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辽末代帝王天祚帝是怎么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如果投宋还会灭亡吗?

辽末代帝王天祚帝是怎么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如果投宋还会灭亡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4/1/9 19:59:05

辽末代帝王天祚帝是怎么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如果投宋还会灭亡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辽太宗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落,建立契丹国,南北开疆五千里,东西四千里,与北宋对峙,统治中国北部二百多年。九传至天祚帝,金人突起,完颜阿骨打于天庆五年(公元115年)春正月称帝。与辽国争雄,辽金之战,长达十三年之久,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在雁北大地的最后一战终于使辽亡而金盛起来。

天祚帝

辽金在雁北之战,始于保大二年(公元1122),此前两国是在辽的中、上京之地作战。金虽得胜于一时,攻占了中、上京之地,但辽天祚皇帝,还自恃有西京之地(即今之大同),仍可与金国争雄。保大二年春,金已克辽的中京(今内蒙宁城西之大明城),遂下泽州(今赤城县西北)。急转直下的军事形势,使天祚帝急忙出居庸关,向西京(大同)方向逃去,不料辽将耶律伊都、原为辽天祚帝的至亲。伊都妻之姊是天祚帝的元妃,因宫廷之争,天祚地将元妃赐死。伊都惧而降金。并引兵千人为金国之前锋,与金将罗索步步紧逼天祚帝。

耶律伊都

辽帝只率五千余人逃往西京(大同),但被耶律伊都追之甚急,天祚帝竞在慌乱之中,将传国之玺,也失落于桑乾河中。帝闻金兵将出岭西,未去西京又趋之于白水泺(今内蒙察右后旗之东北)。不料于行途之中,金兵迫至。辽帝一时计不知所出,遂又乘轻骑,进入了夹山,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在古云内州北六十里处,漠北之地,有泥潦六十里,惟契丹可达,他国不能至,金每以为恨之。

雁门关外

由于天祚帝逃入夹山,辽邦失去了控,西南招讨使耶律弗胜,不战而降了金,并率师直取西京大同,时辽将耿守忠往之,又为金将尼玛哈所败,全歼其众,因此,西京诸州皆失。金兵攻西京甚急,辽援兵又为所败,留守萧查刺只好投降于金人,西京既降,阿骨打又亲率大军,深入夹山去追祚帝,萧查刺见金兵走后空虚,所以又降复叛。金闻之又还而攻之,城破之后,金人怒其反复,所尽驱壮士于榆林坡杀之,其惨状就可以想见了。

西京大同

金人乘西京之破的威力,遂又破朔、应诸州。应州在城破之后,辽行宫内库三局所积二百多年的珍宝,被金人劫掠一空,这一战役,对辽邦来说无论是军力和财力都是一个歼灭性的打击。至此,辽的中、上、西三京之地,及辽西六路之辖,皆属于金了。而辽只存有漠北及西南、西北两招讨的诸部不振。胜已成定局。

夹山

保大三年,天祚帝移驻于云内州南(今土默特旗之西北),夏四月又被金兵在一次战斗中,将辽帝的辎重及诸王、诸妃、公主、从臣围于青冢(汉王昭君墓处,今呼市之西南)辽帝请书以和。但辎重及从行人员皆被掳去,金兵在停战之后,将掳来之辽族,护之东行,天祚帝乘机又遣兵,激战于大同府北之白水泺,但又败溃,迫使天祚帝遁入云内州。

雁门关外

辽与金在雁北地区的最后一次决战,是在保大四年(公元1124年)秋七月,天祚帝又得林牙的达实兵归,自谓得之于天助,复谋出师,收复燕、云诸州,达实力谏不听。遂率军出了夹山,下渔阳岭、以取天德、宁边、东胜、云内诸州。可是当南下至武州,即今之左云,即与金兵遭遇于昂阿的下水,约当今右玉之兔毛河,辽兵又被金兵大败,天祚帝遂乘机得脱直趋于山阴。即辽之河阴县。

