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俨是谁?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赵俨的生平简介

赵俨是谁?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赵俨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601 更新时间:2023/12/26 15:11:36

赵俨(171年-245年),字伯然,颍川名士,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赵俨投奔曹操之后历任朗陵县令、司空府掾属、主薄、都督护军等职。曹丕继位之后,赵俨历任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度支中郎将、尚书,封关内侯、宜土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又出任大司马府军师、大司农、征蜀将军、征西将军、骠骑将军、司空等职。死后谥号穆侯。

寻找明主

赵俨出生于东汉灵帝建宁年间。自小熟读经史,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练达的处世哲学。年届弱冠,就称誉乡里。与阳翟辛毗,许下陈群,定陵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

当时的各路群雄,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竞相招揽天下英才,而这些贤达学士,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安邦定国的夙愿,也以谨慎的态度来抉择自己满意的投靠对象。赵俨看到当时各路军阀混战不休,一时找不到自己可以投靠的对象,为避战乱,举家迁到荆州。在此结识了客居在那里的杜袭和同乡繁钦,三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当时割据荆州的刘表,素闻赵俨、杜袭、繁钦之名,刻意对他们进行笼络,并以贵宾之礼对待他们三人,多次请他们入仕。赵俨通过观察,认为刘表目光短浅,虽然显赫一时,但终难成就大事,坚辞不就,同时劝说在刘表面前炫耀文才的繁钦远离刘表,以免抱憾终生。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并接受枣祗的建议实施屯田制以后,赵俨就对繁钦说:"曹镇东(曹操当时为镇东大将军)应时顺世,必能匡济华夏,我知道我的去处了。"于是就同杜袭、繁钦等人一起举家北还。

恩威并重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赵俨二十七岁,带着老弱家小投奔曹操,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赵俨为朗陵(今河南确山南)长。在朗陵,县内有许多强横狡诈不守法纪之徒,为非作歹,猖獗一时。赵俨就把歹徒头目抓起来关进监狱,立案审查后,定为死罪。赵俨又上表郡守,请求把这些人都放了,以此恩威并著。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展开了一场大决战。袁绍拥有河北的青、冀、幽、并四州,精兵十余万;而曹操仅有兖豫二州,军队只有三万。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很大,袁绍又派使者引诱招降豫州各郡,各郡大都听从他的调遣。

只有阳安郡不为所动,但都尉李通又急于向老百姓征收税款。赵俨面见李通说:"今天下动荡不安,各郡先后反叛,有心归附朝廷的地方再征收户税绵绢,恐怕会引起民怨。况且远近都有忧患,这些都不能忽视呀。"李通说:"袁绍和大将军曹操相持不下,军情紧急,左右郡县又纷纷背叛。假如我们再不征收户税绵绢运往朝廷,那些爱探听消息的人一定会说我们是见风使舵,别有企图。"赵俨说:"事情也正如您考虑的那样,然而还是应当权衡利弊,暂缓征税,我愿帮您解决这个难题。"于是就给荀彧去信说:"现在阳安郡应该把征收的绵绢送往朝廷,但是道艰路险,必招致敌寇的袭扰,眼下百姓穷困,周围邻近的郡县一同反叛,我们阳安郡也面临倾覆,易如反掌。这可是关系一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啊。况且本郡百姓执守忠节,虽处险境依然不生二心,对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有所奖赏,那么心怀忠心的人就会再接再厉,肝脑涂地。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藏富于民安抚于民。我们觉得朝廷应该怜惜抚慰本郡的百姓,将已经收的绵绢全部退还给他们。"荀彧答说:"我即刻将此事上报曹公,公文下发你郡。将绵绢全数退还百姓。"阳安郡的吏民听到这个消息,上上下下,欢天喜地,人心安定,更是执守忠节。以后赵俨入朝任司空掾属主簿。

而后赵俨又协助李通率领阳安军民,平息了流窜于淮河与汝河之间的流寇,使阳安成为屏护许昌的坚固堡垒,免去了曹操同袁绍决战的后顾之忧。

标签: 赵俨三国曹魏名臣

更多文章

  • 裴潜人物生平简介,裴潜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裴潜

    裴潜年轻时因避乱来到荆州,刘表待如上宾。裴潜私下里对好友王粲、司马芝说:“刘牧非霸王之才,又要以周文王自居,不等多久,就会被打败。”于是南行到了长沙。曹操平定荆州后,任命他为参丞相军事,后出京历任三县县令,又回京任仓曹属。曹操曾问他说:“从前你和刘备都在荆州,你认为刘备的才略如何?”裴潜说:“如果让

  • 【三国志·魏书·裴潜传】原文及翻译,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志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出历三县令,入为仓曹属。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 曹魏大臣韩暨简介:推广使用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魏,韩暨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东汉末年至三国

  • 韩暨是什么身份?他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暨,三国

    每个开国君主都离不开能臣的辅佐,汉朝刘邦立国时,提到他身边有能耐的臣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韩信了,可以说当时大汉的江山有一半都能看到他的功劳。纵观韩信的一生,有过蒙受“胯下之辱”的屈辱镜头;也有过金坛拜将的高光时刻,可惜,“战神”韩信的下场比张良,萧何都要惨,韩信因被人污蔑造反而被杀。今天去中国历史故事

  • 韩暨是韩信后裔,却成冶金技术专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韩暨

    后汉三国时期的名人后裔不少,之前我曾经介绍过吕不韦的后人吕凯、张良的后裔张翼,今天再介绍一位西汉开国功勋的后人。这个人,叫做韩暨。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氏,其先祖是西汉开国元勋韩信。韩暨的祖父叫做韩术,是东汉中期的河东太守,父亲韩纯也曾经担任过南阳太守一职,是当时的南阳大族。不过,韩暨早年过得并不

  • 崔林是谁?年少因平庸遭人鄙夷,中年位列三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崔林,汉朝

    每当一提起崔林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喜欢看小说的人,肯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很多因为家贫或本事平庸而被人鄙夷的人,在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后,往往能咸鱼翻身,让曾经奚落他的人从此闭嘴。还有一些人或许年轻时才华不显,但经过长期的磨练

  •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崔林人物生平简介,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

    崔林大器晚成,年轻时宗族的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堂兄崔琰很赏识他。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陷邺城,初步平定冀州。征召崔林为邬县长。崔林因为贫穷连车马都没有,只好步行去就任。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亲征壶关,进攻反叛的并州刺史高干。他到达后询问哪位官员最有德政,并州刺史张陟推举崔林,于是提拔崔林为

  • 【三国志·崔林传】原文及翻译,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吴中

  • 三国时期的高柔是忠是奸?仕于曹魏五代为何最后会和司马懿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高柔,司马懿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据曹爽大营,以假节行大将军事。数年后荣升太尉,进爵安国侯。景元四

  • 刚直不阿的高柔活了90岁熬死了曹操四代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柔活了90岁熬死了曹操四代子孙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短命的时代。你看看,无论是曹操,刘备,诸葛亮,还是关羽,张飞,都没有活过七十岁。孙权好一点,刚好活了七十一。司马懿更好一点,活了七十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当然都称不上长寿。与这些风云人物比起来,高柔真可谓是笑傲江湖。因为他活了整整九十岁,几乎跨越了整个魏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