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曹操的三大谋士荀攸、贾诩、郭嘉哪个更厉害

揭秘曹操的三大谋士荀攸、贾诩、郭嘉哪个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79 更新时间:2023/12/15 9:35:56

曹操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二和他有足够多能力强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武的有张辽、张郃、夏侯渊、徐晃、曹仁等一流将领,文的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等一流谋士。荀彧是曹操的股肱,在曹操还是小军阀的时候就追随着,为曹操规划出争天下的路线,先定兖、豫、徐、颍州,挟天子以令诸侯,招安各方无主势力,然后与袁绍决战于官渡,但荀彧一直在后方为曹操守基地,负责后勤,没有随曹操出征过所以不把他算在内。程昱、刘晔等现在又没多少人有感所以也不提了,现在比较的是荀攸、贾诩、郭嘉。

荀攸一直是曹操帐前谋主,在曹操和袁绍对战中救刘延于白马设计斩颜良,使关羽一战成名,以辎重诱袁军斩文丑,荐徐晃烧袁绍辎重,劝曹操用许攸情报破乌巢斩淳于琼,让曹洪收降张郃。强强相争靠的就是谋略,通过荀攸使曹操战胜了一生最大的竞争对手袁绍,从而三分天下有其二。至余荀攸对吕布、张绣、袁绍诸子这些小势力使的谋略不提也罢。曹操曾赞赏荀攸: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荀攸也的确称的上是军师这样称号,南北朝辅佐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第一谋臣张衮,曾对人说:“乐毅燕昭王出谋略,荀攸竭心辅佐曹操,能辅佐一代英主,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把荀攸和名将乐毅相提并论,可见荀攸军事上的谋略也出类拔萃。

贾诩在官渡之战中也劝曹操用许攸的情报,但这应该是荀攸先提出来,然后贾诩附和荀攸的意见,不然《贾诩传》中也不会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贾诩传》里在官渡之战贾诩只向曹操说了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这样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说听是鼓励说难听就是在拍马屁。贾诩在军事在有两个计谋是成功的,一个是助张绣打赢了曹操,一个是助曹操打胜马超,但这两个计谋看似成功但让人不爽,一个在对方逃跑的时候上去踹他下屁股,一个在对方认输并打算赔钱送儿子的时候上去踩他一脚,就像是个无赖,也不管什么是穷寇莫追什么是投降不杀。贾诩善长背后打人但没能在两军面对面时使用谋略,他的计谋也没能使曹操、马超彻底失败,张绣后来也投靠了曹操,马超被戏弄了后继续造反。贾诩在赤壁之战前向曹操提议不要进攻孙权,这和曹操占领汉中后刘晔提议趁势进攻益州有同样的效果,这样就不会出现三分天下之势,但曹操不该打的打了,该打的没打,这也说明降臣和汉室宗亲对曹操影响力不足。

郭嘉在官渡之战前向曹操提出了十胜十败,但在这之前荀彧也向曹操提出了四胜四败,而且还准确了说许攸会犯事这对曹操的影响是巨大的,曹操北联张燕、暗中招降了刘虞的旧部也才能刚刚有和袁绍一较高下资本,但理论毕竟是理论,如果不是许攸真的犯事来投,曹操还真的不一定能打赢袁绍,贾诩在官渡之战中还劝了曹操用许攸情报,程昱甚至耍了一回统帅,这位十胜十败的郭奉孝可什么事也没干啊。在劝曹操击败吕布的计谋中,也是荀攸为主郭嘉为副。袁绍这棵大树倒了,袁绍诸子被曹操一扫就扫干净了。至于听说郭嘉遗计定辽东这样的谋略,袁尚、袁熙与公孙度的关系比张绣与刘表关系,两股势力同处一个地方不能相容,张绣还可以投降曹操,袁尚、袁熙只能被公孙度宰了,但剩下的刘表、公孙度这样的地方势力一定征讨后才能平定,公孙度之子公孙渊不仅戏弄了孙权也当众造了反,最后靠司马懿带兵平定了辽东。所以郭嘉这个计谋只是得到了两个人头,辽东问题一点也没解决。郭嘉预测孙策会死在小人手里,这和孟达书信刘封会死在谋臣之手、刘晔看出孟达有反意差不多,根据一个人的性格,所处环境再进行估计,这不是谋略可以算是识人,如果是谋略颜良、文丑、田丰、许攸、审配、逢纪都被荀彧说中了,那荀彧的谋略岂不是无敌。孙策在江南无敌但在北方一直被陈登所拒,就算有能力进攻许昌也要考虑一下他的邻居刘表,刘表就算再怎么没志气对孙策也一定不会手软的,不论是为部下黄祖报仇还是担心孙策以后来报杀父之仇。所以就算预测准不准对曹操部署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军事上的谋略荀攸要比贾诩、郭嘉强的太多,《三国志》中陈寿都说荀攸是谋主,怎么可以会是贾诩、郭嘉这些一般谋士可以相比的呢?

