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江总督曾国藩收入丰厚 一家却生活简朴

两江总督曾国藩收入丰厚 一家却生活简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47 更新时间:2023/12/7 20:52:28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这个具体典型,观察一下清代地方官员的经济生活状态,观察一下清代官场的潜规则是具体如何运转。

两江总督收入丰厚,曾国藩一家却生活简朴

咸丰十年(1860)四月,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两江包括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总督主掌军政民政,统辖三个省的一切文武官员。而就太平天国时期的形势而言,两江总督的重要性可谓天下第一。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如果说基础工资,或者叫法定工资,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大清帝国的总督,年收入只有一百五十五两白银。如果大致以一两白银兑换二百元人民币计算,大约为人民币30100元,合成月薪约为2583元。而按现行的《国家公务员级别和工资标准》,省级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为2510元。古今薪酬制度之一脉相承居然如此巧合。

当然,和今天的工资制度一样,这一百五十五两只是工资条上的基本工资。从雍正时期起,皇帝又特批给督抚们一笔数额不菲的补贴,叫“养廉银”。乾隆十二年(1747),朝廷定两江总督养廉银为一万八千两

,在全国总督中处于较高水平。

网络配图

然而事实上,对于帝国内绝大多数督抚来说,“养廉银”在全部收入中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国官员更大宗的收入是“规费”,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灰色收入。按照西方标准,这种规费收入当然属于腐败,但是“中华帝国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认为收取规费有什么不妥或者是腐败,只要此种行为保持在习惯性的限度以内就行”。

而这个习惯性的限度,据张仲礼的研究结果,督抚级的官员平均是十八万两。如果真的如此,我们差不多可以说曾国藩是大清帝国的顶级富人之一了。

然而,顶级富人曾国藩却活得像穷人一样。

总督时期,曾国藩的衣着不修边幅。赵烈文说他第一次见到曾国藩时,曾国藩“所衣不过练帛,冠靴敝旧”。这一记载得到了外国人的印证。同治二年(1863),戈登在安庆与曾国藩会面,这些外国人惊讶地发现“曾国藩……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

不光自己的生活非常简单,他对家人的要求也非常严苛。他家里只有两个女仆,一个是老太太,一个是小姑娘,帮不上什么忙。那么总督府中的日子怎么过活呢?曾国藩要求曾家的女人们,每天都要进行体力劳动。从洗衣做饭腌制小菜,到纺线绣花缝衣做鞋,都要亲力亲为。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剿捻回任再督两江后,为家中女人们制了个工作日程表:“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早9点到中午1点),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细工。酉刻(傍晚5-7点),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从早到晚,基本上不得休息。如此辛苦的总督府家眷,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家了。

网络配图

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成为地方大吏,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礼品。一旦升官,任何一位前来谒见的下属,都不会空手而来。身在官场,从始至终片礼不沾是不可能的。如此“不近人情”,不符合曾国藩“和光同尘”的作风,也不利于他在某些情况下与下属建立基本的情感联系。所以在实在拒绝不了的情况下,他会从下属送来的礼物中挑一两样价值最轻的。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初九,湘军名将鲍超亲赴安庆,一为商量军务,二为给曾国藩贺寿。鲍超的军队向以能战、能抢闻名,因此他既是一个粗人,也是一个富人。其他部下不敢给曾国藩送礼,鲍超却不管这一套,他一共带来十六包礼物,其中许多珍贵的珠宝古玩之类。曾国藩览之而笑,从中挑了一件收下,其他都送还鲍超。收了一件什么呢?一顶小帽。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记载:“鲍春霆来,带礼物十六包,以余生日也。多珍贵之件,将受小帽一顶,余则全璧耳。”鲍超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又带了十六包东西回去了。

曾国藩还收过美籍华人容闳“报效”的礼物。同治四年(1865),容闳从美国采购机器回到中国。两年前他受曾国藩委托,以“出洋委员”身份,携六万八千两白银出洋采购机器,开了洋务运动之先声。机器运抵上海之后,他赴南京向曾国藩汇报工作。此时曾国藩已经离开南京,北上剿捻。曾国藩知道,按中国官场惯例,容闳一定会向他致送礼物,因为曾国藩给他的是一个“肥缺”。所以曾国藩特意写信给儿子曾纪泽嘱咐说:“容闳所送等件如在二十金以内,既可收留,多则璧还为是。”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收受礼品,有一条默认的“价格线”。至于容闳所送的是什么,价值多少,没有留下记载。

当然,除了清的一面,曾国藩也有“浊”的一面。总督时期,曾国藩在人情来往上开支不少。

网络配图

两江总督本是天下最“肥”之“缺”,曾国藩的前任们因此手笔都比较丰阔。曾国藩既袭此任,在许多方面也不得不萧规曹随。

联络京官,是地方大吏必不可少的动作。曾国藩做京官多年,深知每年冬天那笔炭敬对京官们来说意义何等重大。曾国藩致送的对象,主要是湖南籍的京官。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他在给曾国潢的信中说:“同乡京官,今冬炭敬犹须照常馈送。”

