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的吕夷简,欧阳修却说他是奸臣?

“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的吕夷简,欧阳修却说他是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01 更新时间:2024/1/4 7:55:24

吕夷简是北宋仁宗朝的宰相,在相位上干了13年,精心辅佐年轻的仁宗皇帝赵祯,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赵祯即位时,只有12岁,刘(娥)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际权力。刘娥是一个很强势也很贪栈权力的人,在丈夫宋真宗执政后期就已经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到了仁宗朝自然也要说了算,一直到死都没有把权力交给皇帝。

北宋名相吕夷简

遇到这样一位强势的太后,身为宰相的吕夷简挺难干,一方面他要与刘太后协调好关系,妥善处理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又要联络一帮朝廷重臣,想办法制衡太后集团的势力,防止她“行武后旧事”。所以他奉行的是“小事讲感情,照顾太后颜面”,但涉及国本的大事讲原则,寸步不让。由于吕夷简谋略深远,勤于政务,办事公道,“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的刘娥也比较信任倚重他。

赵祯的生母不是刘娥,而是李宸妃。在刘娥的刻意压制下,李宸妃至死都没有与赵祯母子相认。李宸妃死后,刘娥本打算按照一般后妃礼仪安葬了事,但吕夷简不同意,请求厚葬李氏,并提醒刘娥说,太后如果想以后刘氏一族安好,就应该厚葬宸妃。这句话警醒了刘娥,就以一品之礼为李宸妃办了丧事,用太后的服饰、水银实棺下了葬。

事实证明了吕夷简的远见卓识。刘娥死后,赵祯亲政,马上有人告诉他生母是李宸妃的事,并说了刘娥的很多坏话。生性仁孝的赵祯十分难过,认为自己没有保护好母亲,随即又迁怒于刘娥,下令包围了刘娥娘家的府第。吕夷简赶忙觐见,劝说道:“太后虽然不是陛下生母,可是对陛下有抚育之情,这种恩情陛下又怎么能忘呢?”一番话使得赵祯冷静下来。

李宸妃

这时又有人造谣,说李宸妃是被人下毒害死。赵祯大怒,让人开棺验尸,但打开棺椁一看,李宸妃面色如生,并无中毒迹象,而且穿戴的是太后的服饰。赵祯这才消除了误会,下令解除了对刘氏一门的包围,并下诏训示朝廷上下,不许再对刘太后垂帘之事妄加议论。一场朝廷祸事至此消解,多少人的项上人头得以保全,吕夷简的良苦用心和远见卓识维护了社稷安定。

吕夷简担任宰相13年,是宋朝开国以来,仅次于赵普执政时间最长的宰相。他精心辅佐仁宗赵祯,对他提出了治国理政、修身立德等方面的8条规劝,对赵祯这位“千古仁君”的道德行为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赵祯非常信任和尊重吕夷简,在他生病的时候,曾经割下自己的胡须赐给他,希望可以帮助他治病。吕夷简病逝后,赵祯流泪叹息说:“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当然也有人和皇帝的看法不一样,文坛领袖欧阳修就看不上吕夷简,说他

“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这席话显然把吕夷简说成了一个大奸臣。一代名臣范仲淹也和吕夷简有过激烈抗争。当时赵祯要废掉皇后郭氏,吕夷简支持,范仲淹强烈反对,最后郭皇后被废,范仲淹遭到贬谪。

按照封建伦理主流观点,皇后自然是不能轻易废掉的,支持废后显然不合人臣之礼,就跟现在一般不劝人离婚一样,所以范仲淹显然代表了正义一方,吕夷简则被某些人看成了奸佞之人。其实,郭皇后飞扬跋扈,悍妒成性,经常欺凌赵祯喜欢的一些嫔妃,有一次竟误把一巴掌扇到了赵祯脸上。一国之母如此品行,按封建伦理标准,被废也有充分理由。所以拿废后之事去评论范仲淹和吕夷简的对错,显然有失偏颇。

吕夷简虽然因废后之事与范仲淹交恶,但他也不是个小肚鸡肠之人。后来西夏入侵,形势危急,吕夷简又向朝廷大力举荐范仲淹,使他重新得到任用,担任了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对巩固西北边防做出了重要贡献。范仲淹和吕夷简也言归于好,两人齐心协力,共保社稷平安。

标签: 宋朝吕夷简

更多文章

  • 宋仁宗为什么要重用权相吕夷简?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仁宗,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宋仁宗的文章。在《清平乐》中,吕夷简是一个权相,他独揽大权,排除异己,全然一个奸相的形象,大家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这不是电视剧的夸张,历史上的吕夷简确实是一个权相,而且得到宋仁宗的信任和重用。众所周知,宋仁宗时期名臣众多,比如欧阳修、范仲淹、晏殊等,宋仁宗为什

  • 吕夷简是谁?出身名门,一生为国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夷简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最近热播的历史古装剧《清平乐》中,在这部剧的前几集,我们就看到八大王跟宰相吕夷简怼来怼去,八大王怒怼吕夷简的主要原因,就是八大王对于刘太后专权十分不满,同样不满的还有吕夷简作为当朝的宰相,却投靠了刘太后,专心为刘太后做

  • 揭秘:“忧国忘身”的北宋名相吕夷简为何被外放?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夷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吕夷简是北宋仁宗朝的名相,为相十三年,深为仁宗赵祯倚重。吕夷简在晚年患风眩病,仁宗甚至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吕夷简疗疾,祝吕夷简早日康复。吕夷简在庆历三年(1043年)病逝后,仁宗赞叹其“忧国忘身”,对吕夷简评价甚高。但仁宗

  • 吕夷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成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宋朝

    吕夷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夷简是北宋名相之一,出生于名门世家,伯父吕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吕夷简的才干又比父辈胜出一筹,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时人给了他个“廉能”的美誉,宋真宗评价他“有为国爱民之心”。吕夷简智

  • 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介 北宋宰相王随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随,宰相,北宋

    王随(约975~1033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也有史书作“丞相”)。临终书偈而逝。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

  • 北宋大臣陈尧佐生平简介 陈尧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的贡献 陈尧佐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陈尧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的故事 陈尧佐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文学家晏殊生平简介 北宋晏殊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晏殊,宰相,北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