小呼噜

辽天祚帝,为什么在兵败之后,要逃之于山阴呢?据“续通鉴”云:天祚帝在夹山驻驿之时,宋曾遗番僧斋宋帝之御笔亲书,招降天祚帝投宋,并以皇弟之礼待之,位在燕、越二王之上,筑第千间,女乐三百,天祚帝乐于这个投降的条件,只是一时还未拿定主意,所以在这次兵败之后,势孤力单,只好趋之于山阴,地处雁门南北的通途要路,不得己时,南奔投宋。秋八月,金主阿骨打突然病死于军中,天祚帝闻讯之后,又在乘机反攻了。故于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又幸天德。以重振旗鼓,再与金人决一雌雄。可惜中途又被金人杀了个大败。仅以身免,徒步得脱,走入天德。时东南招讨使小呼噜,在党项还有一点军力。请天祚帝临其地与金人决战。

应州

二月,天祚帝即从小呼噜之请,从天德直趋党项,不料兵至应州新城东六十里之外,约当今应县与浑源之间。然又与金兵相遇,天祚帝因仓促应战,加之士气不振,一触即溃,全军覆没,这一战天祚帝竟为金将完颜罗索所俘获。至此,辽邦自太祖凡九主历二百一十年的王朝,亡于金人。从而,金辽争雄经应州之役,最后以辽邦灭亡,金国胜利而告终。可雁北大地,虽然江山如故,但却又改朝换代,又为金国的西京路了。

标签: 宋朝辽国

更多文章

  • 奇葩皇帝趣事多!天祚帝喜欢冬天钓鱼请客最后却被客人踩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宋钦宗,天祚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个奇葩皇帝的奇葩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皇帝们的奇葩爱好,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除了爱江山爱美人,皇帝们还有特别的爱好: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痛失江山不心痛,被金兀朮烧了书画却呼天抢地;明宣宗朱瞻基除了跟老爹打造仁宣盛世,还喜欢养蟋蟀,咱们学的课文《促

  • 北宋名将“郭遵”铁杵破脑李元昊方挑衅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遵

    宋朝建立后,太祖赵匡胤面对五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央禁军和地方藩镇军并立的局面,分几步将藩镇军的精兵收归中央,编组成野战部队“禁军”;而将淘汰的老弱改编为非战斗部队“厢军”。北宋的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三部分,其中厢军和乡兵战斗力相对较弱。而作为军中主力的禁军,同样分为三部分——河北禁军、西北禁军以

  • 宋朝荆嗣大将大败杨业,一生150余战未尝败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荆嗣

    荆嗣,冀州信都(今属河北)人,荆罕儒从孙,著名宋朝将领,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荆嗣由士兵逐渐提升,以功劳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荆嗣曾经还大败杨业,迫使杨业投降了宋朝。乾德初年,荆嗣响应招

  • 荆嗣是什么样的人?堪称最低调北宋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荆嗣,宋朝

    杨继业是他手下败将,耶律休哥对他钦佩不已,堪称最低调北宋猛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想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凭借手中一根盘龙棍,征战四方,最终定鼎中原,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因定都东京开封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故又被人成为北宋,后世人对宋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有人

  • 一生历经150余战从未败过,荆嗣的生平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荆嗣,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荆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感慨的时代。一方面,宋朝创造了其他朝代无与伦比的繁荣经济与灿烂文化,另一方面,宋朝却以武力孱弱而闻名。历数古代中原王朝,无论秦汉、隋唐还是元明清,都曾凭借强大武力开疆辟土,扬威四海,唯

  • 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颐的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周敦颐

    现在的人知道周敦颐,很多是缘于他写的《爱莲说》,一篇好文彰显了他文学家的风采,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故事。但很多人不知道周敦颐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哲学家,是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世称“濂溪先生”,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中,程颢、程颐两兄

  •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生平简介 周敦颐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周敦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073年7月24日(农历1073年6月17日),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周敦颐(1017年5月5日-1073年7月24日),原名惇实,字茂叔,号濂溪,传为三国名将周瑜二十九世孙。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

  •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生平简介 周敦颐对儒学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周敦颐

    1073年7月24日(农历1073年6月17日),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敦颐(1017年5月5日-1073年7月24日),原名惇实,字茂叔,号濂溪,传为三国名将周瑜二十九世孙。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官员、理学家,北宋宋明理学创始

  • 北宋五子之一周敦颐生平简介 为宋朝理学思想开山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

  • 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提出了什么理学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敦颐,理学思想

    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南宋理宗时,诏从祀孔子庙堂,其理学奠基者地位为官方所承认。下面中国历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