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名臣,揭秘赵俨的一生是怎样的

三国曹魏名臣,揭秘赵俨的一生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54 更新时间:2023/12/26 13:33:48

你真的了解赵俨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国时代,群雄争霸,逐鹿天下,战争成为那段历史的主流常态。持续长达将近一个世纪的烽烟战火,给黎民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但另一方面,也成为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摇篮和沃土。一大批名将在连绵征战中脱颖而出,创造出一段段辉映千古的战场传奇。

仅仅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蜀国的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魏国的张辽、徐晃、于禁、乐进、张郃、夏侯惇、许褚、典韦,吴国的周瑜、吕蒙、陆逊、黄盖、甘宁等等,多不胜数。

三国时代,各国的军事人才虽然都不乏其人,但要论及武将人才储备的厚度,恐怕非曹魏莫属。东汉末年十三州,曹魏一方占据中原腹地,独得九州,疆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都无与伦比,从而吸引了最多的文武人才前来投奔效力。

魏国武将集群中,以“五子良将”最为卓越。张辽、徐晃、乐进、张郃、于禁,都是谋勇兼备、屡立战功的出类拔萃之辈,能力之强丝毫不逊色于蜀国的五虎上将。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五子良将却都对一个人心服口服,俯首帖耳,他就是三国“名将之王”赵俨。

赵俨,生于公元171年,卒于245年,河南颍川人,出身书香门第,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与辛毗陈群杜袭合称汉末四大名士。赵俨虽是儒生出身,为人却慷慨有奇志,有着超乎寻常的敏锐分析预判能力,多谋善断,“每料事多奇中”,颇有军事天赋。

建安二年,曹操还是个兵微将寡毫不起眼的一方诸侯,赵俨就已准确判断出曹操必成大事,“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于是前来归顺曹操。

官渡之战中,袁绍兵多将广,实力全面碾压曹操。曹操部下人心惶惶,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前途,暗中写信投靠袁绍。赵俨的好友李通等人也想与袁绍通信,赵俨果断阻止他们,“为陈绍必败意”,向他们仔细陈说袁绍必败的道理,事情发展果然如他所料,众将都对赵俨佩服的五体投地。

赵俨在魏国文物群臣中威望极高,不仅才能出众,且人情练达,颇有知人之明,很善于“调和诸将”,处理众将之间关系。曹操手下名将众多,彼此之间互不服气,矛盾重重,严重影响作战效率,曹操为此很是头痛却无可奈何。

有一次,曹操派张辽、乐进、于禁三人出征,结果三人“诸将任气,多共不协”,闹得鸡飞狗跳。曹操于是派赵俨出任督军,“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赵俨本人才干卓异,威望素著,很懂得管理之道,驾驭这些名将颇有章法,恩威并施,晓以大义,诸将无不心服口服,关系日渐和睦,问题迎刃而解。

此后,赵俨就俨然成了专职“名将之王”,魏国每逢组织大的军事行动,必定让赵俨担任大帅,督导众将。赤壁之战中,赵俨“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此后,又担任“监荆州诸军事”“监豫州诸军事”“监雍、凉诸军事”,成为曹魏皇帝驾驭众将的不可或缺的二把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攻打樊城之战,水淹七军,曹军连连败退,形势危急。曹操派赵俨和徐晃担任先遣队奔赴樊城,关羽在与赵俨斗法中栽了大跟头。抵达前线后,众将纷纷求战。赵俨却胸有成竹按兵不动。

赵俨认为,此时曹魏援军数量太少,根本不足以击败关羽,如果盲目出战,再遭败绩,局面会不可收拾。应该一方面等待后方援军大部队,一方面与樊城守将互通声气,遥相呼应,对关羽形成内外夹击的威胁之势即可,关羽必不敢孤注一掷猛攻樊城。等到大部队赶来,再对关羽发起总攻,“表里俱发,破贼必矣”。事情发展果然如他所料,关羽在占领先机的绝对优势情况下,也未能攻克樊城。

