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为何选定顾雍为丞相?顾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为何选定顾雍为丞相?顾雍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701 更新时间:2023/12/8 18:43:10

孙策临死向孙权交权时,有一句著名临终嘱咐,说是“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虽然基本遵从哥哥遗愿,让周瑜总管军事和外交,对张昭也很尊重,却并未安排张任丞相:东吴第一任丞相是孙邵,孙邵死后代替他的是顾雍

顾雍似乎不显山不显水,没有任何惊人言行,那他究竟何德何能,使孙权如此重视、重用呢?

他的出类拔萃之处,恰恰是他的低调。

顾雍其实师出名家:他的老师蔡邕(蔡雍)是东汉大文学家和书法家,是蔡文姬的父亲。小顾幼时向避难于吴的蔡邕学习弹琴和书法。他学习这些才艺不是被迫,不是为中考、高考加分,也不需要家长牺牲周末时间陪伴,所以能静下心来练习,一点就通。蔡老师惊讶他的才气,以至于激动地说:“你以后一定能成器,我就把我的名字给你吧!”从此他就叫顾雍。当然了,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给了学生之后,自己也留了一份,还是叫蔡邕。于是师生同名(同音),传为佳话。

编电视剧的可以在这里加一段顾雍和蔡文姬的纠葛,或埋下个什么伏笔。我这里没有相关故事。

接着说。小顾二十岁就被推荐为合肥市市长,后来又辗转各地任职。孙权当会稽郡郡委书记(太守)的时候不能到任,就命顾雍为副书记(郡丞),代行书记职务。顾雍很快将会稽治理得井井有条。几年后又升官入朝。孙权当吴王后,顾雍被封了侯。封侯后回乡探亲时,家里人还不知道呢,知道之后当然非常吃惊。这种境界,一般人就难以达到:过去讲“衣锦还乡”,汉朝的老祖宗刘邦当年就弄得很张扬。在下拿自己比量,别说被封侯,记得小时候初次进动物园见了猴,回家还逢人就说呢。

顾雍低调,但绝不平庸。他自持内倾,寡言少语,但只要话一出口,就能切中肯綮。他不喝酒,所以别人在酒后狂欢时,一见到顾雍,就不敢放肆了,连孙权都说:“有顾先生在场,我也不敢纵情”。但顾雍与张昭有所不同:他并不像张子布那样直接出面干涉,使别人当众下不来台。当时的人都知道,孙权有事需要征求丞相意见时,总是让中书令去顾雍家里探访。如果主上的意见合乎顾雍的意思,可以执行,顾雍就设宴招待来者,与之热烈讨论;顾雍若觉得不妥,就板起面孔沉默不语,也不张罗酒食。于是来人只好告退。这样君臣都不伤面子。

顾雍做官不追求表面政绩,不搞“面子工程”。当时驻守江边的诸将急于立功,就提出各种主动进攻的建议。孙权为此请教顾雍,顾雍就指出诸将的真正动机:他们并非从国家利益出发,而只为自己功名。他建议孙权予以制止。

但顾雍并非那种怕犯错误而不做为的官僚。平时他常微服私访,考查政务是否得当,调研回来以后就将意见上呈主公。提案若被采纳,他就归功于皇上;若被驳回,也不发牢骚。你想,这样的手下,孙权能不喜欢吗?倘若相反,做属下的提出点合理化建议,成功之后到处宣传:“这可是我提出的啊!”而若主上没采纳,后来又确实坏了事,就得理不让人,到处嚷嚷:“不听我的,栽了吧?”那这样的人还想不想干下去啊?

即使提不同意见,顾雍也用平静的语气,并不激动,并不慷慨陈词。大家觉得他说话有分量,是因他的想法本身的正确性,再就是大家相信他人格的正直,他办事公道公平,一切出于公心。

老顾自己低调,也不希望子孙们过于张扬。孙权要将自己的侄女嫁给顾雍的外甥,特意宴请顾家父子以及顾雍的孙子顾谭。顾谭这时已担任要职,看到皇上高兴,他也忘乎所以,就借着酒醉跳起舞来,还跳起来没完。顾雍心里生孙子的气,但没马上发作。第二天,他把顾谭招来,当面斥责说:“你觉得你是杰青啊?了不起啊?当年萧何多大的功啊,每次见汉高祖还谨小慎微,好像不善言辞的样子呢!你对国家有什么汗马功劳?做了什么可以大书特书的事?不过是靠着我的地位,靠当孙子罢了!你这样忘乎所以不知节制,将来准会坑爹坑爷!”说完就背身面壁躺在床上,不理孙子了。过了好久才让孙子离开。

顾雍的中正持平,还用之于对手或罪犯。有位叫吕壹的官员,平时作威作福,以权谋私,还诬陷无辜,诽谤大臣,连顾雍本人都被他攻击过。后来这吕壹被“打老虎”抓了起来,顾雍亲自审问。面对攻击过自己、现在成了阶下囚的吕壹,顾雍仍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审问,临了,还问犯人需不需要作最后陈述。此时,一位名叫怀叙的官员冲上前,当众对犯人侮辱谩骂。顾雍马上予以制止,并批评说:“有国法在那,你何必这样呢!”

