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奸臣、宰相史弥远,是怎么做到独揽大权的?

南宋奸臣、宰相史弥远,是怎么做到独揽大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30 更新时间:2024/1/1 8:21:45

史弥远(1164年2月23日—1233年11月27日),字同叔,号小溪,别号静斋。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奸臣、宰相,尚书右仆射史浩第三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史弥远从政期间平反“伪党”、起用“党人”。

上博取人心,取悦清议。他任用了黄度、楼钥、杨简等著名党人,还找来了真德秀魏了翁等知名之士。群贤点缀朝廷,一时人以为小庆历、元祐,这正是弥远老谋深算之处。实际上,他追逐的只是自己的绝对权力。

首先,史弥远独揽相权,破坏既定的宰执制度。宋代宰执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割相权,虽有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但都是应付战争局面的特例。

史称开禧以后“宰臣兼使,遂为永制”,是钱象祖以右相兼枢密使,但这或出于诛韩形势的特殊需要。

其后钱、史并相,俱兼枢使,不久象祖罢相,弥远丁忧,但他嘉定二年起复以后,前后在宁、理两朝独相达二十五年之久(秦桧独相也不过十七年),时钟并长二府,大权独揽。

可以说,从史弥远开始,宰相兼使才成定制,这对南宋后期皇权一蹶不振、权臣递相专政的局面以直接的恶劣影响。

在独相局面下,史弥远尽选些便于控制的人备位执政,作为摆设。从嘉定六七年起,他专政之势已成,就经常“决事于房闼,操权于床第”,破坏了宰执合堂共议的政事堂制度,最高行政权沦为其囊中之物。

其次,史弥远独攥官吏任命大权,培植个人势力。宋代朝官以上的任命例由宰执注拟,经皇帝同意才能正式除授。史弥远只把任命结果告诉给宁宗,从来不取旨奏禀。

宋代京官和选人的除授权在吏部,号称吏部四选;唯有特殊勋劳者可由政事堂直接注拟差遣,所得差遣较吏部选为快为优,号称堂除。

史弥远以堂除名义把吏部选的美差都揽了过来。这样,他就以官职差遣为诱饵,呼朋引类,结党营私。有一次相府开筵,杂剧助兴,一艺人扮士人念开场白:“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另一角色打断道:“非也,尽是四明人”,讽刺史弥远援引同乡,网罗党羽。

再次,史弥远操纵台谏,控制言路。这是宋代权相专政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弥远曾以共同执政为筹码拉拢谏议大夫傅伯成,示意他弹劾某人,不料遭到拒绝。

碰此钉子后,他引用台谏必先期会见,酒肴招待,条件谈妥,然后任命,确保台谏俯首效力。尽管如此,他还不放心,便在弹章谏草上大做手脚。

台谏论事前,先把福封(即草稿或副本)呈送给他过目,是则听之,否则易之。还嫌麻烦,干脆从相府直接付出言章全文让台谏使用。

这样,史弥远既杜绝了言路抨击他专断朝政的可能,又让台谏成为他搏击异己的鹰犬。

嘉定政治,说到底就是史弥远专政。所有人才进退,政事行否,天下人都知道这是史丞相的意思,以至朝野“皆言相不言君”。而宁宗也习惯了在权臣的鼻息下做他木雕泥菩萨似的傀儡皇帝,无所作为而“垂拱仰成”。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对史弥远专政进行了抗争。当年上书请斩韩侂胄的武学生华岳,诛韩以后登第为武学进士,担任殿前司同正将。他目睹史弥远对外苟安乞和,对内擅权专政,曾上书宁宗,大忤史弥远。

听说华岳要除掉自己,史弥远立即将其逮捕,判以斩罪。宋代实行死刑复奏制,宁宗对华岳记忆犹在,关照将其发配海南,意在免其一死。

史弥远阴黠的说:“如此,则与减一等。”宁宗误以为减一等就是流配,表示同意,而实际上斩罪减一等是杖杀。弥远上下其手,活活杖死了这位“倜傥似陈亮”的英才。

标签: 南宋史弥远

更多文章

  • 赵竑的太子位十拿九稳,为什么会被史弥远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竑,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竑,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皇帝是最高的权力代表,那么除了皇帝之外呢?有人说是太子,的确,太子是下一任的统治者,的确是应该算是权力巅峰的第二高,但是这只是表面上。毕竟每次皇位的更替都伴随着明里暗里的波涛汹涌,这么看来太子也并不都是安全的,尤其是在宋朝,要说皇帝之下

  • 废立皇帝权势滔天, 史弥远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弥远,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史弥远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南宋奸臣,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秦桧。不过秦桧这人还是挺有才的,在仕途之处还是个刚硬的主战派。只是后期,他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坏事做尽,还害死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这才使得他遗臭万年,在岳飞墓前跪了近千年。但是

  • 南宋郑清之生平简介 郑清之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郑清之,南宋,宰相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郑清之生平简介郑清之,

  • 郑清之是谁?他靠什么深得皇帝恩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郑清之,宋朝

    说到郑清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1176年,此时的南宋处于中期,郑清之出生了,出生地在庆元府鄞县(即如今的浙江省宁波市)。他出生的年代南宋较为稳定,给他提供了一个稳定学习成长的环境。他自小好学,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加之天性聪颖,因此成绩很好,少年时就有名气。后来,他拜师当时的著名文人楼昉,成绩就更

  • 南宋大臣乔行简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乔行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乔行简,南宋,宰相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浙江东阳人。南宋大臣。宋光宗绍熙年间进士,宋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乔行简,初从吕祖谦学。南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官宗正少卿、秘书监、工部侍郎兼国子监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

  • 南宋乔行简的对联轶事 乔行简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乔行简,南宋,宰相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浙江东阳人。南宋大臣。宋光宗绍熙年间进士,宋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乔行简,初从吕祖谦学。南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官宗正少卿、秘书监、工部侍郎兼国子监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

  • 大器晚成的宋朝宰相乔行简的传奇人生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乔行简,宰相,宋朝

    乔行简的大半生都在兼任职务中度过的,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乔行简像很多有才华的人一样,过着被埋没的日子。乔行简的一生和烛之武很相似,大器晚成。乔行简的生平具体是怎样的,有过怎样的传奇呢?乔行简的生平充满曲折。年轻时候的乔行简如同人海里毫不起眼的一粒沙子,和众多求学者过着一样的日子。十年寒窗苦读,参加科

  • 南宋大臣乔行简为何直到老年才开始平步青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宋大臣乔行简

    乔行简的大半生都在兼任职务中度过的,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乔行简像很多有才华的人一样,过着被埋没的日子。乔行简的一生和烛之武很相似,大器晚成。乔行简的生平具体是怎样的,有过怎样的传奇呢?乔行简的生平充满曲折。年轻时候的乔行简如同人海里毫不起眼的一粒沙子,和众多求学者过着一样的日子。十年寒窗苦读,参加科

  • 南宋大臣史嵩之生平简介 史嵩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嵩之,宰相,南宋

    史嵩之(1189年—1257年10月6日) ,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后任襄阳户曹,历任襄阳通判、京湖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嘉熙四年三月,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两淮

  • 南宋大臣史嵩之的家世之谜 后世如何纪念史嵩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嵩之,宰相,南宋

    史嵩之(1189年—1257年10月6日) ,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后任襄阳户曹,历任襄阳通判、京湖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嘉熙四年三月,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两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