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权臣史弥远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能得以善终

南宋权臣史弥远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能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30 更新时间:2024/1/1 0:10:48

南宋权臣史弥远是什么结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史弥远,一个谜一样的男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铤而走险做了两件大事:谋杀重臣韩侂胄、矫诏废立太子。这两件事哪一件都能让他身首异处、祸及家族,然而他却能在宁宗、理宗两朝专相26年,最后还得了善终。

他到底是野心家还是冒险家?又是什么让他一次次铤而走险?找机遇:槌杀重臣韩侂胄

史弥远出身名门,父亲是孝宗朝重臣史浩。虽然他以父荫入朝为官,但是自己也挺争气。他曾经入朝奏对,对朝堂内外事务的一番分析得到时任宰相的大加称赞,认为他之后的功名事业将远远超过自己。宋宁宗也非常器重史弥远,让他做了太子老师。

出身好,能力强,按部就班的升迁,史弥远也能有一番作为。然而他却主动把自己放到了风口浪尖处。

当时的朝堂上,韩侂胄因为拥立宁宗有功,大权在握。为了巩固地位,他极力主张北伐,却接连遭遇失败。百官讨论北伐之事,大臣们因为不敢得罪韩侂胄,纷纷噤口。只有史弥远极力陈述形势危急,上书劝阻。

开禧三年(1207),北伐以大败告终,南宋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接连派使臣前去求和,金人勉强同意议和,但是前提要韩侂胄的项上人头。这个条件让主和派非常为难,毕竟以韩侂胄当时在朝中的地位和势力是没人敢出头答应金人的。

史弥远意识到这是除掉韩侂胄的最佳时机,“乃建去凶之策,其议甚秘,人无知者”。

史弥远首先说服杨皇后成为自己的政治同盟。杨皇后深受皇帝喜爱,背后又有义兄大将杨次山的支持。最关键的是,韩侂胄曾经极力阻挠她登上后位,两人矛盾颇深。之后,他又利用当太子老师的便利,授意16岁的太子赵询向宁宗上奏说“侂胄再兵端,将不利于社稷”。

杨皇后和太子在前朝后庭极力劝说,但宋宁宗还是下不了杀韩侂胄的决心。史弥远决定铤而走险,他绕过宋宁宗,和杨皇后伪造了皇帝的御批密旨。见到密旨,本不想杀韩侂胄的禁军统帅夏震说:“君命也,震当效死”。

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的一天 ,夏震带领禁军在韩侂胄入朝的必经之地设伏,将他乱槌打死。

史弥远看准时机,在朝堂上一举翻盘。嘉定元年(1208年),实权被史弥远牢牢握在手中。宁宗一朝,史弥远专相达17年之久。

求生机:矫诏,废立太子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史弥远专相17年的所作所为,史书只有短短几十个字的记录,总结下来就是给伪学正名,替党人洗冤。那个出手狠辣、一招制敌的史弥远似乎消失了,直到17年后宁宗去世,那个喜欢铤而走险的史弥远又回来了。

事情的导火索源自立嗣。南宋到了宋孝宗的时候,后继无人的噩梦再次上演。孝宗九个儿子全都早夭,不得已将侄子赵询收为养子并立为太子。然而,嘉定十三年(1220),29岁的太子赵询突然去世,宁宗不得不再次考虑国本大计,立另一个侄子赵竑为皇子。而赵竑却是史弥远最不希望看到的人选。

因为赵竑不甘心受史弥远的控制,明里暗里都表达了对史弥远的强烈不满,令史弥远十分戒惧。为了掌控赵竑的行动,史弥远送了一个才女给他,赵竑引以为知己,却不知道自己平日所说的“日后和史弥远算总账,把他发配到八千里外”之类的愤懑之语一字不差的传到了史弥远耳朵里。史弥远听到这位未来的皇帝一心想的是治自己的罪,于是加紧潜谋废立。

他先是寻到宁宗的一个远房侄子(后赐名为赵昀),推荐给宁宗并且精心培养。

嘉定十七年(1224),宁宗病危,史弥远立即通知赵昀做好即位准备,并派杨皇后的两个侄子前去说服杨皇后拥立赵昀。杨皇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杨氏兄弟先后七次进宫苦劝,以此举不成“杨氏一门恐无遗类!”为由劝说,杨皇后无奈同意。

宁宗去世当天,史弥远派人先将赵昀接到宫中,然后再宣召赵竑。随后百官立班听遗诏,赵竑仍然被安排到以前的位置上,为此赵竑十分愕然说:“今天我怎么还站在这里?我不是应该坐到上面去吗?”殿上元帅夏震骗他说:“没有宣读遗诏前应当在此位,宣读诏令后再即位。”然而不久,赵竑遥见烛影中一个人已坐在御座,遗诏颁布:赵竑进封为济阳郡王,皇子赵昀即皇帝位。

就这样,史弥远一手遮天迅速完成了太子的废立,赵昀成为皇帝,是为宋理宗。出判湖州的赵竑很快“病逝”,自此史弥远独相宋理宗朝九年。为权力:专权二十六年

宁宗一朝,史弥远已经专权17年。再一次的孤注一掷,史弥远将理宗扶上皇位,理宗在朝中毫无根基,只能看史弥远的脸色行事,竟然“渊默十年无为”。

不过史弥远在理宗一朝的独相九年,史书的记录也让人颇费思量。因为这九年他似乎就做了一件事:辞职!

