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将领救了张柔,为何张柔的后代却让南宋亡了国?

南宋将领救了张柔,为何张柔的后代却让南宋亡了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08 更新时间:2024/1/7 18:49:05

公元1232年,被凶狠的蒙古揍得鼻青脸肿的金哀宗,不断南迁,最后到了蔡州。既然北边被蒙古人撵着跑,那就从宋朝手里争取进一步的战略空间。

对于蒙金之战,南宋是想坐山观虎斗,因为北宋“海上之盟”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所以南宋朝廷一直都比较保守,并没有痛打落水狗,只是停了岁币。甚至还有人提出应该帮助金国去消灭蒙古。可是对于金人入侵,南宋也只好亮出爪牙,从南边夹击金国。

“北失南补”这个愚蠢而致命的错误!而且日薄西山的金国,运气还出奇的差,因为他迎头就撞上了孟珙。就像遇到了克星,全程被摁着摩擦,一点儿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辛苦聚集起来的十几万大军,就这样被糟践没了。

面对金哀宗的遗骸,孟珙和塔察儿来了个分尸。战后,宋廷将金哀宗的遗骸奉献于太庙,告慰列祖列宗,也算是报了“靖康之耻”的大仇。

靖康耻,终于雪。臣子恨,终于灭。金国的灭亡是必然,趁机扩大地盘才是第一要务,而且还有血海深仇,不打它打谁。

首先,是你金国先想“北失南补”进攻南宋,而是自己的祖先做的太过分了,南宋怎么可能和你合作、联合抗蒙?不过南宋也走上了,当年金连宋灭辽时候的老路上了。

国与国之间应当是利益至上的,而两宋都为小利而亡国,一次是有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而灭辽,一次是有机会报复女真而灭金。南宋洗雪国耻的一战,也埋下了四十五年后的亡国伏笔。在蔡州攻城战中,蒙古汉军万户张柔,险被金军生擒活捉时,孟珙带队猛冲,救下了张柔。

金亡后,张柔入朝,窝阔台大汗表彰了他的战功,授以金虎符。五年后张柔生了一个儿子:张弘范!就是他亲手埋葬大宋。此人对蒙古军帮助非常大,都是关键之战:

首先,南宋门户,大宋坚城襄阳,在张弘范的毒计之下,才最终被攻破。其次,张弘范在安徽,让南宋水陆两军主力丧失殆尽。

最后,崖山之战,让宋朝灭亡。

孟珙救的这个人,后代让南宋在屈辱和悲壮中消失。在广东新会崖山上,刻有一行字,即“张弘范灭宋于此”!南宋被所救之人的后代残忍灭亡,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绍兴和议,是南宋朝廷抛弃了北方。辽金夏治下的北方汉人,已经脱离中原王朝相当长的时间了,当时并没有现代国家概念,北方汉人基本都在帮蒙古人灭金、灭宋。

1276年,是南宋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历史性的一天,蒙古骑兵进入临安,偏安150年的南宋走到了终点,宋恭帝赵显于临安开城投降后,延续了320年的赵宋王朝已经事实上灭亡,但带着两个儿子出逃的杨淑妃,在金华与被称为“宋末三杰”的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会合。

张世杰和陆秀夫,崖山一战显忠骨,虽然南宋气数尽,宁死不愿受其辱!

崖山海战这场战役,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双方统帅,元军统帅张弘范和宋军统帅张世杰。台风将他的坐船打翻,张世杰殉国、南宋失败。

1279年,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投海自尽。站在南宋朝的立场看,固然可悲,但从整个历史进程来讲,淘汰旧势力,又何尚不是一种进步呢?

崖山一役,宋朝君臣尽没。但是大宋臣民气节皆存,愿与国家共存亡!南宋君臣以“崖山跳海”的形式,践行了儒家的“舍身取义”的人生终极目标。也为后世儒生、士大夫们、树立了“临难而仗义死节”的气节。这种气节也为后世儒生、士大夫们歌颂了几百年。

元军赢取崖山之战后,1282年,因小人作祟,让忽必烈起了杀文天祥之心。

宋金有不共戴天之仇,灭它是汉人毕生志愿,虽报靖康之耻,金国灭亡,可是南宋在无回天之力,被元灭乃是天意,最终亡于蒙古,宋理宗的头骨,被蒙古皇帝制成酒器。

直至明朝朱元璋击败蒙古将宋理宗头骨找回,重新安葬。

标签: 宋朝张柔

更多文章

  • 张柔是个怎样的人?一个骁勇善战、厚待名士的儒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柔,元朝

