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濬灭了三国东吴?此顽主兵不血刃地统一江南

王濬灭了三国东吴?此顽主兵不血刃地统一江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57 更新时间:2023/12/28 11:23:30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出身于世代为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属于世袭权贵子弟。王濬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濬虽然机敏好学,却是一个典型的捣蛋王、败家子。朝廷曾经几次征召他做官,都被他谢绝了。他对做官没什么兴趣,生活浑浑噩噩,不求上进,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游手好闲,四处晃荡。在当地百姓的印象里,王濬是一个经常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或者在大街上放浪形骸、唱歌弹琴、制造噪音的无行顽主。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小事。

最让人们看不下去的是,他还像个古惑仔一样,拎着刀子和一群小混混打架斗殴!你说你一个名门高第的贵公子、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整天打打杀杀的,成何体统?周围的人都极度鄙视他。酗酒、拎刀子斗殴之外,他还挥霍无度,大把大把地乱花金钱。就拿他家盖房子来说吧,他专门在门口打造了一条几十步宽的大路。您说您这是想要干嘛?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他得意地一笑,说:“这条路,是日后给我的警卫队在大门执戟撑旗用的。”

什么?你的警卫队?这么一个败家仔、捣蛋王会拥有警卫队?大家都笑喷了。听到大家的笑声,他也不生气,只是轻蔑地说:“你们这些小麻雀,怎么会知道我雄鹰一般的志向?”跟秦末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一样,把别人比喻成麻雀,就把自己说成雄鹰。

这一下,大家笑得更厉害了。有人直捂着肚子说不行。

不过,笑过后,人们渐渐发现,王濬开始变了。他像被佛祖开过光似的,性格变得疏通亮达起来。二十岁那年,朝廷征辟其为河东从事,他走马上任了。在任上,他严正清峻,搞得那些有经济污点的官吏无法立足,纷纷转任他处。河东刺史徐邈膝下有一女儿,相貌出众,贤淑有才,在择夫问题上,高不攀,低不就,非常挑剔。可是,王濬到她家作客,她在内室不经意一瞥,就相中了王濬,回头就跟父亲说,今生非王濬不嫁,由是,徐邈将女儿嫁给了王濬。

不久,王濬参征南军事,后升为巴郡太守、广汉太守、益州刺史。并在益州封关内侯,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其时,孙、刘、曹三国已经有两国归晋,只剩下东吴一国。在益州任职期间,王濬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为收取东吴做准备。王濬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2000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

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王濬向晋武帝司马炎大谈伐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服了司马炎对东吴用兵。这年,司马炎以杜预为陆军主将,发兵20万人,分6路进攻东吴;水军则为王濬统领,7万人。在司马炎的脑子里,水军是正兵,起主力作用;陆军主要用来牵制吴军主力,起辅攻作用。

应该说,司马炎的设想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吴国的兵力也有20万人,对这20万吴军,20万晋陆军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要灭吴,必须倚仗顺流而下的水军。而要保证水军顺利进击建康,就得由对东吴陆军进行有力牵制。大战一开,西晋的进展并不顺利,陆军数路进兵都遭到了挫折。

战争能不能取到预期成果,全看王濬的水军了。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王濬率水军自成都沿江而下,一路顺风顺水,穿瞿塘峡、巫峡,过秭归、破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迅速逼近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在西陵峡,有吴国大将吴彦在巫山所设用以阻遏西晋水师的防线。该防线主要由江面险处安置的大木桩及其连结起来的大铁链构成。这些大铁链将大江拦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铁锥暗置江中。面对这个情况,王濬早有准备。

他命人制造了几十张大竹筏,并排联结在一起,顺江释放,竹筏遇上铁锥被扎,会卡住不动,在强大水流的冲激下,安装在江底的铁锥会发生松动,一松动,竹筏就会带着卡在一起的铁锥冲往下游。

就这样,连续释放了几批大竹筏,埋藏在江中的数千枚锋利的铁锥就被清除得干干净净了。

至于横在江面上的铁锁铁链,王濬又想了一个妙招:他命人在船头架起一个个巨大的火炬,里面灌足麻油,遇到铁链,就点起火,烈火熊熊,很快就将那些铁链铁锁融化烧断。

东吴费尽心思构筑的防线,尽皆化为乌有。晋水军舰船通行无阻,顺流直下,连克荆门(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夷道(今湖北宜都)二城,继而进逼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长江南岸)。

乐乡、宜昌等地的吴军做梦也没想到晋水军来得这么快,以致于晋水军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然,也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只好乖乖束手就擒。

因为晋水军进展太快,短短十多天,就深入到东吴腹地,正与晋陆军打得难解难分的东吴陆军大为骇然,一下子就崩盘了。

王濬趁机与晋部分陆军联合在一起,水陆并进,连下夏口、武昌,跟着,顺流鼓棹,直捣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

东吴军队士气尽丧,望风而逃。大军直抵建康。惊慌失措之下,吴主孙皓急眼了,将自己的棺材本全部拿出来——建康城里的五万守军倾巢出动,齐刷刷地排在晋军面前。

然而,等王濬的巨无霸战舰出现,吴军惊呆了,他们一个个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最后,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这么大的楼船,咱们还打什么打?降了吧!

