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吴末代丞相张悌:试图力挽狂澜血战到底

东吴末代丞相张悌:试图力挽狂澜血战到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14 更新时间:2024/1/23 0:01:44

三国时代魏蜀吴,其中东吴是三国中国祚最久的王朝。吴国之所以存在时间最久,除了长江天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吴国历来出良相。东吴历代丞相包括顾雍陆逊在内,都是一时英杰,正是这群人的存在,使得东吴帝国开疆拓土,鼎足三分,屹立不倒。而实际上,即使在东吴灭亡前夕,大厦将倾的时候,还是有一位东吴丞相试图力挽狂澜,一直血战到底。他就是东吴的末代丞相:张悌

网络配图

张悌,字巨先,襄阳人。他少有才名,吴主孙休在位时开始崭露头角,孙皓称帝后,他被任命为丞相,掌管国事。公元263年,魏灭蜀,东吴西部盟友丧失,形势被孤立。早在钟会邓艾大军进攻益州的时候,吴国人对蜀汉还是有信心的,唯有张悌认为,蜀汉必亡,结果真如其所料。公元280年,晋大军从巴蜀、荆州、扬州三个方向猛攻东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派遣张悌都督沈莹、孙震、诸葛靓率领三万精锐逆江而上迎敌。东吴精锐指挥官沈莹忧心忡忡的说:“晋朝在蜀训练水军,占据上游,我军名将尽数去世,无人可用,倘若我们渡江作战,战胜了则东吴得以保全,一旦战败,则国家必亡。”张悌则说:“东吴的灭亡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我们这次出战,唯有全力以赴,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现在我们如果不敢出战,坐以待毙,岂不是奇耻大辱吗?”于是,张悌抱着必死的决心,渡江迎敌。

大战开始,吴军先击败晋军张乔部,随后与晋淮南军主力决战。沈莹是东吴丹杨太守,统帅吴军部队中最精锐的丹杨兵。史书称:沈莹有“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前后屡陷坚陈。”可以说,沈莹的这五千“青巾兵”是东吴最后的支柱,也是最后的希望。在沈莹的指挥下,“青巾兵”开始猛攻晋淮南军的军阵,结果,吴军连续攻击三次,晋军竟岿然不动。在剧烈的战斗后,“青巾兵”筋疲力尽,开始溃散,晋军发现破绽,立刻纵兵出击,吴军瞬间崩溃,无可抑制。混战中,沈莹、孙震战死,吴军被斩首达八千人,东吴最后的精锐土崩瓦解,几乎全军覆没。

网络配图

诸葛靓带着五六百残兵败将逃跑时遇到张悌,诸葛靓拉着张悌逃走,却被张悌拒绝。张悌流着泪对诸葛靓说:“仲思(诸葛靓字),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兒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佑顾。今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就是我张悌的忌日,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你们诸葛家族的诸葛恪便提拔过我,我很害怕辜负了他的期许。现在我以身殉国,死得其所,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你不要为悲伤。后张悌被晋军杀死,他也是三国时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都为数不多的战死疆场的丞相。

网络配图

张悌才能虽然远不及顾雍、陆逊,但他的忠肝义胆却丝毫不逊那些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人皆称关羽义薄云天,诸葛亮鞠躬尽瘁,姜维宁死不屈,但实际上,张悌的道德操守不输这些被人广为流传的人物。所不同的是,关羽、诸葛亮、姜维被后世人大书特书,千古传诵,享受至高荣耀,而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东吴末代丞相张悌却几乎被世人遗忘。明代的学者周礼就曾称赞张悌说:“颠危国祚势难支,江左全收大将旗。张悌死忠怀食禄,为臣到此是男儿。”

标签: 张悌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步骘的轶事典故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步骘,三国,孙吴,大臣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步骘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县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转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率军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将

  • 步骘怎么读?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步骘的历史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步骘,三国,孙吴,大臣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步骘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县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转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率军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将

  • 步骘举两位古人讥笑诸葛亮 反被教训得哑口无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

    话说陆逊被气死以后,孙权隔了一年又七个月,才在赤乌九年九月,任命那远在(宜昌附近)西陵的步骘为丞相。那这个步骘到底是什么人呢?其实,在三国历史上,步骘的官位虽然很高,但这个人的知名度却远远比不上他的官职,他的名字应该怎么念我一开始也搞不清楚,后来查了字典才知道那个字念zhi。步骘是东吴政权的丞相,东

  • 步骘简介 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及将领步骘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步骘,三国,吴国重臣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最初避难至江东,孙权统事,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往交州,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后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孙权

  • 正直忠臣毛玠:因小人一句谗言最终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毛玠

    三国时期天下割据,处在一个大争的年代,群雄并起,英雄辈出,硝烟不断。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也是为时势下的英雄,他为曹操打下了半壁江山,却因小人一句谗言而惨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英雄人物。网络配图话说:时势造英雄,但时运不济的人更是多不胜数。有雏凤之称的庞统,才谋不输诸葛亮,但实在是薄命,惨死

  • 毛玠是何人 毛玠为何能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毛玠,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使曹操事业成功的关键策略,其意义不下于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设想。那么,给曹操提出这个重要建议的人是谁呢?按曹操谋士的智商与名气,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可能会想到荀彧、郭嘉、程昱、荀攸等人。但他们都不是。出这主意的,是陈留人毛玠。不过,毛玠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 枣祗首倡的屯田制主要内容是什么?枣祗的历史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枣祗,"屯田制",东汉末年

    枣祗(音zhī),生卒年月不详,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曾任东阿令、羽林监、屯田都尉、陈留太守等职。因他英年早逝,所以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有限,但他所首倡的"屯田制",却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

  • 枣祗是谁?东汉末年首倡"屯田制"的枣祗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枣祗,"屯田制",东汉末年

    枣祗(音zhī),生卒年月不详,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曾任东阿令、羽林监、屯田都尉、陈留太守等职。因他英年早逝,所以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有限,但他所首倡的"屯田制",却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投奔曹操枣祗的出生时间已无法考证,对其活动最早的记录

  • 三国演义有吕绮玲这个人物吗?她是吕布的女儿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绮玲,吕布,三国

    “吕绮玲”是日本KOEI(现KOEI TECMO)公司出品的游戏《三国志11》和《三国志战记2》里的原创武将,人特设为吕布之女。吕布之女,日本人所创造的人物。吕布之女,正史中并无记载姓名,为吕布与严氏所生,与袁术之子曾有政治婚姻之谈,但于前往寿春途中被带回。吕布死后,家族迁往许昌。吕布与严氏所生之女

  • 司马懿用何计策将公孙渊生擒?是缓兵之计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懿,公孙渊,三国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