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恕:明朝中兴第一功臣,刚正清严活了90多岁

王恕:明朝中兴第一功臣,刚正清严活了90多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01 更新时间:2023/12/6 11:11:5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相信如魏征房玄龄包拯等人都能够位列其中,但此外,还有很多好官默默无闻。

举例来说,在明朝中期,就有着这样一位大臣,他历事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在任期间,他多次弹劾权贵宠臣,从来不畏惧对方的权势,还一手帮助明孝宗实现了著名的"弘治中兴",被史书赞为首功。

最终,他活到九十多岁才去世,死后被追封左柱国、太师,赐谥号为"端毅",他便是被誉为明朝顶级文官的一代名臣王恕。

永乐十四年(1416),王恕生于位于今陕西咸阳的三原。和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一样,王恕选择了靠科举出人头地,并于正统十三年(1448)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

后来,凭借着刚正不阿的性格,王恕"由庶吉士授大理左评事,进左寺副",负责处理刑狱之事,而他很快就总结了六条失当的事务,将其上奏朝廷,朝廷很快进行了相关修正。

不久后,王恕被外派为扬州知府,一年当地饥荒,王恕上书请求开仓。但朝廷下达许可缓慢,他便不等回复便自作主张放粮,及时拯救了许多生命。

此外,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发展扬州,他兴办书院、提倡教育,培养了许多人才。

天顺四年(1460),在扬州政绩卓著的王恕被特别提拔为江西右布政使,负责平定赣州的叛乱。

宪宗继位后,开始了对不称职官吏的清算,而王恕则是在原河南左布政使被革职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成化元年(1465),随着著名的"荆襄流民起义"爆发,王恕尽管刚好遭遇母丧,但还是只丁忧两个月便匆忙前往平乱。起义被平定后不久,王恕的父亲也去世,在服丧期满后,王恕前往南京,受任南京户部左侍郎,自此便长期在南方任职,还曾赴云南当了九个月的右都御史负责巡抚当地。

在云南任职,王恕又按耐不住爱进言的"毛病",前后上书二十道,将当地的主要问题揭露无遗。

后来,王恕升任南京兵部尚书,他选拔官吏时完全不顾关系亲疏和故交说情,一度导致"同事者咸不悦",这也可见其过人的正直。史载,在兵部尚书任上,王恕"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

慢慢的,王恕直言进谏的名声传遍天下,甚至如果当时有什么政令不合理,人们都会想,为什么王恕不说说呢?或者,人们会暗自盘算说,王恕的奏疏一定已经在路上了,结果没过多久,此话果然应验。在百姓和有正义感的大臣眼中,王恕敢于为他们仗义执言,是个难得一遇的好官,但权贵们却对他恨之入骨,宪宗皇帝也对他有些厌烦。

终于,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实在无法忍受王恕大量上书的宪宗皇帝直接下诏,让王恕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赶出朝堂的王恕没有就此销声匿迹,而是不断被朝臣推荐,不过,宪宗当然不会再度将其起用。直到明孝宗继位,王恕才重新出仕,被封吏部尚书。和宪宗相比,孝宗对王恕更加尊重,其意见被采纳的几率也要高上许多。

当时,王恕常被内阁大学士刘吉带头排挤,可每当他气不过想要辞官,孝宗都会好言相劝,且"以其老特免午朝,遇大风雨雪,早朝亦免。"不过,久而久之,王恕的进言还是逐渐被皇帝所厌倦,最终,王恕在又一次请求辞官后被孝宗皇帝"听驰驿归,不赐敕,月廪、岁隶亦颇减",

明武宗继位后,想到王恕在家乡被削减俸禄、待遇,便特别"遣行人赍敕存问,赉羊酒,益廪隶,且谕以谠论无隐"。得到皇帝随意发言、不需隐瞒的许可后,王恕又兴高采烈上书了许多条军国大事,武宗"优诏报之",以示对这位正直老臣的嘉奖。

正德三年(1508),九十三岁高龄的王恕去世,据载他平时饭量超过常人,但去世当天吃得少了一些。之后,他关上大门,在家里静坐,突然房中响起了打雷般的巨响,随后便是一阵白气弥漫,等到白气消散,王恕已然是辞世长逝。为表悲伤,武宗辍朝一天,并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端毅。

标签: 王恕明朝

更多文章

  • 揭秘王坦之与“书圣”王羲之是否有亲属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坦之,王羲之

    中国历史上有关东晋名臣王坦之简介的内容较为简单,只简略提到过他是尚书令王述之子,为太原晋阳人,年轻时颇善书法,与郗超齐名,是东晋有名的大书法家。相传,他参与编写的《淳化阁帖》被后世书法名家所称颂,是不可多得的书法名作。王坦之像据王坦之简介描述,王坦之自幼家学渊源,备受父亲疼爱。青年时期,他曾一度入朝

