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最长寿的儿子曹宇,曹叡对他非常优宠

曹操最长寿的儿子曹宇,曹叡对他非常优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43 更新时间:2023/12/29 5:39:43

曹操一生虽然子女众多,但大都是“短命鬼”,25个儿子中能活过四十岁的寥寥无几,而能够过古稀之年的,唯有燕王曹宇一人而已。曹宇的人生经历很奇特,不仅寿数冠绝兄弟辈,差点活到三国一统,而且备受明帝曹叡信任,差点当上辅政的大将军,儿子更是登上皇位。曹宇虽然没有天子之命,但集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父三大角色于一身,享尽荣华富贵,高寿而终,实在是成功得很。

按照史书排列的次序,曹宇是曹操的第九子,生母为环夫人,是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的亲弟弟。曹操这个人性格比较随意,这一点在为儿子们取字方面体现的很明显,除长子曹昂和三位嫡子(曹丕、曹彰、曹植)的字中都带有“子”外,为其他诸子取的字则是五花八门,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明帝曹叡临终前,曾想任用曹宇为大将军

大概是之前有三个儿子早殇的缘故(曹熊、曹铄、曹冲),曹操很希望曹宇能够活得长寿一些,便给他取字叫“彭祖”。彭祖是上古时期的人名,据说从帝时期一直活到周朝,寿命长达八百岁,所以后世便经常用“彭祖寿”寄语某人,是希望他能够长命百岁。曹操为曹宇取字“彭祖”,很希望他能超级长寿,没想到这个寄望最终成真。

史书中没有关于曹宇性格、能力的记载,跟几位能力出众的兄长相比,能力似乎很不及,文不能治国安邦、行文作赋,武不能冲锋陷阵、保家卫国,最大的优点似乎就是恭顺温和、安分守己,足以让父母、兄长们放心。到了婚配的年龄后,曹操为他聘取张鲁之女为妻,并封他为都乡侯,让他安安稳稳地过侯爷的生活。

曹宇安分守己,很让曹操父子放心

正是因为曹宇性格安分,所以在曹操、曹丕、曹叡执政期间,他的爵位不断晋升,没有留下过任何被处罚的记录。自建安十六年(211年)获封都乡侯之后,曹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相继进封为鲁阳侯、鲁阳公、下邳王、单父王,在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封燕王,而这也是他最终的封王号。

曹宇虽然是明帝曹叡的叔父,但两人的年纪相仿,自幼经常一起玩耍,所以关系相当的要好。明帝即位后,不仅将曹宇封为显号王(燕王、齐王、秦王等都算是显号王),而且对他的宠遇、赏赐要胜过其他诸王(“太和六年,改封燕王。明帝少与宇同止,常爱异之。及即位,宠赐与诸王殊。”见《三国志》)。魏朝有禁防诸王的传统,不许他们做官干政,然而明帝非但没有禁防曹宇干政,而且还两次征召他进京辅政。

明帝曹叡在位时,对曹宇非常优宠

曹宇第二次被征召入京时,已是明帝大限将至之际。景初二年(238年)冬十二月,病入膏肓的曹叡为曹氏江山稳固考虑,便任命曹宇为大将军,以领军将军夏侯献(夏侯惇族人)、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为辅,意图借助于宗亲的力量,共同辅佐幼主曹芳。

正当这项命令要昭告天下之际,却遭到掌管枢机重任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的阻拦。二人之所以横加干涉,缘于他们跟夏侯献、曹肇两人不合,很担心曹宇这个“染苍染黄”的老好人一旦上台,难免会受夏侯献、曹肇的挑唆,对孙刘二人不利。所以,二人在入宫觐见明帝后,力陈曹宇难堪辅政大任,可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并得到明帝的首肯。

在孙资、刘放的干涉下,曹爽取代曹宇

稍后,孙刘二人又代明帝拟旨,不仅罢免曹宇等人的官职,并将他们立刻驱逐出宫。失去即将到手的大将军职位已足以让曹宇心痛,而更让他悲伤的,则是此后与明帝将阴阳两隔,今后再不能见面。所以诏书公布后,曹宇痛哭流涕,悲悲戚戚地离开洛阳返国。

在此后的日子里,曹宇依然安分地做自己的王爷,朝堂中的风云变幻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甚至是司马懿父子篡夺魏朝大权后,依然对曹宇礼遇有加。魏帝曹芳、曹髦在位期间,一再增加曹宇的食邑,以示尊崇。曹髦遇弑后,郭太后又择立曹宇之子曹璜(即位后改名为曹奂)为帝,是为元帝。作为皇帝的生父,在司马昭执政的情况下,曹宇虽然没有受到政治上的优待,但食邑继续得以增加,最终达到五千五百户。

