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围樊城 满宠为什么能一言安天下?

关羽围樊城 满宠为什么能一言安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46 更新时间:2023/12/26 3:55:05

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名将。历史上的关羽之所以有名,并非是并非是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护送二皇嫂。关羽有名,主要是因为樊城一战,水淹七军,天下震动。

当时,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荆州精兵进攻曹魏,曹操刚刚在汉中经历大败,汉中争夺战最后以刘备胜出,曹操失败告终。当时的天下,可以说,二分天下,刘备已经得其一。虽然说曹操手上还有许多州,可是刘备地盘广大,最重要的是刘备可以从汉中出兵,以高击下,进攻长安、洛阳。曹刘孙三家的天平,不知不觉倾向了刘备。

网络配图

此时,关羽出兵攻打襄阳。曹魏刚刚经历大败,而关羽又是成名宿将,曹操手下将领都不敢带兵出征。老将于禁奉命率军防守。正史中的于禁还是比较能打,远不像演义中那样窝囊。本来,于禁已经挡住了关羽咄咄逼人的攻势,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可天不从人愿,竟然连降暴雨,汉水泛滥。于禁率领的三万多曹魏精兵,都是北方军,突然之间也没有足够的船只。而关羽训练荆州水军多年,看到江水暴涨,抓住时机,率领几百艘大型战舰冲入于禁军中,于禁大败,为免全军覆没,于禁率军投降。

于禁投降之后,关羽把驻守江陵的守军全部调到前线,满心希望在短时间内攻下樊城。关羽率军围困樊城,当时水势浩大,樊城内到处是水,军民大都呆在屋顶,樊城因为大水浸泡,许多地方瘫软塌陷。守城将士人心浮动,连曹操在洛阳都胆战心惊,许多大臣竟然建议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

此时,满宠在干嘛呢?

自从建安十三年,曹操在长江大败之后,就任命满宠为奋威将军,驻扎在当阳,对抗关羽。后来,又因为孙权经常进攻淮河地区,又把满宠掉到汝南地区担任太守。当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满宠正在城中。看到全军上下人心惶惶,满宠非常担忧。非常时刻,一旦人心浮动,丧失斗志,那樊城必然被攻破。可如果曹军坚守,等待救援,关羽的水军短时间也难突破。毕竟曹魏在樊城经营多年,城池坚固,粮草众多,何况曹仁骁勇善战,智谋超群,在军中威望极高,只要曹仁坚持作战,那么樊城就还有一线生机。

可是,军中流言纷纷,甚至有人对曹仁说,于禁七军都已经投降,樊城被大水围困,是老天要帮助他关羽,樊城已经不是人力可以守住的了。一些将领劝说曹仁趁着关羽的包围圈还没有完全形成,在晚上乘着小船悄悄溜走,就算是失去了城池,至少大家还可以保住性命。

网络配图

这种危险的观点,在樊城那些将领之中如同瘟疫一般蔓延开来。满宠知道了,马上去找曹仁,那么,满宠是怎么说服曹仁呢?

满宠说:“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

满宠首先告诉曹仁,众人最为恐惧的问题其实不是一个问题。樊城被围困,并非是樊城守军打不过关羽,只是曹魏军队不擅水战,关羽以长击短,短时间樊城守军显得手足无措,处于劣势。可是现在悍将暴涨,只是因为山洪爆发,不会持续多久,很可能三五天,最多十来天之后就会退却。

满宠又告诉曹仁,虽然我军面临窘境,关羽的日子也不好过。关羽在消灭于禁军队之后,最想要做的,并非是在樊城一味纠缠,而是立刻挥师北上,进攻洛阳。正是因为有曹仁驻守樊城,一旦关羽大军通过,曹仁可以切断关羽退路。因此,关羽正陷入前后两难的境地。后退,攻占的土地会被曹军夺回;前进,又会受到樊城曹仁军队的骚扰。曹仁的樊城就像是一颗老鼠屎,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并且,满宠向曹仁描绘了一番一旦放弃樊城,将会给曹魏带来何等残酷而沉重的伤害。放弃樊城绝不像其他将领说的,只不过是丢了一座城池。一旦放弃樊城,洪河以南的大片地区,都将望风而降,成为关羽的领土。如果刘备又从蜀地出兵,那曹魏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网络配图

