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桥兵变,赵匡胤是被迫黄袍加身还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陈桥兵变,赵匡胤是被迫黄袍加身还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4/1/28 12:53:04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赵匡胤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其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一位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帝王,他节俭英明,堪称一代英主。

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

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

首先是外戚,皇太子的生母死的早,所以周世宗立皇太子的姨母符氏为皇后,符氏家族在当时非常显赫,周世宗认为在他死后,小皇帝就可以依靠外戚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其次,周世宗还挑选了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文官,张永德、赵匡胤、韩通三位武将来辅佐新帝。

在周世宗看来,三方辅政就可以稳固后周政权,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后半年,他最信任的赵匡胤不但没有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反而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把他年幼的儿子赶下台。

赵匡胤从陈桥兵变到黄袍加身只用了不到五天时间,他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让后周举国投降,可以说他的皇位来得容易不费力气。

史载赵匡胤心不甘情不愿,半推半就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是陈桥兵变疑点重重,到底赵匡胤是被动登基,还是这是他蓄谋已久,自导自演一出好戏呢?

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这天是周恭帝柴宗训自即位以来的第一个春节,文武百官都纷纷赶来祝贺周恭帝,突然有人来报,契丹与北汉联手南下攻打后周。

当时周恭帝只有八岁,即位也才刚刚半年,而他的母亲符太后只有二十多岁,母子俩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只能与宰相范质和王溥商量对策,这两位都是周世宗临终前指任的托孤大臣。

两位宰相经过一番商讨后,请求周恭帝下诏让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迎战。

赵匡胤接到指令后,便开始调集军队准备迎战契丹。到了第二天,赵匡胤却自己不出战,只是派他的副手领兵出征。

更为奇怪的是这天京城的大街小巷突然流传一句话: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文武百官、京城百姓听闻后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他们害怕历史再次重演,五代十国是大分裂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皇帝更换频繁,平均每十年更换一个朝代,每四年更换一个皇帝,而且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前朝掌握重兵的将领,每次改朝换代时,必定会出现一次大血洗。

文武百官都商量着逃亡,以免惨遭杀害。就在宫外闹得人心惶惶时,皇宫内却没有一人知道。

众将商议,另立新帝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大军出都城开封,此时军中一位善于观察天象的人说天上有两个太阳,而且两个太阳还在打架,这句话很快在军中流传开来,古人常常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观察天象的人言外之意是说,在人间要出现一位新皇帝。

当赵匡胤率领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陈桥镇)时,一大部分将领集聚在一起商量另立天子一事,他们认为现在的小皇帝太小,等他长大以后对童年的事情多半印象不深,我们现在替他卖命打契丹,等小皇帝长大后,他能记得我们的功劳吗?不如趁小皇帝还没有亲政,立赵匡胤为帝,那么将来我们不就是开国功臣了吗。

掌管仪仗侍卫的官员李处耘把这件事秘密告诉了赵匡义(赵匡胤的弟弟)和节度使赵普(赵匡胤手下第一文臣)。

史书记载此时的赵匡胤并不知情,他还在睡大觉。

赵匡义、赵普跟众将说,赵匡胤对后周赤胆忠心,他誓死不叛周,等他知道了你们的阴谋后,你们就等着挨罚吧。

这些将领却说,拥立赵匡胤为帝,他们非做不可,没有退路。他们商量立新帝一事,被朝廷知道后会招来灭门之祸,只能赵匡胤出头才能保他们平安。

赵匡义听后表示建立新朝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你们一定不能烧杀辱掠,你们要是搞得京城大乱,那么天下必将大乱。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大家商量好了以后,赵匡胤的手下便派人赶往京城保护赵匡胤的家人,以免受人所害。然后他们再派人与赵匡胤留守京城的两位心腹大将石守信、王审琦取得联系。

根据《涑水记闻》记载,当赵匡胤的手下把一切安排妥当后,赵匡胤仍然在睡大觉,于是这帮人便手持刀刃逼迫赵匡胤称帝,紧接着赵匡义入帐把哥哥请了出来,赵匡胤出帐看到这样的场面大吃一惊。

此时有人突然拿着黄袍,立即给赵匡胤披上,赵匡胤还没有反应过来,众将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最初赵匡胤是坚决推辞,说自己无帝王之才,众将不同意,非立他为帝不可,并将赵匡胤强制扶上马,逼迫他南行,返回开封。

在返回京城的途中赵匡胤与众将约法三章,首先要善待周恭帝母子、朝中文武大臣,他说周恭帝是他以前侍奉的主子,文武大臣是他的同僚,不能欺负他们,更不能杀害他们,其次军队入京以后,不能烧杀辱掠,要善待老百姓。

赵匡胤还说做不到这三条,他就不当皇帝,如果谁不遵守,就将他满门抄斩,众将同意了赵匡胤的要求。

班师回朝,登基称帝

正月初四,赵匡胤在进京之前,他派潘美先回京通报文武百官在陈桥发生兵变一事,此时文武百官还在朝贺,当他们听到赵匡胤被拥立为帝的消息后,大为吃惊。

辅政大臣范质责备自己,他说仓促派赵匡胤出征是他的过错。

守城的禁军将领是赵匡胤的心腹,他们得知陈桥兵变一事后,准备打开城门迎接赵匡胤。

唯有禁军将领韩通快马加鞭赶回家,打算组织军队镇压叛军,结果被赵匡胤的部下王彦升所杀,他的家人也受牵连致死。

赵匡胤回京后随即召见范质和王溥两位辅政大臣,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着说,先皇周世宗对我有恩,我不想背叛他,现在这一帮将士逼着我穿黄袍,非要我登基,我好无奈,你们帮我想想办法,该怎么办?

