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魏十二大将军争议:杨忠还是尉迟迥是其中之一?

西魏十二大将军争议:杨忠还是尉迟迥是其中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20 更新时间:2023/12/6 4:19:40

西魏的十二大将军的说法是在周书列传八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中出现的: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赞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齐王元廓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秦七州诸军事、秦州刺史、章武郡开国公宇文导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平原郡开国公侯莫陈顺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雍七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高阳郡开国公达奚武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阳平公李远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范阳郡开国公豆卢宁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博陵郡开国公贺兰祥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开国公杨忠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武威郡开国公王雄

右十二大将军,又各统开府二人。每一开府领一军兵,是为二十四军。自大统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将军外,念贤及王思政亦作大将军。然贤作牧陇右,思政出镇河南,并不在领兵之限。此后功臣,位至柱国及大将军者众矣,咸是散秩,无所统御。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诸公之下,不得预于此列。

在北史的列传四十八中出现,与周书中记载一样。

周书中记载十二大将军是元赞、元育、元廓、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宇文贵、贺兰祥、王雄、杨忠。

如果是“十二大将军”在史书上是有明确官职记录的。

元赞是元宝炬的侄子,元育是元雍的第十子,元廓是元宝炬的第四子后宇文泰杀元钦而立元廓为皇帝。这三个人都是元氏宗室而且是元氏在西魏统治阶层里的,宇文泰为了利用和安抚元氏势力,让他们进入“十二大将军”,所以他们三个在“十二大将军”是没有问题的。

达奚武以前是贺拔岳的部下,他和赵贵在贺拔岳死后拥立宇文泰为新统帅,说明他和赵贵与同是贺拔岳部下的宇文泰关系很好。既然赵贵为“八柱国”之一,达奚武是“十二大将军”也是没有问题的。达奚武在周书记载【四年, …… 久之,进位大将军】在大统四年公元538年进位大将军。

侯莫陈顺是侯莫陈崇的哥哥,侯莫陈崇是“八柱国”之一。侯莫陈顺和宇文泰关系好【顺与太祖同里闬、素相友善,且其弟崇先在关中,太祖见之甚欢。】侯莫陈顺和侯莫陈崇两兄弟都受到宇文泰的重用。侯莫陈顺在【十六年,拜大将军】在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进位大将军。

豆卢宁在宇文泰讨伐侯莫陈悦的时候和李弼一起归附了宇文泰,豆卢宁也是宇文泰第五子宇文宪的岳父,和宇文泰结为亲家。豆卢宁在【十六年,拜大将军】在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进位大将军。

宇文贵被宇文泰认作宗室而且也受到宇文泰的重用。宇文贵在【十六年,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在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进位大将军。

王雄以前也是贺拔岳的部下,和宇文泰以前是同僚,关系不错,周书和北史都没有写王雄进位大将军的具体时间,周书写【进爵武威郡公,进位大将军,行同州事】北史写【大统中,进爵武威郡公,累迁大将军,行同州事。】

李远是李贤的弟弟,李贤和弟弟李远、李穆在讨伐侯莫陈悦的战争中立了功【后以应侯莫陈崇功,迁高平郡守。太祖见远,与语,悦之,令居麾下,甚见亲遇】宇文泰让第十一子宇文达作李远的养子,可见李远和宇文泰关系密切交情深。周书北史没有写明确时间【太祖乃赐所乘马及金带床帐衣被等,并杂彩二千匹,拜大将军】。

宇文导是宇文泰哥哥宇文颢的儿子,是宇文泰的侄子。【少雄豪,有仁惠,太祖爱之。初与诸父在葛荣军中,荣败,迁晋阳。及太祖随贺拔岳入关,导从而西,常从征伐。】宇文泰喜欢这个侄子,宇文导经常征战,周书没有写明确时间【拜大将军、大都督、三雍二华等二十三州诸军事,屯咸阳。】

贺兰祥是宇文泰姐姐建安公主的儿子,是宇文泰的外甥。【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宇文泰也很喜欢他,【十六年,拜大将军】在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进位大将军。

上面都是和宇文泰关系好有很深交情的人,有的后来归附宇文泰,有的以前就是宇文泰的同僚和追随者。

再看看杨忠,杨忠的周书传里通篇都没有“拜大将军或者进位大将军”这几个字。只有在邙山之战以后【进车骑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这两个职位低于【大将军】,更不是【大将军】。而在周书里写的【进爵陈留郡公】在北史【进爵陈留郡公,位大将军】多了“位大将军”这几个字,既然周书里令狐德棻没有写的话,晚于周书参考周书内容的北史这个“为大将军”又是从哪来的呢?疑似史官为了给杨忠贴金造假对应“十二大将军”补上周书的“bug”。其他人有明确进位大将军的都是周书、北史里都有的。再看杨忠在西魏的发迹史,杨忠18岁到了山东,被俘到梁国,后跟随元颢入洛阳,元颢败了以后又在尔朱度律的手下,后来遇见独孤信,直到大统三年公元537年才和独孤信一起归附宇文泰,又随独孤信奔梁,总之,杨忠和宇文泰没有很深的交情和关系,他始终是和独孤信在一起的,是因为独孤信的关系才渐渐受到宇文泰和西魏的重用。如果杨忠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他的周书传里是不可能不写的。

尉迟迥是宇文泰姐姐昌乐公主的儿子,也是宇文泰的外甥。【迥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太祖以此深委仗焉。后拜大将军。】周书上没有写尉迟迥拜大将军的时间,北史上写尉迟迥【十六年,拜大将军】在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进位大将军。

尉迟迥和贺兰祥同样都是宇文泰的外甥,同样都是受到宇文泰的喜爱和重要,同样立下赫赫战功,怎么就一个是一个不是呢,按照和宇文泰的关系和立功表现,尉迟迥完全比杨忠有资格进入“十二大将军”,但是为什么周书、北史在尉迟迥的传里有明确记载而“十二大将军”里却没有尉迟迥呢?

