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中的武则天:治国颇有成效 曾任使多名酷吏

正史中的武则天:治国颇有成效 曾任使多名酷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20 更新时间:2023/12/24 5:29:17

近年来,一出出武则天影视剧的播出,掀起一波波武则天热,引出对真正历史上的那个武则天的好奇。在竭力维持男尊女卑秩序的传统社会,武则天一度成为毁誉褒贬争论最多,留下疑惑最多的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至今连她原来的名字都不知道。而她如何能操纵皇权近半个世纪,做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更是一个至今值得研究的历史难题。

作为唐太宗的四品才人,武则天在十二年的时间里只留下了很少几个故事

武则天应是出生在大唐开国才数年的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父亲武士彟曾参加太原起兵,算是开国功臣,官居三品工部尚书。三岁以后的武则天还曾随改任都督的父亲去过利州(今四川广元)、荆州(今湖北江陵)。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翌年,唐太宗闻其美,召她入宫。母亲为将入深宫的女儿担忧,十四岁的小武则天竟说安知非福,充满憧憬,进宫做了唐太宗的四品才人。长长的十二年里,武则天只留下唐太宗赐名“媚娘”,和她要用铁鞭、铁挝和匕首制服烈马“狮子骢”等很少几个故事。那句“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传言,还差点要了她性命。有人以为在唐太宗身边,她大获宠幸,得到培养。但从十二年间,她的才人地位没有提升一步,而且唐太宗是位能广播龙种,留下35个孩子的父亲,随后跟了唐高宗的武则天,两人接连有了6个孩子,可她没能为唐太宗添一个子嗣等情况来看,那十二年的后宫生活应该是被冷落的,很寂寞的。这才会有与入宫侍疾的太子李治暗通的私情。

唐高宗时,武则天逐渐掌权并开始垂帘听政,“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唐太宗去世没一两年,进了尼寺的武则天被唐高宗接回宫中,改授二品昭仪。他俩的长女,有说是她为嫁祸王皇后而亲手掐死的。事情真相难明,但唐高宗确实是自此断了和王皇后的结发情,以皇后无子为名提出改立武昭仪为后。这件和易储连在一起的大事,在官场引起轩然大波。操纵外廷的托孤大臣、太上国舅长孙无忌,率领除了寒门出身的李勣以外宰相班子的全部人马介入这场后宫的争斗,“濒死固争”。褚遂良韩瑗、来济谏诤说:皇后名家,不可轻废。一定要换,也要妙择天下令族、礼义名家,不可立武氏。还抬出妲己、褒姒等女祸倾覆殷周的故事为亡国的鉴戒。宰相中唯有李勣对皇帝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暗示他不要理会众人的反对,于是唐高宗拿定了主意,废王立武,后宫易主。

尔后四年间,武则天不歇手地把王皇后——长孙无忌一党彻底整垮。王皇后和萧淑妃惨死于冷宫,褚遂良贬死爱州(今越南清化),柳勣被杀于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长孙无忌在黔州(今四川彭水)被逼自缢,韩瑗死在振州(今海南岛崖县西),还开棺验尸。此外,来济远贬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于志宁免官,长孙氏、柳氏、于氏和褚氏一批亲属子弟或杀或贬,他们在朝中的势力被摧残殆尽。“自是政归中宫”。麟德元年(664年)又挫败上官仪等人谋废武则天皇后位的计划,指使人诬告他们与废太子李忠谋大逆,于是上官仪、上官庭芝父子被杀,上官庭芝的妻子和女儿上官婉儿没入宫掖为婢,监禁在黔州的李忠被赐死。武则天也吸取了自己“专恣”“专威福”惹恼皇帝险遭废黜的教训,善处与终究是废立生杀大权在握的皇帝的关系。多病的唐高宗也需仰仗皇后的才智,帮他治国,从此两人关系和谐。每当上朝,武则天都跟随垂帘听政,“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武则天的胜利,终结了魏晋以来士族门阀地主控制中央政权四个半世纪的历史。此后她推动了多项改革

在这场斗争中,双方营垒分明:王皇后、长孙无忌一边,是士族门阀地主最后的政治代表关陇集团;武则天和李勣,是被他们排斥的新进寒门地主的政治代表。武则天的胜利,终结了魏晋以来士族门阀地主控制中央政权四个半世纪的历史。这时“不叙武氏本望”的《氏族志》被废止,强行推行以后族为第一等,五品官皆入士流的《姓氏录》,是武则天一伙推动的有社会意义的改革。

取代以门第授官的科举考试制度在武则天时也有重要发展。每年取士的人数比贞观年间扩大一倍,而且更加重视以文章取士,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相姚崇、宋璟、张九龄和文坛巨擘陈子昂、刘知几等,都是这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杰出人才。在用人方面,她有“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的声誉。

