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吴国重臣陆凯生平简介,陆凯有多厉害?

三国时吴国重臣陆凯生平简介,陆凯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84 更新时间:2024/1/11 1:50:32

陆凯出身于江东名门吴郡陆氏,是丞相陆逊的侄子。吴大帝黄武(222年—229年)年间,陆凯曾担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所任职之处都有治绩。

后转拜为建武都尉,并统领军队。陆凯虽身任武职,但仍手不离书,尤其喜爱《太玄经》,论评推衍该书的含意,用蓍草卜筮便见应验。

致身军旅

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战后因功转拜建武校尉。

五凤二年(255年),陆凯又率军在零陵讨伐山贼陈毖,成功将陈毖斩杀,因功任巴丘督、偏将军,封爵都乡侯。

同年,又转为武昌右部督。当时寿春正发生毌丘俭文钦的叛乱,吴国亦派兵前往援助,陆凯随军出征。后改拜为荡魏将军、绥远将军。

位列宰辅

永安元年(258年),会稽王孙亮被废,由孙休继位。陆凯改拜为征北将军,假节,遥领豫州牧。

元兴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病死,由孙皓继位,陆凯又改拜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军事,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

甘露二年(266年),孙皓派大鸿胪张俨和五官中郎将丁忠至西晋都城洛阳为司马昭吊丧。张俨在归途中病逝,而丁忠回来后则向孙皓建议应趁西晋没有防备而袭取弋阳,但陆凯劝阻,认为西晋力量强大,灭蜀后向吴国求和只是了储备力量,而这样袭取弋阳郡不见得有什么利益。孙皓听从陆凯的建议,并与西晋断交。

同年,吴国改元为宝鼎,陆凯迁任左丞相。

节概梗梗

孙皓不喜欢别人看自己,朝臣觐见时,没有人敢抬头。陆凯劝谏道:“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如果发生不测,大家就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您了。”于是孙皓才允许陆凯可以抬头看自己。

孙皓迁都武昌时,扬州地区百姓对逆流供应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当时政事颇多失误,百姓贫穷匮乏。陆凯於是上奏要孙皓不应迁都,亦要当一个体恤平民生活的贤君,认为这样做不但可以令人民生活改善,亦可增强国力。最终孙皓还都建业。

而殿上列将何定是佞臣,但深得孙皓宠信,陆凯却当面斥责他说:“你看前前后后奉侍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门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应当自我勉励改正。不然的话,会看到你有无法预料的灾祸!”何定因而痛恨陆凯,想去中伤他。但陆凯却不以为意,用心公事,上疏指示都不作修饰,由心中表现出他的忠诚和恳切。

临终进言

建衡元年(269年),陆凯病重,孙皓派中书令董朝问陆凯有什么遗言要交待,陆凯上言说:“何定不可以重用,应让他担任京城以外的职务,不应把朝廷大事委托他。奚熙是个小官,却在浦里建起自己的田园,想恢复严密的旧规模,也不可信任。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修以及臣的族弟陆喜、陆抗,他们或者清白忠诚勤奋,或者资质才智丰茂超人,都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的贤良辅臣,希望陛下对他们着重留神和考虑,向他们询问时务,使他们各尽忠诚,补正陛下出现的一些过失。”不久,陆凯即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孙皓对于陆凯多次直言劝谏甚至违逆旨意其实十分不满,加上何定的多次恶意中伤,就对他更为愤恨。但陆凯始终是重臣,难以用法律去惩罚他,而其族弟陆抗当时亦是大将,所以惟有容忍。

凤凰三年(274年),陆抗去世。次年,陆凯一家便都被孙皓迁往建安。

标签: 三国

更多文章

  • 《是仪传》原文翻译,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

  • 胡综是什么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

    胡综自幼丧父,母亲带他到江东避难。孙策领会稽太守时,胡综十四岁,当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孙策遇刺逝世后,孙权任讨虏将军,任命胡综为金曹从事,并跟随讨伐黄祖,拜鄂长。孙权任车骑将军时,驻京口,征召胡综任书部,与是仪和徐详共掌军政机要事物。刘备兵发白帝城,孙权因现有兵力很少,派胡综到各县挑选得

