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部将傅肜和傅佥:配享武侯祠的“父子名将”

刘备部将傅肜和傅佥:配享武侯祠的“父子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58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03

在成都武侯祠中,有个文臣武将廊,共有文臣武将28人,被称为“蜀汉二十八臣”,是三国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在这28人中,有两对父子,除董和与董允(董允因在《出师表》上有名而被众人熟知)外,另一对父子傅肜(rónɡ)和傅佥(qiān),低调地分列在文臣廊和武将廊中。他们人生的闪光点,都是在蜀汉政权几近倾颓的时刻,作出了无限悲壮的牺牲。

父亲傅肜:宁可战死 也不投降东吴

傅肜,三国时期义阳人,大约属于今湖北枣阳一带。史书中对他的出生时间没有详细记载,生平记载也十分简短,说他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任别督,是伐吴大军的分部指挥之一。

这位名将甚至在《三国志》中都没有属于他的列传,关于他的记载,还要到其他名将列传中去找。《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说:“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在这段记载中,傅肜排在各个分部将领中的最后一位。不久后,他就战死在夷陵之战的断后之路上。

傅肜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三国时蜀汉名将、大将军,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开国将领,又称始将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将”称号的丞相,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将”。

但在武侯祠兴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文臣廊中,傅肜排在了第四位。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是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对深受《三国演义》影响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排名令人不解。这14个文臣中,傅肜可能是最不熟悉的人物,而大家熟悉的法正却没有入选。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傅肜入选的背后,是蜀汉军制、政治斗争及中国古代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虽然傅肜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流星,但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可以被遗忘的人。

荆州集团的夷陵之战

留给我们的历史信息中,最主要的似乎就是傅肜的出生之地了。义阳,属荆州管辖。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详细介绍了蜀军在夷陵之战时的军事布置:大都督冯习(南郡人)、廖淳(廖化,襄阳人)、辅匡(襄阳人)、傅肜(义阳人),全是荆州人。在史书中威名远扬的“五虎上将“,一个都没有出现。

那么,“五虎上将”们此时都在干什么呢?关羽是夷陵之战的导火索,战前已亡,张飞出师未捷被杀。黄忠,战前一年病死,马超正在重病中。还有个赵云,但他把刘备得罪了。

《三国志·赵云传》中记载,孙权袭荆州,刘备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刘备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赵云的建议是非常好的,但刘备没听进去,也没让赵云出席夷陵之战。所以,这场战斗真正成了刘备和他的荆州集团的战争。

虽然历史只记录了傅肜寥寥几笔,但如果仔细去了解蜀国的军制,我们或许可以勾勒出傅肜的人生轨迹。

有了人脉就有了军队

著名古典文献学专家王鑫夫在《补三国兵制》中说,蜀国当时的兵制很复杂。其中,蜀军设有曲长这一职位,证明蜀军中有部曲军制的存在。

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5部,部下有曲。三国时期的部曲,基本指的是地主豪强的私人武装,绝对服从将领的指挥。战乱使流民数量急剧增加,人民需要寻找豪强依附,私人武装的数量就大大增加了,收留流民众多的豪强就成了割据势力手下的武将。这样,就形成了君主控制武将、武将控制部曲的割据斗争形势。三国时期的名将,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就是这个原因。

流浪了半生的刘备,靠着鲁肃与诸葛亮,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有了人生第一个靠谱的根据地荆州。在这个地方,他发挥善于人际关系的优良传统,很得人心,笼络了大量地主豪强。有了豪强的支持,也就有了军队,这也是刘备能迅速进入益州的原因。

傅肜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带着部曲加入刘备集团的。冯习、廖化等人的人生轨迹,与傅肜十分相似,都是这时加入刘备集团的。因为刘备的人望,他们对刘备忠心无二,荆州军成了刘备入蜀的主力。

当刘备带着傅肜、冯习这些好兄弟,带着好不容易换来的家底去夷陵拼命时,就已注定了蜀国走向衰败。

傅肜战死荆州军衰落

刘备进入益州后,军队构成发生了变化。除原有的荆州军,还多了另一支投降的部队,就是刘焉、刘璋父子留下的东州兵。这支军队主要由南阳、三辅等地的流民组成,实质上还是部曲。部曲的士兵,基本上只听自己将领的话,君主的命令都可以不管。

夷陵大战后期,在著名的火烧连营后,刘备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歼灭蜀军近万之众。蜀军溃不成军,大部分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

刘备乘夜突围,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为护卫刘备,傅肜带领最后一波生力军死战殿后。

在这场战斗中,傅肜经历了人生中最闪光的一刻,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三国志·蜀书·邓宗张杨传第十五》记载:时又有义阳傅肜,先主退军,断后拒战,兵人死尽。吴将语肜令降,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