五万吴军就此缴械投降。

晋咸宁四年(公元280年)三月,走投无路的东吴国主孙皓只好备下亡国之礼:自己赤身露体,反绑双手,口含玉璧,手里牵羊,带领太子以及百官,素车白马,向王濬投降。

正是: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孙皓一降,标志着三国时代就此终结。

王濬也因此成为了西晋统一战争的第一功臣。

奇的是,王濬的小字为“阿童”,正应了吴国童谣中的那一句:“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在进入建康城之前,王濬一再重申军纪,严令部队不得骚扰百姓。进入建康城后,即迅速查收吴国图籍,封存吴国府库,等待朝廷派官员来接管。

中原政权通过武力统一江南,之前已有过了两次,一次是战国末期秦灭楚,另一次是西汉初年刘邦平定江东。这两次统一的过程都充斥了暴戾的血腥味,对江南经济造成很大破坏。而王濬顺江直下,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江南,共得到了东吴的4个州,共计43个郡,312个县,523000户百姓,除了早期局部零星的战争外,江南地区的经济民生并没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坏,开创了一个历史奇迹。

标签: 王濬三国

更多文章

  • 西晋灭吴名将杜预和王濬:为何说杜预王濬是怪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杜预,王濬,西晋,司马炎

    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杜预属于“官二代”,祖上曾任过尚书之类的部级干部。可惜的是,在曹魏时代,和曹家本来就不对眼,他父亲性格又直,所

  • 助司马炎一统天下的三位名将:羊祜 王濬 杜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羊祜,王濬,杜预

    西晋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西晋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都出生世家大族,羊祜先祖从汉魏起就是名门士族,世代皆为二千石高官。王濬和杜预也都出身官宦家庭,名门贵胄。有趣的是,史书中说三人都是美姿貌,仪容不凡,须眉秀美 。西晋这个短命王朝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和秦隋不同,虽然秦隋也都是国祚短促,但都在中国历史上有

  • 东晋著名将领司马元显真的是死于轻敌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是东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官职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在当时权倾朝野,最后讨伐桓玄兵败被杀。那么,司马元显生平都有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来看看司马元显的生平简介。司马元显画像公元382年,司马元显出生于河内温县。他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孙子,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的长子,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侄子。因为他属于

  • 东晋司马元显生平简介 司马元显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元显,东晋

    司马元显是东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官职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在当时权倾朝野,最后讨伐桓玄兵败被杀。那么,司马元显生平都有怎样的故事呢?公元382年,司马元显出生于河内温县。他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孙子,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的长子,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侄子。因为他属于东晋皇族,这就注定了司马元显的生平是不平凡

  • 司马元显简介 东晋宗室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元显,晋朝,东晋宗室

    \司马元显(382—402),东晋宗室。司马道子之子。任中书令、尚书令。搜括不已,富过帝室。性安三年(399),征调江南诸郡已免奴为客者,到建康服兵役,称为“乐属”。激起孙恩起义。他遣刘牢之镇压。又用牢之为前锋讨桓玄。后桓玄起兵东下,刘牢之倒戈,司马元显战败被杀。司马元显(382年-402年),河内

  • 天师孙恩的武功怎么样 孙恩与燕飞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师孙恩的武功,孙恩与燕飞

    天师孙恩孙恩是武侠小说《边荒传说》中的一个角色,外号叫天师,于是人称天师孙恩。孙恩是南方道教天师道的教主,于是也被称为“南方第一人”。孙恩还是被称为“道家第一人”的闲云的徒弟,有许多厉害的同门师兄弟。比如丹王安世清还有太乙教的教主江凌虚等。天师孙恩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大活弥勒竺法庆。这个竺法庆虽然是

  • 孙恩简介 东晋五斗米道道士起义军首领孙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恩,晋朝,五斗米道

    孙恩(?~402)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字灵秀。祖籍琅琊(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399年起兵反晋,余众由孙恩妹夫卢循领导,世称“孙恩卢循之乱”。东晋隆安二年(398),爆发王恭之乱,孙泰以为晋祚将尽,孙恩逃,聚众百余名立志为孙泰复仇。元兴元年(402

  • 孙恩、卢循起义中的卢循是谁 历史上卢循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北朝,孙恩,卢循,孙恩、卢循起义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名元龙,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晋末群雄之一。东晋末年,随孙恩起兵反晋,在孙恩死后接替天师道起义军领袖,史称“孙恩卢循之乱”。后乘东晋桓玄作乱之际,攻占广州,据十七郡,称雄岭南,自封平南大将军和广州刺史,设置百官。占据岭南八年之

  • 荆州刺史刘道规危难不惊:定人心定东晋卢循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道规,刘裕,东晋,

    东晋安帝义熙六年,盘踞在广州一带、海盗出身的卢循和徐道覆趁大将军刘裕北伐之机,经过精心密谋筹划,率领几十万大军杀奔都城建康。一时之间,东晋国内动荡不安,外围的强敌也伺机而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荆州遭到敌人的包围。叛逃到后秦的桓谦卷土重来,荆州是桓氏家族的起家之地,根基深厚,他一回来,就招集了过去的部

  • 祖约东晋时期的将领镇西将军祖逖之弟祖约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祖约,晋朝,东晋将领

    祖约(?-330年),字士少,东晋将领、叛臣,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镇西将军祖逖之弟。在兄长死后任豫州刺史,并接掌其部众,但不仅不能延续兄长北伐事业,更无法抵抗后赵石勒的进攻,失去早前北伐所收复的失地。327年,与苏峻一起发动叛乱。但期间先被后赵军击败,后又朝廷勤王军所攻,被逼投奔后赵。3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