另外,如果“十二”这个数目是活动的,周书里提到念贤及王思政【念贤及王思政亦作大将军】但是两人都【然贤作牧陇右,思政出镇河南,并不在领兵之限】。这两个人没有写入“十二大将军”的情况和原因周书也清楚的说明白了,所以“十二”这个数字是固定的,更没有加上杨忠的“十三”之说。

原因就是因为杨坚在策划篡夺北周的统治权的时候遭到尉迟迥的反抗,而且由于“十二大将军”人数众多,比起“八柱国”来说好造假冒充,杨坚为了给杨忠贴金,提高杨家在北周政坛上的地位和威信,看着尉迟迥战败被杀、败者为寇,于是把尉迟迥踢了出来,让杨忠冒认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标签: 西魏杨忠尉迟迥

更多文章

  • 兰陵王第5集剧情:高长恭从尉迟迥手里救出雪舞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兰陵王

    尉迟迥来到粮仓发誓要把捣乱的人抓起来,在粮仓的一角尉迟迥发现了雪舞正在装爆炸物,把她抓了起来,还认出了他就是高长恭的新媳妇。高长恭用雪舞的几包爆炸物,炸开了城门逃走了,可是太师却发现雪舞没有按时间回来,高长恭要回去救雪舞。尉迟迥把雪舞绑在城门的高处,让雪舞说出兰陵王的下落,雪舞说不知道。尉迟迥就把雪

  • 有关于吴明彻的轶事有哪些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北朝,陈国

    轶事典故吴明彻十四岁时,感慨父亲吴树去世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枯,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过了几天,有人从田里回来,说禾苗已经重新生长,吴明彻怀疑他说的话,以为是哄骗自己,等到去田里一看,竟然跟他说的一样。秋天大丰收,

  • 武庙七十二将之吴明彻,成也北伐、败也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武庙七十二将,吴明彻

    ——史料摘译——原文: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馀斛,而邻里饥餧,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陈书·吴明彻传》译文:到侯景侵犯京城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就对各

  • 南陈大将军吴明彻:武庙七十二子唯一的陈朝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吴明彻,陈朝,武庙七十二子,

    吴明彻(512年―578年),字通昭(一作通炤 ),秦郡(今南京市六合区)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将领。吴明彻的祖父吴景安,是南朝齐南谯太守。父亲吴树,是南朝梁右军将军。吴明彻幼年丧父,本性至孝。侯景之乱时,秦郡大饥,吴明彻将粮食分给邻居。承圣三年(554年)三月,陈霸先在京口与吴明彻结交,封他为戎昭将军

  • 慕容绍宗为什么会自杀 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北朝,东汉

    慕容绍宗(501年-549年),东魏名将,鲜卑族。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北魏恒州刺史慕容远之子。早年先后追随尔朱荣、尔朱兆,可惜都不受重用。后来归顺高欢,历任青州刺史、晋州刺史、徐州刺史等职,封燕郡公。高欢死后,慕容绍宗击败反叛的侯景,大放异彩。549年,在围攻颍川城时,未免被敌军生擒,被迫投水而死

  • 慕容绍宗用兵如神 为何却在英年时投水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慕容绍宗,侯景,慕容恪

    从东汉末年开始战乱不断,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所谓乱世出英雄,长期的封建割据、连绵不断的战争,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其中也不乏魔将杀星。诸如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他先是在东魏为将,后归梁,掀起叛乱,祸乱江南长达三年之久,使得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

  • 东魏名将慕容绍宗:北朝第一祥瑞克死无数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慕容绍宗,北朝,名将,

    慕容绍宗(501年-549年),东魏名将,鲜卑族。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北魏恒州刺史慕容远之子。早年先后追随尔朱荣、尔朱兆,曾任并州刺史,封索卢县子。可惜都不受重用。后来归顺高欢,历任青州刺史、晋州刺史、徐州刺史等职,封燕郡公。高欢死后,慕容绍宗升任尚书左仆射。并率军击败反叛的侯景,在此战中大放异彩

  • 梁士彦要反隋的原因是什么?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梁士彦,南北朝

    梁士彦是北周大臣、名将。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发动灭北齐之战。此战之中周武帝意志不坚加上身有微恙,于是中途退军。为了巩固此次伐齐之战的成果,周武帝于是留梁士彦镇守晋州。正是梁士彦死守晋州,力挫北齐,这才使周武帝信心大增,率

  • 梁士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梁士彦,南北朝

    梁士彦,字相如,北周大臣、名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发动灭北齐之战。此战之中周武帝意志不坚加上身有微恙,于是中途退军。为了巩固此次伐齐之战的成果,周武帝于是留梁士彦镇守晋州。正是梁士彦死守晋州,力挫北齐,这才使周

  • 南北朝真正的草根英雄,梁士彦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梁士彦,北周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梁士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度混乱的时期,这是一个极度注重家世背景的年代,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杀出一条血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梁士彦就是这样一种人,一个真正的草根英雄,可惜两个不靠谱的酒友外加一个胡说八道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