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被尊称为“艺祖”?

《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被尊称为“艺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4/1/29 9:07:40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宋太祖赵匡胤汲取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政变频繁的历史教训,实行扬文抑武的国策,以期达到长治久安。《新唐书》论云:“方是时也,天将去唐,诸盗并出,历五姓,兵未尝少解,至宋然后天下复安。”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因此他对身边的武将颇有戒备之心。

《宋史》记载了宋太祖与石守信的一段对话:“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宋太祖对握有重兵的石守信坦言担忧政权的更迭。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从唐五代到宋初,军事政变已经形成了传统,如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唐玄宗发动“五王政变”,唐文宗时有“甘露之变”,尤其是从907年朱温唐哀帝到960年赵匡胤废后周恭帝这短暂的53年中换了6个政权,非常频繁。历史会在宋代重演吗?宋太祖的应对之法就是“杯酒释兵权”。《宋史》记载宋太祖对石守信的劝告:“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赍甚厚。”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还不够,他还要求武臣读书。他于建隆三年(962)对待臣云:“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又于乾德三年(965)云:“作相须读书人。”由是宋代统治者大重儒者。宋太祖自己也“晚好读书”是宋代皇族中大张旗鼓倡导读书的第一人,开了宋代扬文抑武风气。

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影响下,宋太宗继而将读书的传统发扬光大。《宋史》记载宋太宗:“性嗜学,宣祖总兵淮南,破州县,财物悉不取,第求古书遗帝,恒饬厉之,帝由是工文业,多艺能。”其嗜学可见一斑。宋太宗尝谓近臣曰:“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朕每退朝,不废观书,意欲酌前世成败而行之,以尽损益。”]宋太宗以文治国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从书籍编撰上来看,宋代的“四大部书”在太平兴国年间就编成三部,尤其是《太平总类》修完时,宋太宗命史馆日进三卷,用了一年功夫,终于读完《太平总类》,赐名为《太平御览》。

为了鼓励士人读书,宋代不断扩大科举名额。唐代由于科举录取名额有限,许多文人把从军入幕作为建功立业的途径,所以有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说法。宋代则不同,宋代统治者不断扩大科举录取名额,使士人看到读书的好处。《宋史》记载宋太宗对于文笔并不好的赵昌国也破格录取,“特赐及第以劝来者”。雍熙二年(985)正月十八录取进士四百五十八人。这一年是扩招的开始,从此宋代每次的科举录取名额都是唐代的数十倍,充分表明了皇族对读书人的优待。

因此,《宋史》论云:“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这里艺祖指宋太祖。艺祖原是的祖先死后的神主美号,《宋史》尊称宋太祖为艺祖,并指出宋代尚文的风气源于宋太祖扬文抑武的治国韬略。

标签: 赵匡胤北宋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为何独独漏掉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光义

    你们知道赵光义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古代的男性,多多少少都对成为天下之主有点想法,没有本事的一辈子只能想一想,但是有本事的却可以拼一把,比如赵匡胤以及明朝燕王朱棣等人,就是通过自己的拼搏才成功的得到了皇位。得到皇位之后,由于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

  • 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一。赵匡胤发动历史上著名的政权更迭--陈桥兵变后,正式建立起了赵宋王朝。提起赵匡胤,他以一介武夫崛起与乱世之中的逆袭形象被后世所熟知,但同时,和他紧密相连的,除陈桥兵变外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历史上著名

  • 陈桥兵变为什么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赵匡胤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赵匡胤在获得最高兵权后,就立即对出征人员作出了部署。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他的左膀右臂。在正月初二的这一天,开封城内谣言四起,百姓们纷纷相传:"大军出征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整个开封城都传遍了,但

  • 上屋抽梯的典故出自哪里?赵匡胤是怎么杯酒释兵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上屋抽梯,赵匡胤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显。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他的皇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突然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

  • 赵匡胤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士兵,逆袭成宋朝开国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赵匡胤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赵匡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公元947年的六月,刘知远入主中原,并且把都城定在了开封。五代十国有一点情况还不错,就是新的朝廷不会嫌弃前朝的官员,刘知远还算良心,以前就算替契丹人干活的,都可以原职留任,其他人的职位也不变,

  •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没变成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讲到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时,还有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话说赵匡胤登基之后,有一天晚上把石守信等将领留下喝酒,当酒兴正浓时,宋太祖突然十分伤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对部下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

  • 陈桥兵变前赵匡胤被杀是怎么回事 杀赵匡胤的人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桥兵变前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他的高祖是赵朓,祖父赵敬,为赵弘殷次子。后汉初年,赵匡胤到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一座寺庙里住下。有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看到他之后说:“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资助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赵匡胤

  • 赵匡胤心腹杨信升职后就成哑巴,背后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信,北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杨信的故事。赵匡胤的心腹杨信,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这个职位是专门保护皇帝安全的,而杨信被提拔的第二年,就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哑巴了,但在临死前却又突然能说话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原来在这长达十二年的岁月里,杨信都在装哑巴,这究竟是为何呢?

  • 在位16年的赵匡胤为什么不立太子,也不给儿子封王?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宋朝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称帝至疑似“斧声烛影”驾崩,共计在位16年。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亡,而另外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身体都很健康,而且礼贤下士,在朝野中有不错的声誉。可是为何终其一生,赵匡胤都没

  •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是什么下场?为什么也相继暴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宋朝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太祖赵匡胤的离奇死亡是中国古代最扑朔迷离的宫廷谜案,还牵扯出“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两大争议事件。所谓“烛影斧声”就是说,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二人共宿宫中,次日清晨,赵匡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