荆州军消失的后遗症

夷陵之战,让刘备的荆州军几乎伤亡殆尽。刘备一生中所汇聚的最忠诚的生力军,随着傅肜的呐喊,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随后,刘备病死,蜀汉政权再没有机会去汇聚这样一支忠心的有生力量。在军事力量中失势的荆州军团,与军心未定的东州军、益州本地豪强之间,开始了暗流汹涌的政治斗争。

刘备托孤,委托东州军代表人物李严和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意在联合荆州军和东州军再图天下。可惜诸葛亮最后以补给不利为由将李严贬斥,令李严郁郁而终。刘备的核心人事思想,没有被诸葛亮执行。此后,东州军逐渐淡出政坛。蜀国长期依仗飞军(青羌)、賨叟(賨人)、白军(南中少数民族军队),并在人口稀少的益州征兵,让军队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最终让反战情绪爆发。这一切,都是失去荆州军的恶果。

蜀汉政权灭亡前7年,代表益州土著及少数民族利益的谯周,怒作《仇国论》,反对姜维穷兵黩武,蜀国积累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这时,仍有一个人继承着荆州军的遗志,继承着父亲的忠诚,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人叫傅佥,傅肜的儿子。

儿子傅佥:继承父志 忠诚感动对手

成都武侯祠中,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14尊塑像纪念蜀汉武将,称为武将廊。14名武将塑像排名,依次是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傅佥在武将廊中,望着不远处的父亲傅肜。他的死,是父亲死亡的延续。正如历史必然的结局一样,悲壮却又忠贞。悲壮战死

傅肜战死后,《三国志》记载,蜀汉政权拜其子佥为左中郎,后为关中都督。左中郎,对继承父亲功勋而任职的傅佥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职位。景耀六年(265年),是蜀汉政权风雨飘摇的最后一年,傅佥临危受命,准备像父亲一样战斗。这是一个逃不开的宿命,只不过,在蜀汉政权中,已经几乎没有傅肜年代那些忠贞的勇士了。

景元四年(263年)夏,魏国“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分3路进攻蜀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今甘肃临洮)向甘松(今甘肃迭部县东南)、沓中,进攻驻守在此的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今甘肃礼县祁山堡)向武街(今甘肃成县西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10多万人,分别从斜谷(今陕西眉县南)、骆谷、子午谷(在今陕西西安南),进军汉中。

刘禅见魏军真的来攻了,忙遣右车骑将军廖化率一支人马前往沓中,增援姜维;又派左车骑将军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率另一支人马,到阳安关防守汉中的外围据点。

这年9月,魏军3路大军发起进攻。在东南,钟会的主力部队3路齐进。刘禅不等援军到达,就敕汉中各外围据点的蜀军撤退。魏军在没遇抵抗的情况下,迅速进入汉中,随即进逼阳安关。阳安关的守将,是傅佥和将领蒋舒。

魏将胡烈进攻阳安关。《汉晋春秋》记载,蒋舒将出降,乃诡谓傅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众出。佥谓其战也,至阴平,以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感动对手

傅佥战死的故事,被罗贯中搬入了《三国演义》中,只不过换了一种更为大义的死法:自刎而死。《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写的:佥欲退入关时,关上已竖起魏家旗号,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魏兵四面合来,将傅佥围在垓心。佥左冲右突,往来死战,不能得脱;所领蜀兵,十伤八九。佥乃仰天叹曰:“吾生为蜀臣,死亦当为蜀鬼!”乃复拍马冲杀,身被数枪,血盈袍铠;坐下马倒,佥自刎而死。

傅佥的死,甚至感动了魏人。好作诗的罗贯中,给傅佥写了一首诗:“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傅佥死后,魏军一路所向披靡。老迈的廖化,是荆州军最后的血脉。他与姜维共同指挥,几度希望运用奇谋翻盘,但仍然挡不住蜀国灭亡的大势。

而后,三国归晋,傅佥的子嗣被发配去养马。司马炎被傅佥所感动,将他们免为平民。《蜀记》记载了这段历史。晋武帝诏曰: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佥父肜,复为刘备战亡。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佥息著、募,后没入奚官,免为庶人。

在历史中闪烁了两次星光的傅肜与傅佥,他们的光芒并不暗淡。他们秉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感动了对手,见证了蜀汉政权的兴衰与灭亡。他们的后人成为傅姓的先民之一,将这种家风继续传承。

标签: 刘备名将武侯祠

更多文章

  • 蜀汉忠烈父子傅肜和傅佥:武侯祠里的“父子兵”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傅肜,傅佥,蜀汉

