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逵智胜曹操一筹 他的儿子还杀了曹魏皇帝曹髦

贾逵智胜曹操一筹 他的儿子还杀了曹魏皇帝曹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35 更新时间:2023/12/29 12:57:42

中国古代习惯以官职称呼一个人。大家读三国,知道刘备有个妇孺皆知的称谓叫“刘豫州”。其实,这个称谓有点欠妥。因为刘备并没有真正当过豫州刺史,他的豫州刺史是遥领的,是虚衔。真正因当豫州刺史而闻名的是曹操手下的能臣贾逵,贾豫州。

早年的贾逵非常穷,冬天里他连棉衣都没有,无奈何,只好跑到大舅子家里过夜,第二天一大早,贾逵连个招呼都不打,穿着大舅子的棉裤跑了。一时传为笑谈。

人穷志不穷。贾逵少年时期一方面显示出军事方面的过人天赋,小孩子们在一块玩耍的时候,他像一个将军一样指挥布阵,甚有章法。他爷爷因此觉得这个孙子将来会作大将军,便教他兵法。谁知,贾逵比楚霸王项羽强多了,教多少,会多少,而且都能背诵如流。成年后,贾逵深爱学习,一部艰深晦涩的《春秋左传》,他一个月就能过一遍,渐渐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因为工作出色,贾逵引起曹操的注意。曹操为了对付马超,特意任命贾逵为弘农太守。在这个领导岗位上,贾逵政绩斐然。有一次,曹操听完下属对贾逵工作的汇报后,情不自禁地说,如果天下的太守都像贾逵那样,我就可高枕无忧了。

贾逵以为生气,脖子上长了个大瘤子。他想把脖子上瘤割掉,曹操却对他说,十人割瘤九人死,你还是不要割的好。贾逵就作罢了。

众所周知,曹操是不好侍候的。贾逵也不是一般人。二人有一次深入的过招。曹操晚年,再征江南,想把东吴吃掉。可是,天公不作美,南方阴雨不断,魏军苦不堪言,老百姓的负担更重。大家都想撤兵,可曹操一意孤行,还下了拒谏令,谁敢劝我撤兵,我整死他。

但是,贾逵敢为民请命。他联合了其他三位主簿写了一份申请报告,劝曹操撤兵。曹操大怒,问谁是主笔。贾逵说是我。曹操命人将贾逵关进大牢,听候处分。

贾逵这个人人缘好啊,牢里的狱卒都不给他上枷具,还好吃好喝地侍候他。贾逵连忙说使不得,你们这是害我,赶紧虐待我吧。狱卒很纳闷,这人真有意思,就按着贾逵说的办。没多久,曹操派人来探视贾逵,见其状甚惨,就给他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了。

狱卒就问贾逵为什么这样。贾逵解释说,丞相这个人猜疑心很重,他本来是要整我泄愤,你们如果善待我,丞相岂能容我,那我必死无疑。你们虐待我,丞相看我可怜兮兮,就原谅我了。

在这场绝顶高手之间的过招中,显然,贾逵更胜一筹。

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请记住这个年份,因为一代奸雄曹操死了。曹操死的很不是地方,他死在了洛阳,而魏国的首都在邺城,接班人曹丕也在邺城。这就出现了权力真空。

有人建议说,先秘不发丧,等到邺城让曹丕接班后再公开曹操的死讯。时任谏议大夫的贾逵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在洛阳主持大计,贾逵坚决主站发丧,让大家都来奔丧。阎王死了,小鬼乱跳。正在这时,一向和曹操貌合神离的青州兵叛乱而去,大家说要立刻出兵镇压。贾逵头脑很冷静,他认为这个时候不宜出兵,传令各地要好好招待青州兵,不要刺激他们。

