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无数人看中的诸葛恪为什么最后自我毁灭?

被无数人看中的诸葛恪为什么最后自我毁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4/1/17 8:48:51

诸葛恪,在三国后期这段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只不过,他活跃的时间并不长,或者说真正给他展示的舞台很短暂。历来对诸葛恪的评价都是权臣,尤其《三国演义》中,他的专权行径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在三国这段历史上,诸葛家族称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诸葛瑾是吴国的重臣,诸葛亮则是蜀汉的丞相。作为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从幼时头上就顶着一个光环。但诸葛恪并不是那种纨绔子弟,相反他颇有才干。当初诸葛恪曾率军征讨山越,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那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但诸葛恪恰恰成功的平定了山越。也正因为如此,诸葛恪一直很得孙权的器重。

孙权死后,继位的孙亮年幼,诸葛恪成了辅政大臣。虽说诸葛恪的职务是太傅,属于虚职,但真正的决策还是由他来决定。当政之初,废除了孙权时期的不少苛政,深得民心。之后打退魏军,取得了东兴大捷,此时无论是名望还是个人的成绩也都达到了顶峰。

之后诸葛恪出兵伐魏,但在新城被打得大败。正当他打算整军再战的时候,被孙峻设计杀害。死后家人也惨遭杀害,自己还被弃尸荒野,可谓身后凄凉。

诸葛恪攻魏之事,当时朝中大臣都极力反对,但诸葛恪却一意孤行。事实上,诸葛恪的想法并没有错。王业不偏安,历来偏安一隅的政权,最终都是覆灭的结局。当时吴国刚刚打败魏国的进攻,乘胜追击无可厚非,况且还有蜀汉姜维的遥相呼应。

诸葛恪之死,在东兴大捷之后就已经有人给下了定论,主少国疑,功高震主,诸葛恪被杀是早晚的事。此时诸葛恪该做的应该是明哲保身,至少不要远离权力核心。但他偏偏率师伐魏,给了别人进谗言的机会,自己也就走到了尽头。

当然,这些都是一方面因素,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诸葛恪性格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刚愎自用。当初陆逊曾说过,在诸葛恪上面的人,诸葛恪不服,在他下面的人,诸葛恪又不屑一顾。而他的父亲也说过“非保家之主”。

当初孙权选他当太傅的时候,吕岱曾劝他,遇事“十思而后行”。他当时就不太愿意听了,孔子说三思而后行,而且还说两思就差不多了,你让我十思,摆明了就是觉得我没能力吗?吕岱听后也不好再说什么。也正因为诸葛恪这种缺陷,导致树敌太多,自己身为辅政大臣,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当初孙权刚死的时候,同为辅政大臣的孙弘因为与诸葛恪不和,想先杀死他。不料事情被孙峻泄露给了诸葛恪,诸葛恪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孙弘。后来诸葛恪新城兵败之后,孙峻又除去了诸葛恪,先救后杀,很显然是两人交恶的过程。诸葛恪被杀之前,曾有人劝他,宫内有异动,但诸葛恪觉得孙峻这样的人,顶多是在酒里下毒,根本没当回事。

阮籍说:“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守其有者有据,持其无者无执。”这就是诸葛恪没有明白的道理,他并非权臣,但因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而留下了权臣的名声,也为自己招来了祸患。自卑、自信、自负这是三个极端的表现,很多时候也难以拿捏,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凡事三思,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终归没有坏处。

标签: 诸葛恪孙权诸葛瑾

更多文章

  • 东吴多神童:诸葛恪从小的口才就为人惊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恪,诸葛瑾,诸葛亮,

    诸葛恪(203一253),字元逊,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大巨诸葛谨之子,也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幼年聪慧,闻名一时,年轻时就任骑都尉。吴主孙权对他很是看重,临终托孤于他。他聪明机敏,口才很好,较有作为,但性格刚愎自用,一生颇耐人寻味。诸葛恪幼年就聪慧机敏,口齿伶俐。长大后一表人才,身高七尺六寸,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简介 徐晃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徐晃,三国,名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

  • 徐晃怎么死的?曹魏名将徐晃有过什么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徐晃,三国,曹魏名将,三国将领

    徐晃怎么死的?曹魏名将徐晃有过什么战绩?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

  • 张郃是谁?张郃的“郃”怎么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郃,三国

    张郃,字儁乂,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后期抵御蜀国的表现出色,多次抵御诸葛亮北伐;导致蜀国将领甚至是刘备和诸葛亮都有所忌惮。那么张郃怎么读呢?张郃读zhāng hé。张郃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

  • 三国时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简介 张郃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郃,曹魏,五子良将,三国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

  • 乐进为何能跻身五子良将?三国乐进的武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乐进,五子良将,三国

    看完《三国志·乐进传》可以发现,陈寿对乐进的记述非常少,而且裴松之没有备注一字一句。再看内容,都是流水账似的,某时某地破敌,没有张辽徐晃的经典战役,也没有像于禁张郃的名气,他凭什么能跻身五子良将之列呢?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个子不高,但是有胆识,跟了曹操之后,只是一个小吏,这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毕竟

  • 五子良将是谁?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五子良将,乐进,三国

    导读:乐进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大将,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今天小编为大家揭秘乐进的生平简介与乐进怎么死的。乐进简介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山东莘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

  • 乐进简介 东汉末年曹操麾下英勇的部将乐进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乐进,三国,魏国部将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山东莘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

  • 程昱一生对曹操父子忠心后世对其评价为何很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程昱,曹操

    程昱是曹操手下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他追随曹操的时间比荀彧、董昭、贾诩、郭嘉等人都要早,一生对曹氏父子忠心耿耿,多次在危难关头立下大功,深受曹操父子的信赖和倚重。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为曹魏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生前的地位却不怎么高,这是什么原因呢?程昱是兖州东郡东阿县人,他是个大高个,又“美须髯”。在黄巾

  • “捉放曹”的陈宫值不值得肯定?是否太过迂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宫,吕布,曹操,

    《三国演义》给予了陈宫很高的评价:“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然而,正史《三国志》并没有单独为陈宫立传,陈宫的事迹只是在《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以及裴松之注《典略》中有所提及:“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壮烈,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