上元元年(674年)她上书“劝农桑,薄赋徭”为首的“建言十二事”,是一个内容涉及国家经济、军事、社会、政治的政纲。

武则天在临朝称制和称帝的时期,任使酷吏,留下专制政治史上极黑暗极恐怖的一页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逐渐成长起来的儿子们成为权势欲极强的母后继续干政的麻烦。史书上有武则天先后杀害了自己的大儿子李弘和二儿子李贤两位太子的说法。其实大儿子李弘可能死于“旧疾”、“沉疴”的突发。次子李贤与母后一向不和的原因,应在宫人私下传说的“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透露的宫廷秘密,是唐高宗婚外恋引起的麻烦。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他们的第三子李显继位,新皇帝不过是想让岳父韦玄贞当宰相,授与乳母的儿子五品官,仅两个月就被废黜。文明元年(684年)二月,立的小儿子李旦(唐睿宗),居于别殿,不许参与政事,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从此到武则天下台的神龙元年(705年),其中包括天授元年(690年)起武则天称帝的十多年,武则天“圣衷独断”,是掌握着全部皇帝权力的二十一年。

在武则天临朝称制和称帝的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为首的扬州起兵、垂拱四年(688年)的宗室起兵和自文明元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长达十四年的酷吏政治。失意官僚和李唐宗室两次发动武装叛乱都被顺利平息,武则天任使酷吏,以滥刑恐怖为回报。先在朝堂设铜匦,接受告密文书。又很快就拉起一支凶残狠毒没有人性的酷吏队伍。后来受到禁锢惩治的二十七名大酷吏中包括周兴、来俊臣等臭名昭著的家伙。他们编写《告密罗织经》,教唆其徒陷害无辜,设计出“定百脉”、“求即死”、“死猪愁”等刑具和“驴驹拔橛”、“凤凰晒翅”、“猕猴钻火”、“方梁压髁”等骇人听闻的酷刑。凡下制狱者,几乎无一生还。那是专制政治历史上极黑暗极恐怖的一页,武则天本人因而也难逃“千古未有之忍人”的恶名。不过武则天在酷吏猖獗时悉心保护了徐有功魏元忠、狄仁杰等一批直臣,而当皇权在她手里逐渐巩固时,她便陆续处置了包括周兴、来俊臣在内的大部分酷吏,放弃了酷吏政治,并在生前下诏平反了包括王皇后在内的所有冤狱,力图洗刷自己“淫刑之主”的恶名。

武则天在国家治理方面颇有成效。唐朝由贞观之治,经过武则天的治理,迅速迈向开元盛世

从对国家的治理来说,倒是颇有成效。武则天一贯强调:“建国之本,必在于农”,以她名义编写的《兆人本业》,通过到朝廷述职的朝集使们颁行各地指导生产,她要求刺史县令“敦劝农桑,均平赋役”,以“田畴垦辟,家有余粮”作为官员考核擢升的基本条件。经济方面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对当时的“盲流”——违法脱籍逃避税役的逃户,有所宽容,保护了这支“亡逃过半”,其实多半是自发向狭乡荒僻地区讨生活的庞大生产力,一批新的县制因逃户的开发而建立起来。全国的人口,在神龙元年(705年)即她退位去世那年达到六百一十五万户,比贞观时期增加一倍。经济上为开元盛世奠基。

武则天还成功地缓和了和周边民族国家全面紧张的局面。对叛唐复立的东突厥,以极大的耐心和宽容争取和解,最后在对契丹作战时得到突厥默啜可汗的配合,使骚扰河北的战火很快平息下来,武则天授予默啜“立功报国可汗”的称号;西突厥继往绝可汗斛瑟罗率领余众六七万人入居内地,武则天改封他为“竭忠事主可汗”,后来用他镇守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吐蕃自松赞干布和禄东赞死后,在西边为患三十年,武则天很有战略眼光地派军队同吐蕃反复争夺安西四镇,终于在长寿元年(692年)由王孝杰最后收复了四镇,派三万汉兵镇守,以拱卫西北边防,维护东西方间丝绸之路的畅通。

大唐的历史,由贞观之治,经过武则天的治理,迅速迈向开元盛世。可是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她在一场突发的宫廷政变中下台,唐中宗李显复位,改周为唐,一切又回到原来李唐王朝的轨道上。表面上是她重用张易之、张昌宗带来的麻烦,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年的酷法滥刑在君臣间留下深深的裂痕。武则天不能不为自己制造的那场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灾难,付出最后丧权下台的代价。

(作者为中国唐史学会原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阅读延伸

古代名人名著对武则天的评价

○据文献记载,武则天临朝称制时,骆宾王曾代表徐敬业攻击武则天,骂她是“秽乱春宫”的淫徒妖女,“掩袖工谗”的奸佞小人,“包藏祸心”的杀人恶魔,“窃窥神器”的江洋大盗。