    在成都武侯祠中,有个文臣武将廊,共有文臣武将28人,被称为“蜀汉二十八臣”,是三国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在这28人中,有两对父子,除董和与董允(董允因在《出师表》上有名而被众人熟知)外,另一对父子傅肜(rón)和傅佥(qin),低调地分列在文臣廊和武将廊中。他们人生的闪光点,都是在蜀汉政权几近倾颓的时

  • 揭秘:算无遗策李儒是如何成就岳父董卓霸业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李儒,董卓

    李儒做了五件事情,让董卓从一个边疆大将,成功的转换形象,成为权倾天下的宰辅。当何进下令召诸侯进京之时,董卓蠢蠢欲动。在当时,全天下的兵权,主要掌握在两个人的手中,一个是董卓,一个是皇甫嵩。可是何进召唤董卓,只是密令,天下人并不知情,一旦擅自动兵,引起争端,何进可不会出面说一句好话。此时,李儒出场,第

  • 为什么说董卓成也李儒败也李儒?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董卓,李儒

    帮助王允,帮助吕布,从根本上消灭董卓的英雄,是李儒。李儒何人?是董卓的女婿兼谋士。董卓之成功,源自于李儒;董卓之败亡,同样拜李儒所赐。李儒一共做出了三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一个是亲自执行了少帝和何太后的死刑。虽然说,少帝和何太后,在朝中已经没有力量威胁到董卓的统治,可是杀害皇帝这样一顶大帽子,不是谁都能

  • 以杀戮著称的梁习为何成汉末第一的能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习,汉末,第一,能臣

    杀戮,在很多时候是无能的表现。按照中国传统儒家的学说,执政者应当推行德政,只要执政者的品行高尚,教化适宜,即便是顽劣刁民,盗贼悍匪也必然被感化。但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儒家的仁德学说或许可以大行其道,在乱世时就难免显得苍白无力了。很多时候,乱世需用重典,正如商鞅所云:“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

  • 在三国历史中梁习如何制服凶悍鲜卑安定边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梁习,鲜卑族,安定,边疆

    因为并州的稳定,加上最强大的乌丸部落大单于蹋顿被曹操消灭,其他的少数民族部落渐渐归附。当时,有位鲜卑部落酋长育延,手下有五千骑兵,经常在并州边境劫掠百姓。后来并州稳定了,梁习空出手来整顿防御,育延看捞不到什么好处,就要求和梁习互市,以马匹交换自己的生活必需品,梁习考虑到如果不答应的话,育延很可能继续

  • 三国张既是谁?不用一兵一卒却吓得两万羌人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既,曹操,马超,三国

    十六岁做了小吏,后来举孝廉,他没去;曹操做司空时,又征召他,他也没去;不久举茂才,上任做了新丰令,并且考核成绩在三辅中第一。他叫张既,字德容,雍州冯翊高陵人。名字虽然少为人知,但能文能武,深有谋略,立下许多功劳。两番游说马腾,平定河东袁尚和曹操在黎阳相持不下,袁尚又派郭援、高幹和匈奴单于攻打平阳,并

  • 贾逵智胜曹操一筹 他的儿子还杀了曹魏皇帝曹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贾逵,三国,曹操

    中国古代习惯以官职称呼一个人。大家读三国,知道刘备有个妇孺皆知的称谓叫“刘豫州”。其实,这个称谓有点欠妥。因为刘备并没有真正当过豫州刺史,他的豫州刺史是遥领的,是虚衔。真正因当豫州刺史而闻名的是曹操手下的能臣贾逵,贾豫州。早年的贾逵非常穷,冬天里他连棉衣都没有,无奈何,只好跑到大舅子家里过夜,第二天

  • 曹操追悼会上发生什么事件? 贾逵无奈默许退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贾逵,追悼会

    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於是军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逵建议为不可秘,乃发哀,令内外皆入临,临讫,各安叙不得动。而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逵以为“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三国志卷十五·魏书·贾逵传》

  • 曹操追悼会上发生散伙事件 贾逵无奈默许退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追悼会,散伙,贾逵

    导读: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治丧大臣是贾逵。这个时期的曹魏集团暂时处于空转时期,老大曹操死了,太子曹丕还在邺城,鄢陵侯曹彰也还在长安。曹魏集团的主导权,暂时落在治丧大臣贾逵手里。贾逵面临的局势,可以说很棘手。管事的家属一个都没来,可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苦于曹氏集团一连串的劳役,随

  • 解密:魏国大忠臣蒋济为何断送了曹魏的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魏国,名臣,

    他是曹魏一大谋臣,陈寿说他的计谋不输于荀攸。他更是一个有胆量,敢直言的大忠臣,曹丕称他“兼资文武,志节慷慨”、曹叡则说他是“骨鲠之臣”。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骨鲠之臣最后却断送了曹魏江山,这是为什么呢——208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孙权围合肥,曹操无力派大军前去救援。只派了张喜带千骑领汝南之兵去解围。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