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吴重臣陆凯为何要用童谣劝谏皇帝?

东吴重臣陆凯为何要用童谣劝谏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18 更新时间:2024/1/1 12:37:53

武昌鱼是一种美味,是长江中的珍馐鱼种之一,但在吴国晚年却爆出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童谣。那么,是谁向皇帝说了这样一首童谣,他又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上书皇帝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吴甘露元年(265年),吴国皇帝孙皓想迁都武昌,扬州一带的百姓对逆流输送武昌用度深感厌恶。时任左丞相的陆凯上书说:“武昌土地,实在是易攻难守而土地瘠薄,不是帝王建都以安定国家抚育民众的理想处所,舟船停泊会沉没漂荡,居住在高丘上又险峻异常,况且童谣也这样说道:‘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我听说翼宿星座发生变异,火星也在作怪,童谣中的说法,实出于上天心意的指引,于是才用安居来比拟死亡,足以明白显示上天的意志,了解到民众困苦感觉中的症结所在”。

陆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来劝谏皇帝孙皓呢?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县人,是丞相陆逊的族侄。黄武初年曾任永兴、诸暨县长,所在之处有政绩名声,授职建武都尉,领一支人马。他虽然统领部队,但手没离开过书籍。喜好扬雄的《太玄》,研究阐发其间深意,用以占卜总很灵验。赤乌年间,担任詹耳太守,讨伐朱崖有功,升迁为建武校尉。五凤二年,在零陵郡讨伐山贼陈影,斩了陈岂并得胜凯旋,官拜巴丘督、偏将军,爵封都乡侯,又转任武昌右部督。与众将一起奔赴讨伐寿春,回师后,接连升为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升迁陆凯为征北将军,假以符节兼任豫州牧。孙皓登上皇位,升陆凯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兼任荆州牧,进封为嘉兴侯。孙皓与晋国讲和,使者丁忠从北方回来,游说孙皓弋阳可以奔袭得手,经陆凯劝说制止。宝鼎元年,升为左丞相。

陆凯的上书包括很多方面,在这儿只说说孙皓迁都和陆凯为什么要用童谣一事。

孙皓迁都武昌,带来的是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耗费,这在吴国来说也是折腾不起的。孙权死后,吴国经过孙亮、孙休再到孙皓,内部一直在不停地动乱争斗,可以说整个国家已经是非常羸弱。孙皓其人更是骄奢淫逸,蛮横粗暴,吴国大臣对他非常失望。当时蜀汉国已经被灭,晋国所以还没有进攻吴国,不是他们没有这个想法,而是刚刚完成了代魏不久,还没有理清内部,一时倒不出手来。这时候的孙皓不但不能居安思危,早作打算,反而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耗费国力迁都,肯定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另外,江东大族始终是吴国统治的支柱,他们的势力范围就在建业(今南京)一代,当然也不会愿意离开这儿。陆凯是陆逊的侄子,又是孙权留下的老臣,所以他才会有胆量来给孙皓上书。而在此事之前陆凯就有过一次对孙皓的劝谏。孙皓还有一个毛病,不喜欢别人正面看着自己,群臣陪侍进见,都没人敢于违背这一规则。陆凯劝说孙皓道:“君臣之间不应该有互不相识的道理,如果突然发生了什么意外,臣子都不知该奔向哪里。”孙皓听取了陆凯的意见,这才开始允许别人看他。

不过,孙皓这个人凶残无比,什么事情都能够干得出来,不管你是谁,要是哪句话说得不得心思,还真的会有性命之忧。即便是在孙权后期,这臣子对皇帝说话,恐怕也需要认真掂量一番。这就是陆凯要用天意来说事的原因所在。童谣又叫做“小儿语”,有两个基本特征,人人都懂的通俗大白话,看上去尽是些文人不屑于用的文字;短语好记,利于传颂。因为这是在小孩当中传唱的话,而小孩又好像不应该知道什么叫做迁都,所以这应该是上天“教”给小孩儿的,也就是上天在向皇帝示警。一般来说,皇帝都是比较重视“小儿语”的,因为他们什么人都可以不怕,但他们不能不害怕老天,唯有老天可以随时搬他的位置甚至是要他的命。所以,陆凯尽管是一个老资格的人物,拿出童谣来说事儿,也就是用天意来劝谏孙皓,不得不说也是有一份自保成份包含其中。顺便说一句,所有的小儿语都是当时文人编写出来的,只不过作者不便于露面而已,这和那个“篝火狐鸣”道理是一样的。