○五代所修《旧唐书》针对武则天任用酷吏等事说:“李氏自武后移国三十余年,朝廷罕有正人,附丽无非险辈。持苞苴而请谒,奔走权门;效鹰犬以飞驰,中伤端士。以致斫丧王室,屠害宗支。骨鲠大臣,屡遭诬陷;舞文酷吏,坐致显荣。”

○北宋赵匡胤在谈到武则天时说:“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对武则天颇有几分肯定。

○在《新唐书》中,欧阳修、宋祁等人说:“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采用了旧史中有关武氏过恶的一些记载,但对武氏贬责较少,对其用人等方面持赞赏态度:“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兢为之用”。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通鉴纲目》中贬责武则天,说:“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清代王夫之借古讽今,称武周政权为“伪周”,骂武则天为“嗜杀之淫妪”。认为“武氏之恶,浮于韦氏多矣!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万世闻其腥,而无不思按剑以起”。(

标签: 武则天唐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何选择李显继位?武则天是被逼退位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李显,唐朝

    长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武则天的病情很严重。朝堂无主,宰相也难见女皇。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宗昌侍奉武则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内。史载:“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入阁侍疾,潜图逆乱。”张易之兄弟有没有造反谋逆的计划呢?我们找不出确切的证据来。但张易之两人极有可能怕武则天

  • 武则天毒杀儿子李贤不可告人之谜:章怀太子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贤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 论出身,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可以说,李贤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 武则天掌权后为何要弄死五个哥哥:少时惨遭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

    了解大唐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曾经想把李唐改为武家的天下,而她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但不为人知的是,一心想为武家谋取千秋基业的武媚娘竟然竟然把武家与其同辈的五位男丁全部弄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武则天掌权后为何要弄死五个哥哥?说起武媚娘家庭,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两个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武媚娘家有两个

  • 武则天怎么除掉长孙无忌和上官仪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长孙无忌,上官仪,唐朝

    武则天是用什么方法除掉长孙无忌和上官仪的?长孙无忌: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终于不顾大臣们的冒死极谏,诏废王皇后和萧淑妃,册立武则天为皇后。因谏净,褚遂良等人被远贬蛮荒,武则天最忌恨长孙无忌,但他不同于褚遂良等,不但是佐命元勋,更是高宗的元舅,要将之搞垮,需要时机。显庆四年(659年),在武则天

  • 武则天之母:出身名门望族 不惑之年下嫁武士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武士彟,武则天母亲

    导读: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父亲武士彟因病早逝,她几乎是在母亲杨牡丹教导下成长为才人的。很多读者或许不知道,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墓——顺陵,就位于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近日正在热播的大型古装剧《武媚娘传奇》掀起了一轮轮收视高潮,“百变范爷”在剧中将一代女皇武则天演绎得淋漓尽致。追剧的粉丝们在高呼过瘾的同时,

  • 武则天为什么杀自己儿子?揭秘太子李弘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李弘,唐朝

    武则天为什么鸩杀自己的儿子?太子李弘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看过《神探狄仁杰》的都知道里面武则天有个太子叫李贤。但您可能不知道,最初的太子是长他两岁的哥哥李弘。但李弘在二十出头的时候英年早逝,暴毙于东宫。因为是“暴毙”,于是李弘的死因也就变得扑朔迷离。但民间流传他是被武则天鸩杀的。据史载,李弘是仁孝谦谨,

  • 太子李弘死因之谜:武则天为何毒死最疼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弘,唐朝,武则天,李治

    偃师市缑氏镇有一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唐恭陵,俗称太子冢,又叫孝敬皇帝陵。这个陵的主人,是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公元675年四月,身为太子的李弘随幸洛阳,暴薨于合璧宫。24岁的他究竟是死于母亲的阴谋,还是死于自身的肺病?这是一桩千年疑案,很难说清楚。不管怎么样,武则天最终以“天子之礼”葬了这个儿子,把他

  • 李贤妃子是谁?武则天第二个儿子李贤的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章怀太子,李贤,唐朝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昭陵途中,不久封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上元二年(675年),太

  • 历史上李贤是武则天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贤,武则天,李治,唐朝,

    李贤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吗?李贤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但是有人说他并非武则天亲生,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武则天碍于李治的面子只好认下了这个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于这个问题,史学家曾有过周密而详尽的考证和论述。大多数认为贤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抛开其它理由不谈,只从武则天有无必要抱养

  • 为何武则天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武周怎么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wz

    一 为什么在唐朝中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自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到长安四年(705年)15年,也就是武则天在位时间——武则天创建武周政权。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性的皇帝家天下,只可能存在一家一姓的政权,像唐朝就是李姓的李唐政权。武则天改“唐”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