然后曹家老三曹彰带着部队率先赶来了,说是来奔丧的,其实他想干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曹彰一向勇猛彪悍,大家都很怕他。贾逵不怕,他义正词严质问曹彰想干什么。曹彰说,我爹的大印呢,给我!贾逵像老师批评孩子一样教训曹彰说,家有长子,国有储君,你爹的大印不是你该过问的。曹彰不得不低下那颗高傲的头。

克服重重阻力,贾逵终于将曹操的灵柩顺利运到邺城,让曹丕顺理成章地接了班。应该说,曹丕很感激贾逵才对,没有贾逵,他能当上魏文帝吗?可是,曹丕这个人却很不厚道,他先让堂堂谏议大夫贾逵当了邺县县令。接着,又让贾逵当了魏郡太守。贾逵牵连到了一个案子,需要说事。曹丕笑笑说,像贾逵这种功勋卓著的人,可以免死十次,算了吧。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可是,曹丕到底还是将贾逵外放,当了豫州刺史。

贾逵这人脾气很直,他满腔抱怨地对曹丕说,我给你守了六年的天门,如今天门要开了,我却被踢出来。好吧!好吧!希望陛下您善待百姓,好自为之,做一个好皇帝。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老百姓却是无辜的。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贾逵认为刺史的职能,首先是监察官员,其次是为百姓谋福利。他首先罢免了一批尸位素餐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有人甚至因为请假超过了时限也被贾逵罢免了。接着,贾逵因地制宜,兴修水利,还精心修建了一条二百多里的运渠,既方便了运输,又利于灌溉,老百姓都称这条渠为“贾侯渠”。连曹丕都不得不赞叹,贾逵真是一个模范刺史,希望全天下的刺史都向他学习。

贾逵不是打小爱读兵法嘛,在军事上他也很有作为。《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章节叫“周鲂断发赚曹休”。那个志大才疏的魏国宗室曹休,居然相信周舫断发的苦肉计,冒然率军深入吴国境内,意欲给周舫来个里应外合,干一票大的。谁知上了鬼子得当,自己被包了饺子,陷入了东吴军队的十面埋伏。幸亏贾逵及时率兵救援,曹休才捡回一条小命。

那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官员,老百姓永远记住他。贾逵活到五十五岁阖然长逝。临终前,他特意交代,丧事一切从简。但是,老百姓不答应,给他立了碑,塑了像,建了纪念馆,后事办得风光无限。后来,魏国的历任皇帝,都要到纪念馆里祭拜贾逵。

一生想进中央而未遂的贾逵是有遗恨的。他的儿子贾充弥补了他的缺憾。既然姓曹的不愿意跟咱玩,那咱就跟姓司马的玩。于是,贾充成为司马氏的死党,亲手下令将高贵乡侯曹髦杀死,他本人也就成为晋朝的开国元勋,炙手可热的天字一号权臣。贾充的一个女儿贾南风,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极品丑女贾后,那就更了不得了,她惑乱天下,亲手点燃了“八王之乱”的导火索,最终将西晋王朝送进了坟墓。

不过,这一切都跟贾逵无关。(原文来自江州司马的头条号)

标签: 贾逵三国曹操

更多文章

  • 曹操追悼会上发生什么事件? 贾逵无奈默许退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贾逵,追悼会

    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於是军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逵建议为不可秘,乃发哀,令内外皆入临,临讫,各安叙不得动。而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逵以为“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三国志卷十五·魏书·贾逵传》

  • 曹操追悼会上发生散伙事件 贾逵无奈默许退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追悼会,散伙,贾逵

    导读: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治丧大臣是贾逵。这个时期的曹魏集团暂时处于空转时期,老大曹操死了,太子曹丕还在邺城,鄢陵侯曹彰也还在长安。曹魏集团的主导权,暂时落在治丧大臣贾逵手里。贾逵面临的局势,可以说很棘手。管事的家属一个都没来,可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苦于曹氏集团一连串的劳役,随