  • 东晋书法家王坦之简介 王坦之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坦之

    中国历史上有关东晋名臣王坦之简介的内容较为简单,只简略提到过他是尚书令王述之子,为太原晋阳人,年轻时颇善书法,与郗超齐名,是东晋有名的大书法家。相传,他参与编写的《淳化阁帖》被后世书法名家所称颂,是不可多得的书法名作。王坦之像据王坦之简介描述,王坦之自幼家学渊源,备受父亲疼爱。青年时期,他曾一度入朝

  • 王国宝简介 晋朝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王国宝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国宝,晋朝,晋朝官员

    王国宝(?-397年),字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之婿。与会稽王司马道子相善,其堂妹为司马道子王妃。晋安帝即位,道子摄政,他任秘书丞、琅邪内史、堂邑太守等。后官至中书令、尚书左仆射,与道子共擅朝权,威动内外。执政中,力主削弱方镇势力,又贪纵聚敛,“后房伎妾以百数,

  • 秃发树机能简介 晋朝时期秃发鲜卑族首领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秃发树机能,晋朝,鲜卑族首领

    秃发树机能(?---公元279年),晋朝时期人物,秃发鲜卑族首领。“河西鲜卑”秃发部首领匹孤的四世孙,他在祖父寿阗死后接替大首领位置。率部反抗西晋王朝,先后大破晋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攻陷凉州,威震天下,晋武帝惊呼:“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咸宁三年十二月,秃发树机能为晋将马隆所败,旋

  • 江统简介 晋朝初期太子司马遹的洗马江统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江统,晋朝,晋朝官员

    江统(?—310年),字应元(一说元世、德元),陈留圉(今河南省通许县南)人,一说圉县(今杞县圉镇)人。历任山阴县令、中郎、太子洗马、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廷尉正、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元康九年(299年)尝于齐万年事件之后,作《徙戎论》著称于世。也曾写过《酒诰》,提出发酵酿酒法。永嘉四年(310

  • 东晋名士谢万的故事体现出他什么样的品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晋名士谢万

    谢万是东晋名士,关于谢万简介,《晋书谢万传》中也有提及。通过谢万简介得知,谢万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公元320年,谢万在陈郡阳夏出生。谢万年轻时,就有很高的才气,加上谢万懂得推销展示自己,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谢万此人。谢万二十岁时,他被东晋朝廷选任为司徒掾,而后朝廷让谢万担任右西属一职,但是谢万谢绝了朝

  • 解析谢万北征的背景 谢万北征失败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谢万

    谢万是东晋时期非常著名的人士,他的哥哥谢安在当时也曾经担任过太保等职位。谢万曾经做过吴兴太守等职务,在他的一生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在担任淮南太守后北征前燕这件事了。但是他这次作战的结果却是以失败而归作为了结局,并且让豫州大部分地区都沦陷到敌人手中,为此他也被贬成为了普通人。其实当时谢万北征背景对他

  • 谢安的弟弟“大将”谢万:东晋不靠谱的名门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谢安,东晋,名门,

    魏晋时期,陈郡谢氏能人辈出,谢尚、谢奕、谢安都是名满天下的名士,但在这些“龙兄”的背后,还有位志大才疏的“鼠弟”——谢万。尽管谢万才气、器度都不如几位哥哥,但他擅长自我吹嘘,加上有“龙兄”谢安罩着,仕途走得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对于这位毛病不少的兄弟,谢安确实费了很多心思,老是为他收拾残局。

  • 丑女左芬:中国首位“小秘”靠什么傍上晋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晋武帝,才女,左思,

    左芬的晚景,史书并无详细记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作为司马炎的妃子,其结局肯定好不到哪去。“小秘”一说乃现代名词,但是“小秘”古亦有之,晋朝初年的有名的才女左芬就是当时晋武帝司马炎的“小秘”,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御用的“小秘”了。提起左芬,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左芬,其实不叫左芬。根据出土的墓志铭上

  • 揭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小秘是谁 大才女左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上,小秘,晋武帝

    中国史上第一小秘:“小秘”一说乃现代名词,但是“小秘”古亦有之,晋朝初年的著名才女左芬就是当时晋武帝司马炎的“小秘”,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御用的“小秘”了。其实,纵观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史,这位皇帝御用的“小秘”还是史上唯一在皇帝龙床上著书立说的女作家。提起左芬,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左芬,其实不叫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