曹仁听了深感恐惧。确实,曹仁不是那种把当官当成赚钱糊口混饭吃的人,他是曹操的兄弟,曹魏的天下,他也有份,又怎么能够看到曹魏的江山在他手中七零八落呢?于是曹仁问满宠现在如何应对。满宠告诉他,“君宜待之”,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字:等。

曹仁听了,最后决定,听从满宠的建议,死守樊城,等待援兵。

果然,曹操在听到樊城被围的消息,立刻意识到了樊城失守的可怕,在第一时间就派出援兵,并任命曹魏名将徐晃担任统帅,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徐晃在曹魏众将中最擅长奔袭作战,此次果然不负众望,在樊城之下和关羽大战,而曹仁也开城迎击,关羽腹背受敌,只能选择后退。

而关羽因为把荆州大部分的兵力都调到了前线,进攻樊城,吕蒙率军趁机攻入江陵,截断关羽后路,关羽最终战败,地盘都被孙权接收。而曹仁等人也趁着关羽退却之机,收拾河山,重新巩固边防。

曹操听说了满宠的事迹,很是赞赏,加封满宠为安昌亭侯。

标签: 满宠

更多文章

  • 关羽围樊城 满宠为何能够一言安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

    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名将。历史上的关羽之所以有名,并非是并非是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护送二皇嫂。关羽有名,主要是因为樊城一战,水淹七军,天下震动。当时,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荆州精兵进攻曹魏,曹操刚刚在汉中经历大败,汉中争夺战最后以刘备胜出,曹操失败告终。当时的天下,可以说,二分

  • 满宠:论智谋超群料敌如神 不输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满宠,孔明

    提到三国人物,论智谋超群,人们首推诸葛亮,其实,和诸葛亮同时代的魏将满宠,同样极具韬略。《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是“立志刚毅,勇而有谋”;而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立志刚毅”,这在满宠青年时期即显露了出来。青年满宠担任许县令,曹操宗室亲戚曹洪的手下宾客在许县多次犯法,被满宠收捕

  • 《猎毒人》楚莹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楚莹扮演者马秋子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猎毒人》

    《猎毒人》楚莹的真正身份是什么?《猎毒人》正在热映上线,它讲述了一段因为亲情而触发、卧底缉毒之路遍及中国内地以及金三角的惊心动魄的热血故事。由于和伟、侯梦莎和张丹峰领衔主演,还有吴秀波、徐峥,网友:这阵容必须看,随着剧情的发展,了解到剧中楚莹的身份很是让人疑惑不已,那么,楚莹的真正身份是什么?《猎毒

  • 高堂隆: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死时犹遗令薄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高堂隆,曹魏

    高堂隆(?-237年),字升平。泰山郡平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高堂隆少年时为诸生,最初任泰山督邮。黄初年间任堂阳县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任陈留太守、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青龙年间,明帝多造宫殿,高堂隆为此上疏切谏。后迁侍中、

  • 高堂隆是什么人?历史上他在曹魏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堂隆,三国

    延康元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高堂隆,字升平。泰山郡平阳县(今山东新泰)人,西汉经学家高堂生的后代。建安十八年(213年),高堂隆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军议掾,改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侍从之官),又

  • 曹魏大臣高堂隆,曹叡的老师,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高堂隆,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魏国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的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篡魏

  • 高堂隆早已预料司马懿要夺权篡位,为何没能防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堂隆

    众所周知,司马家族在后来不但成功夺取了曹魏的天下,还一统江湖,成为了中国的霸主,建立了大晋王朝。然而,在司马家族还没有夺权篡权之前,也就是早在曹魏皇帝——曹睿的手里,其实就已经有魏国大臣高堂隆成功预测了司马家族在未来要夺权篡位,并预警了当时的皇帝曹睿。但尽管如此,最后,还是让司马家族成功篡权了。那么

  • 高堂隆文言文原文翻译,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堂隆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徽遭太祖丧,不哀,

  • 杨阜人物生平简介,杨阜做了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

    杨阜早年就与同郡的尹奉、赵昂声名在外,一起在凉州担任从事。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发动官渡之战,杨阜为凉州牧韦端所派,到了许昌,被任命为安定长史。自许昌回来,关右各位将领问他袁绍和曹操谁会胜利,他说:“袁公宽厚但不果断,喜好谋略但缺乏决策,不果断就没有威严,缺乏决策就会误事。现在虽然势力强大,然终

  • 三国人物之杨阜是谁的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阜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是曹操的手下。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后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睿时,在宫中任职。杨阜从政后,一是有卓识远见任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