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中荆州高士刘巴为什么看不起仁德之主刘备?

三国中荆州高士刘巴为什么看不起仁德之主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12 更新时间:2024/1/20 15:01:02

刘巴是位高人,天下知名。当刘巴去世之后,魏国的尚书仆射陈群还专门写信给诸葛亮,打听刘巴的消息,称呼刘巴为“刘君子初”,语气非常尊敬。即便是东吴的孙权,也说:“若令子初随世沉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哉!”孙权称赞刘巴为高士,主要是指刘巴做了两件一般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当初,在曹操攻破襄阳之后,荆州士林震恐,大家纷纷选择了投靠刘备,唯独刘巴选择了北降曹操。在后来,曹操想派桓阶去招抚桂阳、长沙、零陵等荆州南部三郡,不过桓阶推辞说,刘巴比自己更合适执行这个任务。确实,刘巴在荆州已经待了将近二十年,多年来,刘巴先后担任曹史、主记、主簿等郡中重要职务,在荆州南部郡县中拥有崇高的个人威望。可是刘巴却很犹豫,觉得很难完成,刘巴说:“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在当时,曹操经历乌林大败,仓皇北归,周瑜大军更是穷追猛打,情势危急,但是荆州南部郡县却相对稳定。可是刘巴敏锐的发觉,盘踞在夏口一带的刘备必然会有所作为,趁乱攻袭荆州南部郡县。曹操听了刘巴的解释,并不在意,曹操说:“备如相图,吾以六军继之也。”只要刘备敢去攻打南部郡县,我曹操就派大军追着刘备的屁股打!可是,曹操没想到自己连续遭受大败,连早在掌握之中的南郡都落到周瑜的手中,完全是把刘巴给丢到虎狼堆中去了。

刘巴带着曹操的使命来到了零陵,可是招抚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展,刘备的大军就已经到来。当时,诸葛亮曾经写信给刘巴,非常诚恳的说:“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刘备在当时受到荆州士林的热烈欢迎,南部郡县几乎都是望风而降。毕竟刘备在荆州多年,广施恩义,并且刘备上表尊奉刘表大公子刘琦为荆州刺史,挟公子以令荆州,自然顺风顺水。可是刘巴竟然拒绝了诸葛亮的邀请,刘巴说:“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耶。”既然是接受了曹公的委派,就算是任务不成功也应该回去复命,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啊。刘巴又说:“若道穷数尽,将托命于沧海,不复顾荆州矣!”刘巴对刘备完全不考虑,就算是在完成不了自己的使命,那也宁愿选择漂流于江海,再也不会回到荆州。

刘备听说了这件事,对刘巴恨得咬牙切齿。那么,究竟是为什么,让刘巴这么看不起刘备?在汉代末年,有两大神童,一个是曹操的儿子曹冲,一个是荆州的周不疑。周不疑在荆州之乱后被曹操逮住了,当时只有十三岁,可是曹操第一次见面就非常吃惊,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周不疑以笼络其心,可是被周不疑拒绝。之后,周不疑一直和曹冲在一起,关系很融洽。可不久之后曹冲死了,曹操就下令把周不疑给杀了。当时,曹丕曾经劝阻曹操,曹操说,如果是你弟弟曹冲在世的话还罢了,想周不疑这样的人不是你曹丕能够驾驭的。小小年纪的周不疑竟然让奸雄曹操如此担心,可见才华何等了得。

而周不疑是荆州别驾刘先的外甥,也是刘备的亲戚。当初刘备曾经写信给刘巴,希望由刘巴来担任小神童周不疑的老师,本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很多文人的心愿,何况这份聘书是身为皇叔的左将军刘备发出的。可刘巴竟然拒绝了!刘巴先是谦虚的说自己“昔游荆北,时涉师门,记问之学,不足纪名”,自己才华浅薄,不堪此任。然后刘巴说“内无杨硃守静之术,外无墨翟务时之风,犹天之南箕,虚而不用”,刘巴自比为天上的南斗星,但是却觉得自己是“虚而不用”,当老师并非是刘巴的理想职业。刘巴是一个很有抱负,有志于天下的人,可是将近二十年却委屈在荆州南部的零陵郡,为什么呢?仔细品味“内无杨硃守静之术,外无墨翟务时之风”,是说自己在内不能像杨朱一样韬光养晦,在外又没有像墨翟一样务求实际的本领,其实细细品味,这两句都是在嘲讽刘备。刘备此人,处处标榜自己是大汉宗室,为了复兴大汉而辗转奔波,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而征战四方,可刘巴看透了刘备,暗示刘备不过是以仁德,以爱民为手段,谋取自己的利益而已,而这些,都是刘巴不屑去做的。