魏元帝曹奂

司马炎代魏建晋后,按照惯例,曹宇虽然由王爵被降为公爵,但依然受到优待,足以让他平平安安地度过余生。咸宁四年(278年),曹宇薨逝,两年后西晋灭吴,三国实现一统。虽然曹宇的生年不详,但依据他在曹操诸子中的排位,以及跟明帝曹叡年龄相仿来推测,他的寿命至少要超过74岁,虽然远不及彭祖的寿数,但在曹操诸子中却最为高寿。

标签: 曹宇

更多文章

  • 曹魏楚王曹彪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彪

    曹彪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221年)晋升爵位,迁移封地,为汝阳公。黄初三年(222年),封为弋阳王。当年迁移封地,为吴王。黄初五年(224年),改封为寿春县。黄初七年(226年),迁移封地为白马。太和五年(231年)冬天,到洛阳朝见魏明帝曹叡。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为楚

  • 三国时期唯一反抗司马懿的亲王曹彪,最后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

    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大权后,仅用了16年的时间便完成改朝换代的任务,在此期间,除几位忠于魏室的将军们起兵反抗外,作为国家藩篱的亲王们却几乎毫无作为,可以说是眼睁睁地看着江山易主。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源自魏朝对诸王的禁防甚严,诸王非但不能掌兵干政,连日常起居情况都受到严密监视,对国家大事心有余力而气不足

  • 吕虔: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吕虔,曹魏

    吕虔,字子恪。任城国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将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虔有勇有谋,曹操在兖州时,任命他为从事,率领家丁驻守湖陆。后升任泰山太守,与夏侯渊共同镇压济南等地的黄巾军。被推举为秀才,加任骑都尉,仍管辖泰山郡。曹丕继任魏王后,加吕虔为裨将军,封

  • 三国曹魏大臣郑浑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浑,三国

    三国时期作为人才涌现的最为疯狂的一个时期,谋臣武将可谓数不胜数。而作为三国当中最为强大的一方---曹魏,在曹操求贤如渴的情况下,阵营中也是聚集了很多顶级的谋士和武将。郑浑,字文公。开封人,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五世祖郑兴、高祖父郑众都是东汉的一代名儒。可以说家学渊源。早年间郑浑为了避难与郑袤逃去

  • “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厉害吗?和张飞不相上下只能互骂“黑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河北四庭柱,张飞,三国

    高览(?—200),一名高奂,字元伯,河北名将,本属袁绍部将,后官渡之战淳于琼被曹操击破,与张郃一同投降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三国演义》里,曾与许褚、徐晃大战不分胜负,后刘备败走荆州时,高览奉命追杀,被冲阵而来的赵云刺死。高览与颜良、文丑、张郃被后世并称为“河北四庭柱”。个人传记臣裴松之案语

  • 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能和许褚大战300回合 为何会被赵云一枪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河北四庭柱,高览

    高览是袁绍大将,河北四庭柱之一,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这四员大将武艺高强,都是河北名将,同时,也是袁绍的底气所在。高览曾大战许褚不落下风,没输,为何一合就死在赵云枪下?高览既然是河北四庭柱,武艺至少一流,和许褚大战,演义中描写的非常精彩。当时,袁绍和曹操在阵前对话,曹操对袁绍说,我

  • 高览简介 袁绍手下大将高览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绍,高览,三国

    高览,字元伯,一名高奂(《檄吴将校部曲文》)。本为袁绍部将,后在官渡之战因遭郭图谗言,与张郃一同投降曹操,官至偏将军、东莱侯。在一些民间艺术中,高览被誉为“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之一。官渡之战,高览曾和许褚大战而不分胜负。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计,命高览、张郃率兵劫曹营,遭埋伏兵

  •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杜恕是什么出身?担任过哪些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杜恕,三国

    京兆杜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杜姓士族,在南北朝时期成为关中郡姓的代表之一。京兆杜氏历朝多为官,名人辈出,东汉时有杜笃;西晋有军事家杜预。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并不是杜预,而是他的父亲杜恕。杜恕,字务伯,京兆杜陵人,出身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尚书仆射杜畿之子。太和年间(22

  • 杜恕是什么人?杜恕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杜恕

    杜恕于太和年间(227—232)任散骑黄门侍郎。杜恕为人诚恳朴质,不善于表现自己,所以从小就没有什么名声。等到在朝中作官,也不结党营私,一心办公事。每当政策有失误,他总是引用纲纪法度来规谏,因此很受侍中辛毗等人的器重。当时自公卿以下,官吏们都在议论制度的增减,杜恕认为“古代的刺史,奉行宣示朝廷的六条

  • 杜预的父亲是谁 杜预父亲杜恕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预,高陆公主

    杜预的父亲是谁 杜预父亲杜恕简介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