这笔钱,每年至少数千两。

除了炭敬,另一笔比较大的花销是程仪。如前所述,迎来送往是官场上的重任。有人出差路过,他除了请人吃饭,还要给他一百两银子的程仪。

至于“别敬”,则频率较低,只有在地方官需要进京时才发生。同治七年(1868)七月二十日,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这一年十二月他抵达北京,在北京过完年后出都赴保定就任。在出发之前,曾国藩身上带了一张可以兑换二万两现银的银票。为什么要带这么多钱呢?主要就是为了给京官们送“别敬”。多年没有入京,那些在穷京官生活中挣扎的故友新朋们盼他如望云霓,他的别敬当然不可能过少。他在日记中多次记载“核别敬单”,“定别仪码”,“定分送各单”,可见这件事他是多么在意。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说:“余送别敬一万四千馀金,三江两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总共送了一万四千两,他仍然认为不厚。

标签: 曾国藩

更多文章

  • 清朝唯一被刺杀的封疆大臣两江总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总督

    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居从一品。清朝有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两江总督曾被刺杀,那么此人是谁呢?网络配图虽然两江总督从地位上低于直隶总督。但其实权还在直隶总督之上。因为两江总督所管辖的区域,特别是江苏省,属于当时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

  • 陶澍当上两江总督 方知结发夫人竟是冒名顶替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陶澍,清朝

    清道光朝的两江总督陶澍就名气来说是个冷门人物,但能做到两江总督,那也是官场上最顶级的人物,普通人知不知道,并不影响他书写属于自己的风云人生。陶澍除了会做官,还是当时著名的水利专家,治理过泛滥一时的淮河,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值得一提的是,陶澍在任两江总督时,时任他助手江苏巡抚的,正是虎门销烟的民族

  • 晚清两江总督被刺案疑云:到底谁是幕后主使?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两江总督,曾国藩,刺杀,

    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江宁这座太平天国的前都城"光复"不久,百业未定。这年8月底,新任两江总督马新贻决定举行军队操演。谁知,该月23日,江宁将军魁玉飞章入奏: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封疆大吏、一品大员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军队环绕之中为歹徒刺杀,一时间朝野震惊,举国倾注。同治帝喻之为"武元衡盗起身

  • 江总简介 南北朝陈大臣文学家太常卿江总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江总,南北朝,陈大臣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

  • 姚察轶事趣闻,姚察小时候有卓绝的品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姚察

    姚察小时候有卓绝的品性,侍奉双亲因孝行出名。六岁,诵书万余字。幼年时不喜爱玩耍,赌弈下棋等杂耍,都不放在心上。勤学苦练,夜以继日。十二岁,就能写文章。他的九世祖名信,是吴国太常卿,在江左有名望。他父亲就是上开府僧垣,在梁武帝时代有名望,皇宫里赏赐很多,每次得到赏赐,都拿回给姚察及其兄弟们,作为游学的

  • 南梁的奇葩皇亲萧宏:被皇帝纵容的贪腐先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萧宏,萧衍,梁朝,

    萧宏(473~526年),字宣达,是梁武帝萧衍的六弟,文帝的第六个儿子。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被封为临川郡王。萧宏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动作举止都很优雅。但是他没有真才实干,只凭借宗室近亲的身份先后任扬州刺史、司徒、太尉、司空等朝廷要职。天监四年,他受命统率大军北伐,但他临阵怯敌,固守不进,被北

  • 萧宏简介 中国南北朝时期梁朝皇族太尉萧宏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宏,南北朝,梁朝皇族

    萧宏(473~526年5月13日),中国南朝梁皇族。字宣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六弟,官至侍中、太尉。梁武帝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以之为中护军,卫戍京师。天监元年(502)封为临川王,迁扬州刺史。天监四年,奉诏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讨诸军事。梁军器械精新,军容极盛

  • 因为户口普查而掀起的起义,唐寓之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萧赜

    南朝齐武帝萧赜统治时期,三万多名大地主及乡绅富豪在风水先生唐寓之的领导下,于钱塘江上游富春江举起棍棒大刀,一路吼一路杀,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市政府办公大楼,将政府军打得一败涂地。节节胜利之后,这些人称帝的称帝,享乐的享乐,成立了一个崭新的准王朝。地主是有钱人,有吃有喝,别墅住着,仆人侍候着,参与这么血腥

  • 历史上少有浙江富人起义,唐寓之为什么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寓之

    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公元 485年,在南齐统治下的今天的浙江地区,爆发过一场以富人为主体的农民起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事情。富人唐寓之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反检籍,用今天的相应说法就是反对清查户口。那么,为什么要清查户口,这些人又为何反对清查户口呢?我国历史上从东汉开始,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分为二”

  • 唐寓之简介 南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唐寓之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寓之,南北朝,起义军领袖

    唐寓之(?-486)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南朝齐富春人,迁居桐庐。祖孙三代皆以看风水、择墓地为业。自幼习武,及长乐于济贫救困,为乡里所爱戴。齐武帝萧赜横征暴敛,徭役苛繁,对逃避赋役的人,称为“却籍户”,一经查获,治以重罪。因此,民怨沸腾。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年),唐寓之以“抗检籍,反萧齐”为号召,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