于是,刘巴抛弃了伪君子刘备,而选择了代表朝廷的真小人曹操。于是,收复荆州南部三郡任务失败之后,刘巴远走交趾避祸,之后又逃到了云南,差点被杀,漂泊流离终于来到了益州。当初,刘璋的父亲曾经得到刘巴父亲的举荐,于是刘璋看到刘巴来投非常高兴。刘巴本来是想借到回到曹操身边,可是看到刘璋也有心归附曹操,于是就留下来做刘璋的工作。如果能够成功的说服刘璋,那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完成了当初接受的使命。可没想到刘璋派遣张松前往许都,张松因为自己受到冷落而选择了归顺刘备,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在张松、法正等人的劝说下,刘璋邀请刘备前来帮助平定张鲁。当时,刘巴曾经明确的表示反对,他说:“刘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刘巴料定刘备进入川中,必然夺取刘璋的地盘。

刘巴对刘备这个伪君子看得很透彻,刘备正是假借帮助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璋,平定张鲁而进入川中,然后夺得益州的。

标签: 三国刘巴刘备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自叹不如的奇才 三国传奇人物刘巴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巴,诸葛亮,三国

    导读: 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刘巴十八岁时,刘巴就在荆州担任郡署户曹吏主簿。当时刘备正好来荆州投奔刘表

  • 刘巴简介:令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三国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三国人物

    导读: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见《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诸葛亮所赞的这位“子彻”,就是刘巴。

  • 历史上的朱国治是什么样的 难道真的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康熙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朱国治在吴三桂叛乱的时候,自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让别人八抬大轿抬着他去质问吴三桂为什么反叛清廷,感觉这人很有正气感。其实历史上的朱国治是一个酷吏,而且他品行也不好,江南三大案(奏销案,哭庙案,通海案)都有他参与。朱国治,字平寰,辽东抚顺人,隶属清朝汉军正黄旗。顺治

  • 朱国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会杀自己的儿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吴三桂

    最近重刷十多年前的老剧《康熙王朝》,当看到云南巡抚朱国治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劝说妻子上吊自尽的时候,真的有点接受不了了,当年看剧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现在也早已为人父,最接受不了的就是看到幼年儿童被侵害,而朱国治却能对亲生儿女下手,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愤怒异常。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他朱国治可以提前派心腹

  • 历史上的朱国治毫无功绩为何反而能屡屡升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国治

    清朝朱国治是顺治和康熙时期出名的大贪官,江南一带百姓对其十分厌恶,所以暗地里称其为“朱白地”;虽然朱国治为人阴险、贪得无厌,但是朱国治在官场上还是一帆风顺,在两代君王执政期间,朱国治都得到不小的重视,虽然本人没有什么才华,但是因为他能言善辩又很会察言观色,所以朱国治在与皇帝和其他官员相处过程中有着很

  • 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产生的“副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七擒孟获

    导读:三国时代基本上是旷日持久的“内战”时代,在对外作战方面,鲜有“传奇”。但鲜者,并非无有,只是少见,东汉末期乃至三国近一个世纪,中原之外患并未停息,从北到南均有“夷犯”,令三国部队不得不腾出空来,对外征战。其中最著名的战例有两起,一是曹操北征乌桓,二是诸葛亮南征孟获。后人在评价这两起“外战”时,

  • 五千年历史悬案: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孟获,南蛮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

  • 三国史上孟获的夫人叫什么?孟获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孟获

    孟获的老婆是谁?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孟获的老婆是祝融夫人,传说为火神祝融氏之后裔,于演义第九十回登场。祝融夫人以丈八长标为兵器,背插五口飞刀,百发百中。三江城被诸葛亮取得后,祝融替丈夫出阵,以飞刀伤张嶷之手,又用绊马索擒下马忠,生擒了二人;然而因受不住赵云、魏延挑衅,深入敌军陷阱,旋即被马岱以绊马

  • 解密三国:诸葛亮在蜀汉内最怕的竟然是刘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封

    在蜀汉内部,诸葛亮最怕一个人,他不是蜀汉钉子户关张马黄赵,外加魏延、李严,或者法正。这个让诸葛亮感觉到害怕的人,叫刘封,《三国演义》里蜀汉称他为少将军,刘备的养子,本姓寇。荆州人寇某和刘备本来无亲无故,直到刘备在中原反抗曹操失败,南逃到荆州,二人的缘份才开始。寇某的舅舅姓刘,是汉朝宗室,勉强能和刘备

  •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鲍勋简介:曾因性情刚正而得罪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鲍勋,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鲍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鲍勋(?-226年),字叔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故济北相鲍信之子,官至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