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定都”秣陵是张纮一锤定音 对其言听计从?

孙权“定都”秣陵是张纮一锤定音 对其言听计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73 更新时间:2023/12/4 19:33:10

张纮孙策纵论天下大势,思想也是前卫的。他说:北方豪杰太多,有所作为不容易,不如到南方去,闯出一片新天地。我将与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张纮劝孙策到南方发展

当时的能人基本都集中在北方。周、秦、汉的都城在长安、洛阳,英雄豪杰们的思维定势就是:全国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域,问鼎中原才是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南方是蛮荒之地,如果派到长江以南做官,那定是在中央混不下去了,或是被贬、或被流放,万般无奈带着惆怅和失意才踏上南方路途。所以能人们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观念:攻打南方本身就是件丢人的事,打下来更是个鸡肋。

但孙策一经张纮点拨,却是想通了。只有在普通人前面发现商机,才能大把大把地赚到钱。北方竞争太惨烈,孙坚那么骁勇也难有作为。南方倚凭长江天险,一样能闯出广阔天地,成就霸业。孙策终于看到了光明的曙光,心中非常感激,决定扫平江东前,为免去后顾之忧,把家人全都托付给了张纮。

孙策一到南方,虽然也遇到强手,但相比北方袁绍吕布等,还是太弱了,不堪一击,孙策狠狠捞了一把。等别人发现时,制高点已被孙家占据,孙策得以大展宏图。

当他试图另立门户和袁术绝交时,想想总要在朝廷找个依靠,否则名不正言不顺。就派张纮向汉廷贡献礼物,其实就是想和曹操拉关系。曹操也想要利用孙策安定江东,挖袁术的墙脚,于是上表奏准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但曹操也是爱才的人,把张纮留了下来,担任侍御史,这个职位办事比较杂,比如举劾非法、出去办案等等。

这对于孙家来说是有祸有福。祸就是:张纮曾一再劝说孙策不要轻率行动,要注意安全。张纮一走,孙策更没人劝了,结果被刺杀。

福就是:孙策死的时候,曹操想趁机攻打东吴,张纮立即劝曹操,说乘人丧事用兵是不道德的。还不如和东吴结成盟好,东吴会永远感激你。曹操还真听了他的意见,上表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可见张纮是另一个徐庶,身在曹营心在吴。不久张纮又回到东吴,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会稽东部都尉,这个官职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负责统领本部的军队,太守是大领导,他是具体执行人。回来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曹操想派他回来做间谍,安插到孙权身边,在孙权耳边吹吹风,劝他投降。还一种说法是,他自己想回来的,因为心念旧主。

孙权非常信任张纮

反正他回到江东后,孙权是大喜过望,非常器重他,所有东吴对内外公布的文书,基本上都是他起草的。因为他文采很好,当时“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看到他的文章,感叹自己是“小巫见大巫”。

张纮没有张昭名气大,可能与他低调有关。每次立了功,从来不会到处炫耀,总是说自己的不足,到处作检讨。不像张昭自认是老资格,总是摆出老师的姿态。孙权对群臣大多数是直接喊他们的名字,唯独称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因为他任会稽东部都尉,可见孙权对这两人的器重。孙权后来厌恶张昭,对张纮却更加尊重。

孙权也喜欢打仗冲在第一线,张纮就劝他那只是匹夫之勇,不是统帅之勇;孙权喜欢用兵,张纮则说治理国家既要文治,也要武功,但武功要因时而动,现在应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开垦农耕、任贤使能、以德治国。于是孙权便停止了军事行动。

孙权对他言听计从,所以孙权把政权中心移到秣陵,也是由于张纮一锤定音。那么张纮是怎么劝说孙权的呢?

标签: 孙权张纮

更多文章

  • 薛综:三国名臣,他的一生经历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薛综,三国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薛综的一生经历了哪些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薛综的先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受封于薛地。秦灭六国后,而失去祭祀,子孙分散各地。汉高祖平定天下,经过齐国故地,寻求孟尝君之后,得到了孟尝君的孙子田陵、田国二人,想恢复其封地。

  • 陈表: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表,东吴

    陈表(204年—237年),字文奥,庐江松滋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偏将军陈武庶子,校尉、解烦督陈脩异母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表最初以太子中庶子之职,担任翼正都尉。后升任无难军右部督,封都亭侯。嘉禾三年(234年),诸葛恪兼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孙权以陈表兼任

  • 三国陈表是什么人?陈表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陈表

    陈表是偏将军陈武与小妾所生之子。陈表年少时便有名声,与诸葛恪、顾谭、张休等人一同侍奉太子孙登,相互间友好和睦。尚书暨艳也与陈表友爱,后来暨艳犯罪,当时人人都设法保护自己,许诺帮助他的人很多,而真正出头的却很少,惟独陈表不这样,因此士子们都很敬重他。陈表后来从太子中庶子之职,被任命为翼正都尉。劝诱施明

  • 三国陈表文言文原文翻译,陈表,字文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表文言文

    陈表,字文奥,武庶子也,少知名,与诸葛恪、顾谭、张休等并侍东宫,皆共亲友。尚书暨艳亦与表善,后艳遇罪,时人咸自营护,表独不然,士以此重之。徙太子中庶子,拜翼正都尉。兄修亡后,表母不肯事修母,表谓其母曰:“兄不幸早亡,表统家事,当奉嫡母。母若能为表屈情,承顺嫡母者,是至愿也;若母不能,直当出别居耳。”

  • 孙权嫁妹妹嫁给刘备,为什么媒人非得是吕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权,刘备

    吕范这个人在演义里面是个小人物,实际上是奠定孙吴政权基础的关键人物,喜欢的不妨看一看《三国志》,《三国演义》里周瑜设计招赘刘备。原话: 权看毕,点头暗喜,寻思谁人可去。猛然省曰:“非吕范不可。”遂召吕范至,谓曰:“近闻刘玄德丧妇。吾有一妹,欲招赘玄德为婿,永结姻亲,同心破曹,以扶汉室。非子衡不可为媒

  • 【孙权重用吕范】原文翻译,孙权为什么重用吕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重用吕范》

    吴王以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绶未下而卒。初,孙策使范典财计,时吴王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吴王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使无谴问,王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孙权重用吕范》译文吴王任用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信

  •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吕据,东吴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

  • 曾击败曹魏大军的东吴名将,朱异怎么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东吴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对此,在笔者看来,和陆抗一样,朱异也出自东吴的武将世家。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一开始,朱异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兵

  • 从地痞无赖到皇帝宠臣,朱异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异,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异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异,梁武帝宠臣之一。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朱巽官至吴平令,生母顾氏。朱异少年时期,喜好聚众赌博,曾为患乡里,是个令乡邻头疼的小痞子。朱异人如其名,确实很怪异。成年后突然勤学苦读,博览经史子集,涉猎博弈、书算等杂艺,尤精通《

  •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朱异人物生平简介,主要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朱异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亲军功而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军队。次年,朱桓逝世,朱异袭爵嘉兴侯。赤乌四年(241年),朱异献计攻破吴国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