你看,那时的顾丞相就有了现代的法律意识,懂得保护犯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但是,对顾雍的这种做法,后来研究三国史的一些人并不都以为然。比如有个叫徐众的,他评论说:“顾雍不因吕壹诽谤过自己而公报私仇,保持和颜悦色,这是长者风度。但是,对这样的罪犯,还征询他有什么要说的,这就不对了。吕壹这个坏蛋全国人民都恨他,有人还要亲手宰了他呢。顾雍让他申诉辩护,如果不接受上诉,于法理不通;如果接受上诉,皇上若出于尊重丞相意见的考虑原谅了吕壹,那被他陷害过的陆逊等人不太可悲了么?怀叙当面侮辱谩骂罪犯,不是由于私愤,没什么错。对不仁的人不仁,这就是‘仁’!所以,顾雍不该批评怀叙。”

以今天观点看,顾雍和徐众到底谁对谁错呢?

标签: 孙权顾雍东吴三国

更多文章

  • 顾雍简介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之伯乐顾雍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顾雍,三国,吴国大臣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孙权领会稽太守,不到郡,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

  • 丁奉雪中奋短兵的故事:雪中奋短兵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丁奉,雪中奋短兵,三国

    “丁奉雪中奋短兵”,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八回,下句为“孙峻席间施密计”。“丁奉雪中奋短兵”,是说东吴平北将军丁奉在严寒大雪之时,令部将及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不用长枪大戟,只带短刀,迎战魏兵,使魏兵轻敌,最终杀魏兵措手不及,大获全胜。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

  • 三国时东关之战:老将丁奉三千吴兵击败七万魏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东关之战,丁奉

    一、东关之战的成因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曹魏军权政权从此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或正始之变。虽然司马懿招揽了不少原曹爽府属的官员,如鲁芝、裴秀、王浑、王基等,但曹魏宗室、忠臣势力犹在,比方夏侯玄、李丰、张缉;地方都督也有大打讨伐司马氏

  • 丁奉简介 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领之丁奉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丁奉,三国,吴国将领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公元271年(建衡三年)去世

  • 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为何不给灭蜀名将邓艾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炎,名将,邓艾,平反

    邓艾是攻破蜀汉的第一功臣,可是在灭蜀不久,却被以谋反罪名抓捕,以至于被冤杀。在多年之后,邓艾是被冤杀,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了。可是,对于邓艾,晋武帝司马炎却一直没有公开给邓艾平反。这是为什么呢?邓艾被污为谋反,主要是两个人耍了手段。一个是灭蜀大军副帅钟会,一个是监军卫瓘。当邓艾率先突进成都,接受蜀汉后

  • 最草根的三国名将邓艾:放牛娃出身又患有口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邓艾,三国,司马懿,

    邓艾,是南阳郡人。家里草根。经济情况太穷。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碰上战乱,出来逃荒,逃到几百里外的襄城县。被政府收容了。因为当时襄城是曹魏的屯田区。曹魏大规模屯田,民屯中,把因战乱到处流浪的人驱去耕种。采取军事化管理,称典农部民。与自耕的农民有区别。他社会地位太低,曹魏屯田区的农民,与自耕农比,身份更低

  • 灭蜀第一功臣邓艾为何被冤杀?邓艾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邓艾,魏国,三国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字士载,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

  • 凌统的父亲是谁?凌统之父凌操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凌统,三国,凌操

    凌统的父亲是东汉末年将领凌操。凌操,(?—203)东汉末年将领,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凌统之父。早年跟随孙策转战江东。孙权统军后,凌操随其征伐黄祖,被甘宁射杀。《吴书》载:甘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父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守永平长,平治山越,奸猾敛手,迁破贼

  • 凌统怎么死的?三国吴国名将凌统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凌统,吴国

    凌统怎么死的?三国凌统活了多少岁凌统是病死的。凌统(189-23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吴国名将。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凌操之子,官至偏将军。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之柱偏将军凌统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凌统,三国,吴国大将

    凌统(189-237,一说217),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父亲凌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时兴兵,每次凌操从征,经常作先锋首当其冲。守永平任永平长,奔驰山越,奸猾之徒也收敛,后迁升为破贼校尉。后来到孙权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