  • 胡综战场勇猛却酒桌放纵, 孙权不怪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胡综,三国

    有人说同窗之谊是人际关系中最为牢固的一种。大家知根知底,即便多年未见,相逢时仍是一片欢笑,毫无其他关系中的诸多顾忌和造作。有人事业有成,大都也会拉无条件的拉同学一把。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汉末三国时期,草根刘备之所以能崛起,与当年落魄时投靠同窗公孙瓒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公孙瓒给了刘备一个平原相

  • “渑池会盟”秦赵达成了什么协议?蔺相如其实只争取了表面利益!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蔺相如

    “渑池会盟”秦赵达成了什么协议?蔺相如其实只争取了表面利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多次出兵攻打赵国,赵国虽然整体实力不如秦国,但一时半会也难以征服。所以秦国打算把重点放在外交攻势上,秦昭襄王主动邀请赵王在渑池会面,但赵王担心有诈不敢前去,此时蔺相如为赵王壮胆,准备同他

  • 三国赵达有何神通,为何被后世供奉为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达,三国

    三国之中人才英杰辈出,但下面这一位和普通的英雄才子不同,他仿佛能预知未来,他就是东吴名士赵达。东吴名士众多,如周瑜鲁肃等人,皆是三国风流人物,赵达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及,不过三国志中说他是孙权的实在亲戚,他的妹妹是孙权的小妾,虽说小妾的地位不高。但也应该是上流社会中的人物。此人神奇之处在于推算。比如东

  • 滕胤:东吴历史上的大司马,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滕胤,东吴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一带)人。滕胤仪表堂堂,后来娶公主为妻,从而成为孙权的女婿。孙权称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后历任丹阳太守、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在孙权临终之际,滕胤和诸葛恪等人,一起成为托孤大臣。孙亮继位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

  • 滕胤为什么能得到孙权的重视?他的为官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滕胤,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滕胤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著名的史学家陈寿曾言:“滕胤厉脩士操,遵蹈规矩,而孙峻之时犹保其贵,必危之理也。”这其中所说的滕胤便是孙吴政权的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幼就一表人才,成年之后更是风度翩翩,凭借着满腹才华得到了孙权的看重,将女儿嫁给了他为妻。等到

  • 滕胤三国时期吴国重臣生平简介?滕胤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

    滕胤的伯父滕耽以及父亲滕胄南渡江南后,依附家族世交、扬州刺史刘繇。二人后来入仕孙权,滕耽官至右司马,滕胄也因善于文笔,受孙权敬待,但可惜两人都是早年亡故。滕胤年十二,便已痛失父伯,孤单一身,但他始终能坚持治身厉行。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称吴王后,因为他们二人的恩情,而封滕胤为都亭侯。滕胤为人白晳

  • 孙权女儿孙鲁育怎么死的?孙峻为何杀孙鲁育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鲁育,孙峻,三国

    孙鲁育(3世纪-255年),字小虎,三国吴大帝孙权幼女,母步夫人。孙鲁育是大将朱据的妻子,朱据死后她又改嫁。孙鲁育的为人像步夫人,做事情规规矩矩,远没有姐姐狡诈阴毒。但别人越是夸奖孙鲁育的美德,孙鲁班就越是嫉恨。当年孙鲁班谋划废除太子孙和,孙鲁班也希望妹妹站在她这一边。孙鲁育不仅不同意,还劝姐姐不要

  • 揭孙权女儿孙鲁班竟与堂侄孙峻乱伦:为换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孙鲁班,孙峻,乱伦,

    废立储君毕竟是国家大事,孙权免不了要拿到朝堂上去与大臣们商议。——不用说,大臣们都极力劝谏反对。全力支持孙和的自不用说;就是那些反对孙和的,也不同意立一个尚未成年的小孩儿孙亮。孙鲁班发现,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要在朝廷中找到帮手。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孙鲁班却碰上了一个障碍:全家虽然跟孙亮攀上了亲家,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