标签: 陆凯东吴

更多文章

  • 三国时吴国重臣陆凯生平简介,陆凯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

    陆凯出身于江东名门吴郡陆氏,是丞相陆逊的侄子。吴大帝黄武(222年—229年)年间,陆凯曾担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所任职之处都有治绩。后转拜为建武都尉,并统领军队。陆凯虽身任武职,但仍手不离书,尤其喜爱《太玄经》,论评推衍该书的含意,用蓍草卜筮便见应验。致身军旅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太守,

  • 《是仪传》原文翻译,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

  • 胡综是什么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

    胡综自幼丧父,母亲带他到江东避难。孙策领会稽太守时,胡综十四岁,当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孙策遇刺逝世后,孙权任讨虏将军,任命胡综为金曹从事,并跟随讨伐黄祖,拜鄂长。孙权任车骑将军时,驻京口,征召胡综任书部,与是仪和徐详共掌军政机要事物。刘备兵发白帝城,孙权因现有兵力很少,派胡综到各县挑选得

  • 胡综战场勇猛却酒桌放纵, 孙权不怪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胡综,三国

    有人说同窗之谊是人际关系中最为牢固的一种。大家知根知底,即便多年未见,相逢时仍是一片欢笑,毫无其他关系中的诸多顾忌和造作。有人事业有成,大都也会拉无条件的拉同学一把。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汉末三国时期,草根刘备之所以能崛起,与当年落魄时投靠同窗公孙瓒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公孙瓒给了刘备一个平原相

  • “渑池会盟”秦赵达成了什么协议?蔺相如其实只争取了表面利益!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蔺相如

    “渑池会盟”秦赵达成了什么协议?蔺相如其实只争取了表面利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多次出兵攻打赵国,赵国虽然整体实力不如秦国,但一时半会也难以征服。所以秦国打算把重点放在外交攻势上,秦昭襄王主动邀请赵王在渑池会面,但赵王担心有诈不敢前去,此时蔺相如为赵王壮胆,准备同他

  • 三国赵达有何神通,为何被后世供奉为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达,三国

    三国之中人才英杰辈出,但下面这一位和普通的英雄才子不同,他仿佛能预知未来,他就是东吴名士赵达。东吴名士众多,如周瑜鲁肃等人,皆是三国风流人物,赵达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及,不过三国志中说他是孙权的实在亲戚,他的妹妹是孙权的小妾,虽说小妾的地位不高。但也应该是上流社会中的人物。此人神奇之处在于推算。比如东

  • 滕胤:东吴历史上的大司马,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滕胤,东吴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一带)人。滕胤仪表堂堂,后来娶公主为妻,从而成为孙权的女婿。孙权称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后历任丹阳太守、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在孙权临终之际,滕胤和诸葛恪等人,一起成为托孤大臣。孙亮继位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

  • 滕胤为什么能得到孙权的重视?他的为官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滕胤,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滕胤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著名的史学家陈寿曾言:“滕胤厉脩士操,遵蹈规矩,而孙峻之时犹保其贵,必危之理也。”这其中所说的滕胤便是孙吴政权的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幼就一表人才,成年之后更是风度翩翩,凭借着满腹才华得到了孙权的看重,将女儿嫁给了他为妻。等到

  • 滕胤三国时期吴国重臣生平简介?滕胤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

    滕胤的伯父滕耽以及父亲滕胄南渡江南后,依附家族世交、扬州刺史刘繇。二人后来入仕孙权,滕耽官至右司马,滕胄也因善于文笔,受孙权敬待,但可惜两人都是早年亡故。滕胤年十二,便已痛失父伯,孤单一身,但他始终能坚持治身厉行。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称吴王后,因为他们二人的恩情,而封滕胤为都亭侯。滕胤为人白晳

  • 孙权女儿孙鲁育怎么死的?孙峻为何杀孙鲁育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鲁育,孙峻,三国

    孙鲁育(3世纪-255年),字小虎,三国吴大帝孙权幼女,母步夫人。孙鲁育是大将朱据的妻子,朱据死后她又改嫁。孙鲁育的为人像步夫人,做事情规规矩矩,远没有姐姐狡诈阴毒。但别人越是夸奖孙鲁育的美德,孙鲁班就越是嫉恨。当年孙鲁班谋划废除太子孙和,孙鲁班也希望妹妹站在她这一边。孙鲁育不仅不同意,还劝姐姐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