标签: 荀攸贾诩郭嘉

更多文章

  • 贾诩简介:最早跟随曹操被倚重的谋士之贾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贾诩,三国,魏国谋士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

  • 魏延为什么造反? 三国魏延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延,魏延造反,三国

    导读:诸葛亮打仗喜欢把每个人当棋子使,让你干啥就干啥,别问为什么,魏延能自己思考,每有意见和诸葛不符就顶撞,诸葛估计烦他了。至于最后反叛,是被杨仪小人陷害的,政治上的夺权,根本没有叛变。魏延是个将才。但做事急功近利,向诸葛献计出子午谷出长安就是个例子,这个地方地势险要,这样冒进的打法完全是拿将士的身

  • 魏延简介:三国蜀国大将魏延的资料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延,三国人物,魏延简介,蜀国

    导读: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其后又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用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结果到了姜维守的时候,

  • 诸葛亮一直器重魏延 曾亲手提拔其为蜀汉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魏延

    《三国演义》将蜀汉大将魏延描述成一个心怀篡逆的不义之徒,最后还是中诸葛亮之计死于马岱刀下——历史自然不是如此。近几年来,关于为魏延这位蜀国名将翻案的评论越来越多,各种观点莫衷一是。这些拔高魏延、贬低诸葛亮的分析和评论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因为魏延确实是有勇有谋的大将,诸葛亮在北伐后期确实没有重用魏延,

  • 三国马超怎么死的? 简述马超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超,三国人物

    《三国志.彭漾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刘备贬官到外地,便满腹牢骚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郁郁不得志的马超也随口附和了几句。彭漾以为遇到知己,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动”马超:“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推崇自己和马超,一文一武,一相一将,一主内

  • 马超简介:三国五虎上将之马超的资料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马超,马超简介

    导读:马超(176—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羌族,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超是东汉末征西将军马腾之子,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父是桓帝时人,字子硕,曾经做过天水兰干县尉,后因事失官,流落陇西,与羌族杂处,遂娶羌女为妻,生马腾。马腾少时家贫,全靠砍柴卖柴为生。他身长八尺

  • 马超和赵云谁厉害?马超和赵云的武力哪个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马超,赵云,三国人物

    导读:马超与赵云两人都是三国时期的猛将,两人终其一生未曾交手,所以很难判断谁更胜一筹。不过根据史书记载来看:马超更胜于领兵打仗,而赵云更胜于冲锋陷阵。因为据史书记载,马超的西凉军与中原的军队做战方式迥异,他是采用古罗马的做战方式,持巨盾,投标枪,所以西凉军的做战能力远远强于中原军队,这是马超的军队能

  • 三国大将黄忠是怎么死的?黄忠的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黄忠

    大将黄忠怎么死的?黄忠,字汉升,公元147年生,南阳人。关于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洲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

  • 黄忠简介 三国刘备时期蜀汉三老将之黄忠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忠,三国,蜀汉名将

    黄忠(?-220年),字汉升(《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引《蜀志》中作“汉叔”),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黄

  • 三国演义第80集剧情 黄忠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忠,战死

    三国演义第80集剧情富池口吴军大败,东吴老将程普也中箭而亡。战后,黄忠箭伤加剧,不治身亡。刘备立誓攻克东吴,斩杀孙权。随后,蜀军直逼东吴的最后屏障——彝陵。危急之下,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统领三军。吴军韩当军营,蜀军猛攻,连续攻克吴军数十座军寨。韩当奉陆逊之命后撤,继续扎寨抵抗。吴军帐内,陆逊继续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