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纯仁接到的是假圣旨吗?朝廷到底是如何看待他的?

范纯仁接到的是假圣旨吗?朝廷到底是如何看待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477 更新时间:2024/1/8 20:40:42

元符三年(1100年),前宰相范纯仁在永州家中迎来一位叫蔡克明的宦官,他代新即位的宋徽宗和权同听政的向太后送来茶、药等礼品。

此时范纯仁已74岁,被贬永州三年,双目失明,疾病缠身,妻子离世,只有次子范正平在旁照料。前不久,范纯仁接到复官光禄卿的诏令,家人正在收拾行囊,准备去往邓州,蔡克明带来“二圣”的慰问让他们更受鼓舞—政治风向变了,他们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蔡克明与范纯仁聊起家常,先说二圣知道他为官忠诚,早有再度拜相之心,只是身边还有一些小人阻挠,又贴心地询问他的病情。一席话让范纯仁感激涕零,顿首而谢。接着,蔡克明问民间对徽宗的政策有何反应,并嘱咐他日后在邓州有不便的事都可直接奏报徽宗。

范纯仁在一年后就离世了,他与蔡克明的对谈却被门生李之仪记在《范忠宣公行状》中,并引发一场风波。崇宁年间,在权相蔡京的操纵下,范正平、李之仪、蔡克明全部下狱,其中蔡克明的罪名是假传圣旨。那么,究竟是蔡克明假传圣旨,还是李之仪夸大其词?这番对谈又为何会触怒当政者?

王安石变法加剧了士大夫集团的内部分裂,作为旧党中的温和派,范纯仁始终主张弥合裂痕,却被攻击与新党领袖蔡确勾结,被迫辞官。后来新党主政,元祐旧臣陆续被贬,范纯仁也被牵连,在贬谪途中双目失明。

徽宗即位后,旧党重返权力中枢,朝廷向德高望重的范纯仁伸出橄榄枝完全可以理解。即使范纯仁的健康状况已不允许他再度拜相,但朝廷需要借他发出某种政治信号。

蔡克明的身份也很特殊,他是宦官,所以仅代表皇帝本人的态度,而不是宰相或其他权臣,这与范纯仁之前所接复官诏令的意义完全不同。而他送来的茶、药,自唐代以来就是皇帝嘉奖臣子的标准礼品,且有明确的等级划分,颇具政治意味。至于他当时宣读的是文本旨意还是口头旨意,史料并没记载,但从表面看来他的传旨过程挑不出毛病。

既然代表皇帝的态度,蔡克明为何会被揪出来定罪呢?因为到了崇宁年间,政治风向再度反转。徽宗在即位之初与向太后联合只是暂时的,他打压新党主要出于私人恩怨(新党领袖章惇曾反对拥他为君),而非真的厌恶新党。所以,待向太后离世,徽宗的政治倾向越发明晰,尤其在新党领袖蔡京当权后,旧党遭到更大规模的清算与打压。即使范纯仁已不在世,他“荣获密谕”的经历显然不合时宜,甚至被当作假料以攻击旧党。

蔡京之所以拿范正平开刀,还因范正平曾因秉公执法得罪过他。在种种不利因素下,范正平和李之仪受尽酷刑,几乎就要服罪了。这时,蔡克明拿出了重要的物证—圣语本。当时宦官宣读密谕并非口头传达那么简单,而要从皇帝那里领取盖了玉玺的圣语本,并在内东门司登记密谕的内容,之后圣语本一直由宦官本人保存。经核实,蔡克明的圣语本果然盖了玉玺,且与内东门司登记的内容完全一致。三人这才脱罪,但仍受朝廷监管,后来均被划入元祐党籍。

这场“假传圣旨”的闹剧背后,藏着党争的凶险暗涌,唯一可幸的是,范纯仁以为自己的忠诚终于被朝廷体察,怀着“拨乱反正”的感激和欣慰安然离世。垂死之际,他气息奄奄地口述《遗表》并让家人写就,其中还劝徽宗尽快平息党争,不料次日向太后就离世了,党争之祸最后还是殃及他的孩子和门生。

标签: 宋朝范纯仁

更多文章

  • 范纯仁:他是范仲淹的儿子,也是一代清廉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范纯仁,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范纯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范仲淹是北宋时期名臣,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及第,此后进入仕途,后来官至参知政事,于是领导“庆历新政”,希望能富国强兵。这场政治改革后来以范仲淹的被贬告终,虽然范仲淹的改革失败,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是一位

  • 北宋大臣刘挚生平简介 刘挚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挚,宰相,北宋

    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祐四年中进士甲科,能力出众,政绩卓越。因刘挚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并给予“忠肃”称号,后被追赠为“元祐忠贤”。刘挚平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他撰写的《忠肃集》曾被后人广为流传。初任冀

  • 北宋大臣刘挚生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刘挚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挚,宰相,北宋

    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祐四年中进士甲科,能力出众,政绩卓越。因刘挚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并给予“忠肃”称号,后被追赠为“元祐忠贤”。刘挚平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他撰写的《忠肃集》曾被后人广为流传。初任冀

  • 北宋宰相苏颂生平简介 苏颂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苏颂,宰相,北宋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其祖先在唐末随王潮入闽,世代为闽南望族,父苏绅曾任集贤殿修撰。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哲宗时拜

  • 苏轼与章惇两人本来是好友?最后怎么成为政敌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轼,宋朝

    苏轼与章惇都是一時人杰,名显当世。然而,由于两人性格不同,决定了两人在北宋党争中选择了不同立场,从而由朋友变成了政敌。苏轼是一代文豪,旷世奇才,学识渊博,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章惇个性豪俊,博学善文,出將入相,多谋善断,文武兼备,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意

  • 北宋宰相章惇是个有争议的人!章惇任职时有哪些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章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宰相章惇的是非功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六十二岁的苏轼(字子瞻)一贬再贬,由广东惠州乘一叶扁舟到海南岛儋州。同时受贬的,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贬雷州。苏轼钟爱的弟子黄庭坚,字鲁直,贬宜州。这次贬谪,当权者在选地址时,

  • 章惇:北宋铁血宰相,说说他的是非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章惇,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章惇,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大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六十二岁的苏轼(字子瞻)一贬再贬,由广东惠州乘一叶扁舟到海南岛儋州。同时受贬的,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贬雷州。苏轼钟爱的弟子黄庭坚,字鲁直,贬宜州。这次贬谪,当权者在选地址时,有意为之。“瞻”字似“儋”,“由”

  • "铁血宰相"章惇究竟是忠是奸?章惇有哪些是非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章惇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章惇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许多争议非常大的人物和话题。举例来说,关于尧、舜之间的传承,人们原本都相信着按照《史记》中禅让的说法,但随着《竹书纪年》的出土,尧舜之前的权力斗争也被揭露了出来。如今人们对于尧舜传位的真相议论纷纷,这便是一个典型的争议。此外,还有关于商

  • 章惇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奸臣?被人们误会了9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章惇,宋朝

    北宋铁血宰相,却被史书说成是“奸臣”,被人们误会了900多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他是北宋的铁血宰相,是北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对北宋的政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却被北宋的史书记载成“奸臣”,蒙冤900多年。章惇,出身于浦城的一个官宦世家,

  • 章惇把61岁的苏东坡贬到海南,苏轼后来为何原谅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章惇,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章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苏东坡胸中无事,无愁,亦无仇。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宋代贾似道《悦生随抄》)。宋神宗以后,朝廷关于变法的争议从来未曾间断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法渐渐演变成了党争。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