  • 解密:魏国大忠臣蒋济为何断送了曹魏的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魏国,名臣,

    他是曹魏一大谋臣,陈寿说他的计谋不输于荀攸。他更是一个有胆量,敢直言的大忠臣,曹丕称他“兼资文武,志节慷慨”、曹叡则说他是“骨鲠之臣”。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骨鲠之臣最后却断送了曹魏江山,这是为什么呢——208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孙权围合肥,曹操无力派大军前去救援。只派了张喜带千骑领汝南之兵去解围。蒋

  • 谋臣蒋济:一代骨鲠之臣如何断送了曹魏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蒋济,魏国,曹魏,三国名将

    208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孙权围合肥,曹操无力派大军前去救援。只派了张喜带千骑领汝南之兵去解围。蒋济就跟刺史诈称得到张喜的书信,说他已经带领四万兵到达雩娄,派遣主簿去迎接张喜。并写书信让三部使者带入城中,告诉守将。其中只有一部使者进城,另外两部被孙权捉到,孙权看到救援书信,没有怀疑,放火烧了围寨

  • 解梦故事之蒋济梦成演阴间小卒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解梦,故事,蒋济梦成演阴间小卒

    导读:蒋济是领军将军。一日,他的妻子梦见死去的儿子哭泣着说:“我与你们生死相隔。我活着的时候为将相子弟,今天在阴间却是泰山的小役卒,憔悴不堪,忍辱负重,简直没法说了!现在,在太庙西边有个叫孙阿的人,蒋被封为泰山县令。希望母亲转告父亲,嘱咐孙阿给我换个好地方。”儿子说完,母亲便惊醒了。她把这事告诉了丈

  • 三朝元老刘晔:为什么会成为曲意逢迎的老滑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晔,曹魏

    在《三国演义》里,刘晔可以说是一个很不引人注意的角色,如果不是铁杆儿的“三国迷”,大概没有几个人会记得他的名字。事实上,在号称“谋臣如云”的曹魏集团中,他也的确没有起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而在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贾诩等人的光环之下,他确实也显得有点儿不那么出类拔萃。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刘晔的才智就真

  • 曹魏谋士第一人刘晔:一个历史被埋没的战略家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晔,魏国,三国名将

    那年,哥哥九岁,他七岁。母亲病危,临死之前告诫他和哥哥说:“你们父亲的侍从,有害人之心,我死之后,他肯定会作乱的。你长大之后如果能除掉他,那么我死而无憾了。”等他十三岁时,对他哥哥说:“母亲临终的话现在可以做了。”于是提刀入室杀了父亲的侍从,随即到目前坟前祭拜。父亲很生气,他跪下说:“这是母亲临终遗

  • 刘晔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太中大夫刘晔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晔,三国,魏国大臣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父普,母脩,产涣及晔。涣九岁,晔七岁,而母病困。临终,戒涣、晔以“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晔年十三,谓兄涣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涣曰:“那可尔!”晔即入室杀侍者,径出拜墓。舍内大惊,白普。普怒,遣人迫晔

  • 三国时曹魏重臣董昭简介 董昭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董昭,三国人物

    导读:董昭(156-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原仕袁绍,多有功劳,因受谗言而离开,成为张杨的谋士,后随张杨迎接汉献帝,被拜为议郎。董昭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昌,从此成为曹操的谋士,深受曹操信赖。后来,在董昭的建议下,曹操加九锡,成为魏公、魏王。曹丕、曹叡执政期间,董昭也多有谋划,

  • 关索是谁?三国演义为何不记载关羽的三子关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演义,关索,关羽

    关索荆州认父,宋、元以来流传很广,讲的是关羽第三子关索,由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老家辗转到荆州寻父,跟关羽父子相认的故事。其基本情节是这样的: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一天,忽有小校前来报告,说是门外有个小将军,叫做花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要求进见。关羽说:“唤他入来见吾。”小校传令给关索,关索叫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