理宗继位后,任命史弥远为太师,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为魏国公,他六次推辞不受,并请求解除机务,归还故里,马上出朝。绍定元年(1228),史弥远被任命为太傅,他八次推辞不受。都城出现灾祸,他五次上疏请求罢官。绍定六年(1233),皇帝任命他为太师,他三次上奏推辞,请求免去成命,皇上不许。之后,他被任命为太师,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鲁国公,他又三次上奏推辞……史弥远和宋理宗在官职上拉锯扯锯,做足了不好权力的样子。但是,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重,才将他的党羽升为右丞相,结束了他独相二十六年的历史。

博美名:为何没被列入《奸臣传》

史弥远伪造密旨杀权臣、矫诏废太子,为何他竟然没有被打入《奸臣传》呢?

在宁宗一朝爆发的“庆元党禁”中,理学被斥为“伪学”,受到重创。史弥远当政,大力倡导理学,起用理学人士,追赠朱熹等理学大家官号,提高了理学派的地位。

有说法认为,是史弥远的支持让本已奄奄一息的朱熹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后世的理学人士对之心怀感激,所以在编纂史书时,史弥远不仅没有被列入《奸臣传》,而且其行为被极力粉饰,仅在传末把他擅权用事、结党营私等行为寥寥数语一带而过。然而,也有人说,史弥远死后,宋理宗追封其为卫王,谥号忠献,与秦桧相同,似乎意有所指。

不过,对于史弥远的评价,史书也极为矛盾。一方面说他擅权用事,专用奸佞,另一方面又说他的密友、哥哥和外甥作为他的心腹,在仕途上没有捞到半点好处。而专相二十六年,所“专”之事在《宋史》中竟无一记载。

这个谜一样的男人留给史书最多的笔墨就是那两次铤而走险,并最终大获全胜......

标签: 史弥远宋朝

更多文章

  • 南宋奸臣、宰相史弥远,是怎么做到独揽大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史弥远

    史弥远(1164年2月23日—1233年11月27日),字同叔,号小溪,别号静斋。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奸臣、宰相,尚书右仆射史浩第三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史弥远从政期间平反“伪党”、起用“党人”。上博取人心,取悦清议。他任用了黄度、楼钥、

  • 赵竑的太子位十拿九稳,为什么会被史弥远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竑,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竑,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皇帝是最高的权力代表,那么除了皇帝之外呢?有人说是太子,的确,太子是下一任的统治者,的确是应该算是权力巅峰的第二高,但是这只是表面上。毕竟每次皇位的更替都伴随着明里暗里的波涛汹涌,这么看来太子也并不都是安全的,尤其是在宋朝,要说皇帝之下

  • 废立皇帝权势滔天, 史弥远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弥远,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史弥远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南宋奸臣,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秦桧。不过秦桧这人还是挺有才的,在仕途之处还是个刚硬的主战派。只是后期,他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坏事做尽,还害死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这才使得他遗臭万年,在岳飞墓前跪了近千年。但是

  • 南宋郑清之生平简介 郑清之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郑清之,南宋,宰相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郑清之生平简介郑清之,

  • 郑清之是谁?他靠什么深得皇帝恩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郑清之,宋朝

    说到郑清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1176年,此时的南宋处于中期,郑清之出生了,出生地在庆元府鄞县(即如今的浙江省宁波市)。他出生的年代南宋较为稳定,给他提供了一个稳定学习成长的环境。他自小好学,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加之天性聪颖,因此成绩很好,少年时就有名气。后来,他拜师当时的著名文人楼昉,成绩就更

  • 南宋大臣乔行简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乔行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乔行简,南宋,宰相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浙江东阳人。南宋大臣。宋光宗绍熙年间进士,宋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乔行简,初从吕祖谦学。南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官宗正少卿、秘书监、工部侍郎兼国子监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

  • 南宋乔行简的对联轶事 乔行简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乔行简,南宋,宰相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浙江东阳人。南宋大臣。宋光宗绍熙年间进士,宋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乔行简,初从吕祖谦学。南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官宗正少卿、秘书监、工部侍郎兼国子监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

  • 大器晚成的宋朝宰相乔行简的传奇人生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乔行简,宰相,宋朝

    乔行简的大半生都在兼任职务中度过的,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乔行简像很多有才华的人一样,过着被埋没的日子。乔行简的一生和烛之武很相似,大器晚成。乔行简的生平具体是怎样的,有过怎样的传奇呢?乔行简的生平充满曲折。年轻时候的乔行简如同人海里毫不起眼的一粒沙子,和众多求学者过着一样的日子。十年寒窗苦读,参加科

  • 南宋大臣乔行简为何直到老年才开始平步青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宋大臣乔行简

    乔行简的大半生都在兼任职务中度过的,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乔行简像很多有才华的人一样,过着被埋没的日子。乔行简的一生和烛之武很相似,大器晚成。乔行简的生平具体是怎样的,有过怎样的传奇呢?乔行简的生平充满曲折。年轻时候的乔行简如同人海里毫不起眼的一粒沙子,和众多求学者过着一样的日子。十年寒窗苦读,参加科

  • 南宋大臣史嵩之生平简介 史嵩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嵩之,宰相,南宋

    史嵩之(1189年—1257年10月6日) ,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后任襄阳户曹,历任襄阳通判、京湖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嘉熙四年三月,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两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