关羽败退后,曹军众将主张穷追猛打,活捉关羽。赵俨深谋远虑,制止众将,他分析认为,此时关羽败局已定,如果曹军继续追击关羽,则孙权不愿眼看曹魏势力向南延伸危及东吴,甚至可能会故意放跑关羽,转而与曹魏开战。

曹魏一方及时收手休兵止戈,孙权必然不肯让关羽逃脱留下后患,让孙权去给予关羽最后一击,如此一来曹魏就可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让吴蜀两国杀一个你死我活。不久后曹操传来命令,与赵俨意见完全一致。众将都对赵俨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不是赵俨的计谋,关羽很可能逃过一劫。赵俨非常长寿,扶保曹魏四代皇帝,一直活到公元245年才去世,享年74岁。

标签: 赵俨三国

更多文章

  • 赵俨是谁?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赵俨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俨,三国,曹魏,名臣

    赵俨(171年-245年),字伯然,颍川名士,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赵俨投奔曹操之后历任朗陵县令、司空府掾属、主薄、都督护军等职。曹丕继位之后,赵俨历任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度支中郎将、尚书,封关内侯、宜土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又出任大司马府军师、大司农、征蜀将军、征西将军、骠骑将军、司

  • 裴潜人物生平简介,裴潜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裴潜

    裴潜年轻时因避乱来到荆州,刘表待如上宾。裴潜私下里对好友王粲、司马芝说:“刘牧非霸王之才,又要以周文王自居,不等多久,就会被打败。”于是南行到了长沙。曹操平定荆州后,任命他为参丞相军事,后出京历任三县县令,又回京任仓曹属。曹操曾问他说:“从前你和刘备都在荆州,你认为刘备的才略如何?”裴潜说:“如果让

  • 【三国志·魏书·裴潜传】原文及翻译,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志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出历三县令,入为仓曹属。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 曹魏大臣韩暨简介:推广使用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魏,韩暨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东汉末年至三国

  • 韩暨是什么身份?他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暨,三国

    每个开国君主都离不开能臣的辅佐,汉朝刘邦立国时,提到他身边有能耐的臣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韩信了,可以说当时大汉的江山有一半都能看到他的功劳。纵观韩信的一生,有过蒙受“胯下之辱”的屈辱镜头;也有过金坛拜将的高光时刻,可惜,“战神”韩信的下场比张良,萧何都要惨,韩信因被人污蔑造反而被杀。今天去中国历史故事

  • 韩暨是韩信后裔,却成冶金技术专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韩暨

    后汉三国时期的名人后裔不少,之前我曾经介绍过吕不韦的后人吕凯、张良的后裔张翼,今天再介绍一位西汉开国功勋的后人。这个人,叫做韩暨。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氏,其先祖是西汉开国元勋韩信。韩暨的祖父叫做韩术,是东汉中期的河东太守,父亲韩纯也曾经担任过南阳太守一职,是当时的南阳大族。不过,韩暨早年过得并不

  • 崔林是谁?年少因平庸遭人鄙夷,中年位列三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崔林,汉朝

    每当一提起崔林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喜欢看小说的人,肯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很多因为家贫或本事平庸而被人鄙夷的人,在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后,往往能咸鱼翻身,让曾经奚落他的人从此闭嘴。还有一些人或许年轻时才华不显,但经过长期的磨练

  •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崔林人物生平简介,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

    崔林大器晚成,年轻时宗族的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堂兄崔琰很赏识他。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陷邺城,初步平定冀州。征召崔林为邬县长。崔林因为贫穷连车马都没有,只好步行去就任。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亲征壶关,进攻反叛的并州刺史高干。他到达后询问哪位官员最有德政,并州刺史张陟推举崔林,于是提拔崔林为

  • 【三国志·崔林传】原文及翻译,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吴中

  • 三国时期的高柔是忠是奸?仕于曹魏五代为何最后会和司马懿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高柔,司马懿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据曹爽大营,以假节行大将军事。数年后荣升太尉,进爵安国侯。景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