“诛杀功臣”的方式,保全了自己的江山,这种方法看似极端残忍

  •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真是给弟弟弄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一生留给世人诸多谜案,黄袍加身和斧声烛影更是扑朔迷离。黄袍加身是赵匡胤辉煌人生的开始,斧声烛影是赵匡胤璀璨人生的谢幕。黄袍加身可基本断定是他的杰作,而他谢幕的斧声烛影则至今无人参透。他在杯酒释兵权的宴会上说,自己无法安然入眠,因此,所有的威胁都退居二线。而在斧声烛影的落幕中,他酒酣而眠安心的睡

  • 赵匡胤登基后,为什么不杀后周皇帝柴氏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后周,五代十国

    唐朝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唐朝灭亡之后,唐朝的影响力就逐渐变弱。我们现在常说唐朝之后就是宋朝,其实不然,唐朝被朱温灭亡之后进入了一段混乱的时期,这段时期有五十多年,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结束是因为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因为赵匡胤在陈桥的时候黄袍加身最后取代了后周柴氏天

  • 赵匡胤给钱弘俶的黄包袱是什么意思?最终导致“纳土归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纳土归宋,宋朝

    钱弘俶(chù),字文德,吴越王钱元瓘的第九子。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三月,钱弘俶被六哥钱弘佐封为台州刺史。六月十三日,七兄钱弘倧即位后,令钱弘俶入京同参相府事。钱弘俶九月中旬从台州出发,十月到达杭州,十二月三十日,胡进思发动政变,软禁钱弘倧,迎钱弘俶于南邸,催他即位。钱弘俶谦让再三,说:“

  • 赵匡胤雪夜拜访赵普是为何?一心想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北宋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长河中,由篡位而来的政权大都短命,唯有宋朝例外,而且在其鼎盛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被今人评为最想生活在其中的十大历史王朝之一。大宋的开创者正是赵匡胤。他的传奇经历和雄才大略,向来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赵匡胤的历史。当时,赵匡胤29岁,任职殿前

  • 赵匡胤为什么不立太子 他的两个儿子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赵匡胤

    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关于北宋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他一生雄才大略,结束了自从唐朝末年以后近百年的混战局面,重新将中原统一,可以说功不可没。可是一个王朝的延续仅仅靠一个人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太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赵匡胤生前却从来没有明确地立过太子,他的两个儿子也因为这个

  • 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赵匡胤

    还不知道: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的是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在公元960年的时候呢,发动了陈桥兵变,国号宋朝,她先后灭了南唐荆南后蜀南汉。赵匡胤的父亲呢是赵弘殷,少年的时候是非常骁勇善战的善长骑马和射箭,由于,后唐时期作战有功,非常受唐

  • 赵匡胤为什么没有下令杀柴氏子孙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赵匡胤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太祖登基三年后,曾秘密派工匠打造一块石碑,藏于太庙夹室。北宋时,这块碑的文字属于国家机密,除了最高统治者,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查看。每逢新帝继位或重大祭祀场合,一个不识字的管理员会把门锁打开,放皇帝进

  • 赵匡胤宋朝建立之后 柴氏家族的朝中的地方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赵匡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柴氏家族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柴家地位很尴尬,差不多被宋朝君臣选择性遗忘了。这个结局既不像传言的那样好,也总算不上坏。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柴宗训被降为郑王。三年后又被迁往房州,又作房陵。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流放之地,也是一个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