王溥是聪明人,他一看就明白了赵匡胤葫芦里卖的药,他立即跪下称赵匡胤万岁,范质见势不妙也跪下称万岁。

文武大臣看当朝宰相,百官之首都不反抗,也只能纷纷服从。

百官臣服之后,赵匡胤的手下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开始宣读诏书。赵匡胤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大宋王朝,他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完成所有手续,取代周朝建立宋。

被迫黄袍加身的背后,只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宋史》、《旧五代史》记载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我们今天看到的史料都是宋朝人自己编撰的,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辽史》中根本没有记载契丹入侵后周这件事。

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契丹入侵后周是虚构的,当时京城军队调动权在韩通手里,赵匡胤只能托人谎报军情,制造出一个出兵的理由,才能成功把军队带出京城。

在赵匡胤发动政变前一年,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军事部署,为自己的夺位做准备。首先赵匡胤派自己的心腹率军巡边,在兵变前一天他又派自己的副手先率军出征,这两位心腹合力可以控制整个河北地区,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符皇后的娘家人,符彦卿的天雄军。

赵匡胤黄袍加身同样疑点重重,比如黄袍、禅位诏书为什么会被安排得如此天衣无缝?

因此,陈桥兵变就是赵匡胤蓄谋已久的政变,而赵匡胤是总导演,总策划师。

他自导自演一出好戏,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顺利地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后周江山,不用一兵一卒就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

标签: 赵匡胤北宋

更多文章

  • 《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被尊称为“艺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太祖赵匡胤汲取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政变频繁的历史教训,实行扬文抑武的国策,以期达到长治久安。《新唐书》论云:“方是时也,天将去唐,诸盗并出,历五姓,兵未尝少解,至宋然后天下复安。”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因此他对身边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为何独独漏掉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光义

    你们知道赵光义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古代的男性,多多少少都对成为天下之主有点想法,没有本事的一辈子只能想一想,但是有本事的却可以拼一把,比如赵匡胤以及明朝燕王朱棣等人,就是通过自己的拼搏才成功的得到了皇位。得到皇位之后,由于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

  • 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一。赵匡胤发动历史上著名的政权更迭--陈桥兵变后,正式建立起了赵宋王朝。提起赵匡胤,他以一介武夫崛起与乱世之中的逆袭形象被后世所熟知,但同时,和他紧密相连的,除陈桥兵变外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历史上著名

  • 陈桥兵变为什么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赵匡胤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赵匡胤在获得最高兵权后,就立即对出征人员作出了部署。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他的左膀右臂。在正月初二的这一天,开封城内谣言四起,百姓们纷纷相传:"大军出征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整个开封城都传遍了,但

  • 上屋抽梯的典故出自哪里?赵匡胤是怎么杯酒释兵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上屋抽梯,赵匡胤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显。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他的皇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突然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

  • 赵匡胤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士兵,逆袭成宋朝开国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赵匡胤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赵匡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公元947年的六月,刘知远入主中原,并且把都城定在了开封。五代十国有一点情况还不错,就是新的朝廷不会嫌弃前朝的官员,刘知远还算良心,以前就算替契丹人干活的,都可以原职留任,其他人的职位也不变,

  •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没变成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讲到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时,还有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话说赵匡胤登基之后,有一天晚上把石守信等将领留下喝酒,当酒兴正浓时,宋太祖突然十分伤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对部下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

  • 陈桥兵变前赵匡胤被杀是怎么回事 杀赵匡胤的人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桥兵变前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他的高祖是赵朓,祖父赵敬,为赵弘殷次子。后汉初年,赵匡胤到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一座寺庙里住下。有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看到他之后说:“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资助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赵匡胤

  • 赵匡胤心腹杨信升职后就成哑巴,背后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信,北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杨信的故事。赵匡胤的心腹杨信,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这个职位是专门保护皇帝安全的,而杨信被提拔的第二年,就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哑巴了,但在临死前却又突然能说话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原来在这长达十二年的岁月里,杨信都在装哑巴,这究竟是为何呢?

  • 在位16年的赵匡胤为什么不立太子,也不给儿子封王?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宋朝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称帝至疑似“斧声烛影”驾崩,共计在位16年。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亡,而另外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身体都很健康,而且礼贤下士,在朝野中有不错的声誉。可是为何终其一生,赵匡胤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