    对张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蒙元时期出现很多能征善战的猛将。他们大多出身于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但也有一些汉族的武将,也是一样的骁勇剽悍、所向披靡,元朝“汉族四大世侯”之一的张柔,就是其中之一。张柔不仅作战威猛,治理地方的时候,还兴建城池、安定民心,且能在

  • 北宋范镇活了多少岁?范镇和王安石变法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范镇,王安石,北宋,王安石变法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早年和薛奎相识,得到了他的赏识,被聘为幕宾。之后薛奎入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到了京城,范镇的文章马上就得到了当时京城的名士的赞赏。不久,他就中了进士,任主薄。因为才能出众和正直的性格,被升到了知谏院当起居舍人。宋仁宗皇帝在位多年却没有子嗣,他一心渴望有个亲儿子来继承他

  • 揭秘范镇能步入仕途全靠欧阳修岳父的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范镇

    北宋范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早年和薛奎相识,得到了他的赏识,被聘为幕宾。之后薛奎入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到了京城,范镇的文章马上就得到了当时京城的名士的赞赏。不久,他就中了进士,任主薄。因为才能出众和正直的性格,被升到了知谏院当起居舍人。范镇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宋仁宗皇帝在位多年却没有子嗣,

  • 揭秘范镇能步入仕途是靠欧阳修岳父的提拔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范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早年和薛奎相识,得到了他的赏识,被聘为幕宾。之后薛奎入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到了京城,范镇的文章马上就得到了当时京城的名士的赞赏。不久,他就中了进士,任主薄。因为才能出众和正直的性格,被升到了知谏院当起居舍人。宋仁宗皇帝在位多年却没有子嗣,他一心渴望有个亲儿子来继承他

  • 范镇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范仲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范镇,王安石

    范镇,字景仁,四川成都华阳人。在他年少时,被太守薛奎赏识,得意进京。不久高中状元,步入仕途。因为他正直敢言和政绩卓越,被升至知谏院。当时因为宋仁宗没有子嗣,迟迟不肯立太子。为了这事,范镇多次给皇帝上奏,让他尽快确立太子的人选。他不怕得罪皇帝,先后上书十九次,待命百日,连头发和胡须都白了。网络配图 之

  • 王德用:北宋传奇将领,十七岁领兵打仗威震西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德用,北宋

    对王德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德用,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身武将世家,其父王超为太宗亲信部将,曾任建雄节度使,受先皇遗诏辅佐真宗。受家庭熏陶,王德用少年时期就开始习武,后来凭父荫获任衙内都指挥使,开始投身军旅。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党项首领李继迁作

  • 王德用:长得像赵匡胤的北宋名将,还差点被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德用,北宋

    对王德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位倒霉的武将名叫王德用!王将军出身将门,父亲名叫王超,是宋太宗的亲信,官至侍卫马步军都虞候、节度使等高位。凭借父亲的关系,王德用17岁那年,就作为先锋讨伐李继迁(元昊的祖父)。在这场战争中,王德用沉着应战,亲自“斩首十三级”

  • 王德用两次拒绝太后旨意,为何事后反而升了官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王德用

    宋明道元年,有个军人拿着宋仁宗诏命,找到福州观察使王德用,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正常情况下,皇帝诏命都是由朝廷大臣按程序来办理的,他这个级别的军士根本不可能得到。接到诏命的王德用果然不买账,他说道:“军人的赏罚升降自有军队的制度说话,倘若允许走终南捷径,将后患无穷。”那个军人只好悻悻而归。不承想,这道诏

  • 北宋一代名臣,张纲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徽宗

    宋徽宗期间,张纲以首贡进入太学,应试内舍、上舍,均得第一。崇宁殿试御赐状元及第,授太学正。政和五年张纲被委任国子监。由于蔡京当权,士无大小皆出其门。张纲官居京都后只去蔡家造拜一次,以后绝然不往,引发蔡京不满。政和六年,张纲迁任太学博士,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他进朝入对,论“君子小人混杂,风俗奢靡,宜以

  • 张纲几句话就收服了起义军,他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纲,东汉

    说到张纲,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东汉顺帝永和年间,广陵人张婴率农民起义,十多年间,朝廷无法将之平息。大将军梁冀因为侍御史张纲曾经上书弹劾过自己,便怀恨在心,故意推荐张纲去当广陵太守,想借张婴之手以泄私仇。然而,张纲毫无畏惧,慨然接受了这次“维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