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死后臧霸为何要带部队离开?曹操死后谁继位

曹操死后臧霸为何要带部队离开?曹操死后谁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63 更新时间:2024/3/9 19:26:37

《三国志》中的魏书,臧霸传中“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曹操死后臧霸为何要带部队离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去世,远在邺城的曹丕接到消息,以魏国太后卞夫人的名义发布诏令,宣布在邺城登基,即王位,大赦天下。然后,汉献帝的使者才匆匆忙忙赶到邺城,册封曹丕为汉丞相、魏王。曹丕为何如此匆忙,甚至连汉献帝正式任命的诏令都等不及了?曹丕之所以如此匆忙,还因为两个弟弟。

曹丕的身份虽然是魏国的太子,可是曹操去世比较突然,并且是远在洛阳。而洛阳城中有谁在呢?有曹丕的三弟曹彰。

多年来曹彰一直率军在北部边境平定外地,统兵日久,对于王权多少也有些渴望。当魏王曹操去世的消息传开的时候,曹彰正在长安。听到风声,曹彰带领十万大军火速赶往洛阳。到了洛阳城,城中的官员很是恐惧,怎么办呢?如果打开城门,曹彰进来乱搞怎么办?可是如果不开城门,用什么名义来阻止曹彰进入呢?当时,洛阳虽然有些兵马,可是曹彰是曹操亲儿子,在军中带兵多年,威望极高,如果曹彰果断造反,胜负存亡最后还真难料定。幸亏洛阳城中有位大臣名叫贾逵,挺身而出。贾逵来到城楼上,询问曹彰,身为王子,为何擅离职守?

曹彰回答,别说那些没用的,快把魏王的印绶叫出来。

曹彰

看曹彰气势汹汹的样子,守城的官兵很是担心,可是贾逵却一脸严肃的说:“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国家早就有了太子,先王的印绶,难道是你一个王子所应该过问的吗?确实,曹彰在道义上确实有亏。一旦曹彰再要印绶,那就是造反。只要曹彰敢公开造反,贾逵就会下令洛阳城中的士兵进攻。虽然曹彰是王子,可是没有了正当名义,面对洛阳城中曹操昔日的那些虎将,曹彰毫无胜算。

于是曹彰选择了沉默。曹彰表示,自己只是听闻父王丧事,前来奔丧,并无他意。因为他清楚论计谋自己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论学问自己不是贾逵的对手,论武功自己不是许褚的对手,论文采自己不是曹植的对手,现在这些人都对曹丕毕恭毕敬,自己没有理由不接受曹丕的领导。于是,曹彰把满腔的委屈化作伤心的眼泪,在曹操面前大放悲声。

曹彰被摆平了,可是曹操曾经信任的将军臧霸却不干了。这个人可是一员猛将,昔日曾帮助吕布对抗过曹操,吕布被杀,臧霸曾经被作为重要人物被通缉,逮住过以后,臧霸一见臧霸仪表不俗,立刻委任为琅琊相。

臧霸为人重义气,曹操打徐州的时候,兖州将军徐翕、毛晖造反。后来,曹操收复兖州,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曹操命刘备起行往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便向刘备说: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事。我受主公(指曹操)存命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王霸之道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愿将军为我辞却这个命令。刘备便以臧霸所言告诉曹操,曹操叹息地向臧霸道:这是古人仁德之事,而你能够加以奉行,这也正是孤之所愿。于是皆以徐、毛二人为郡守。臧霸驻守青州,调兵遣将,保证了曹操与袁绍的用兵,功劳很大。

在曹操手下,臧霸与于禁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皆有功劳,迁为徐州刺史。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臧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同为前锋,遇上大雨,前锋大军先至,见江水增涨,敌船慢慢靠近,将士皆惶恐不安。张辽便有了退意,臧霸阻止张辽说:“曹公是那么英明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第二天,曹操果然发出撤军令。张辽以臧霸之言告诉曹操。曹操对臧霸加以赞扬,拜为扬威将军,假节。后孙权请降,曹操还师,便留臧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

此时正当洛阳城里乱哄哄的时候,贾逵听到行宫北面鼓声隆隆,不仅贾逵纳闷,城中所有人都吃惊非小,如今正是魏王大丧,是谁敢有此等举动,难道不怕太子训斥甚至责罚。

正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却见一个将军气喘吁吁的跑来,此人正是大将臧霸手下的司马,他说:各位将军,臧霸谋反了!

贾逵不信,臧霸是大王信任的人,为何如此胆大妄为?于是辞别了司马懿等人前去到臧霸大营探视。

臧霸

但见臧霸大营宛如雪花一样,到处都是白色。臧霸正在军前长跪不起,此时正是正月里,天气异常寒冷,好多军士都拉不起,看到有人前来,臧霸也不搭理,依旧面朝王宫而跪。

臧将军,魏王大丧,你击鼓何意?

贾逵先生,能治理天下的,唯有魏王,魏王薨逝,臧霸愿意退隐山林,让士兵各自散去。

臧霸将军,你是犯大错误,你知道吗?魏王何等英明,他亲手缔造的魏国容易吗,如今正需要你出力的时候,你去要逃避;魏王何等英明,他挑选了太子,那是国家的储君,你却逆天而行,你对得起底下的魏王吗。

臧霸大声说道:魏王不在,天下必将大乱,难道这一点你不知道。

放肆,众大臣恪守其职,防备刘备孙权等趁机而入,自然能够天下太平,将军切莫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臧霸不再言语,冲着贾逵叩头,然后带着士兵集结,等待着朝廷的命令。

标签: 臧霸曹操

更多文章

  • 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泰山诸将是哪几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臧霸,三国名将,曹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吕)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曹操)厚接纳,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消灭吕布和占领徐州,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是一件大事。为什么当战争胜利之后,曹操不但对依附吕布的

  • 臧霸怎么读?为何说臧霸是专克孙权的一剂偏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臧霸,三国名将,孙权

    演义里,吕布手下有八健将,其中张辽、臧(zàng)霸都是名将,但张辽曾经威震逍遥津,名气大得很,相比之下臧霸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了。但名气小不代表臧霸比张辽弱,正史上臧霸的表现丝毫不比张辽差。如果说张辽是治孙权的一味猛药,那臧霸就可以说是专克孙权的一个偏方。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父亲叫臧戒,因执法时不

  • 郝昭怎么死的?曹魏名将郝昭是惊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郝昭,三国,诸葛亮,司马懿

    历史上郝昭是病死的。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列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在小说《三国演义》

  • 郝昭是谁?魏国名将郝昭如何令诸葛亮望而却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郝昭,诸葛亮,三国名将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在陈仓遇到了劲敌。诸葛亮数万大军攻打二十多天,云梯、冲车、地道战,诸葛亮各种攻城器具玩了个遍,也没奈何得了他,最后无奈退兵。这个挫了诸葛亮锐气的魏国守城名将就是郝昭。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威武,年轻时从军为做了部曲督,因为数有战功,升为杂号将军。220年,西平的麴演与附近几

  • 揭秘: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为何对郝昭束手无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个人尖子。他的克敌制胜算无遗策早已家喻户晓,不过当年在北伐期间也曾有失算之处。一个是街亭让马谡去防守,另一个就是攻打陈仓的时候遭遇了郝昭。诸葛亮名气很大,当时又有大军三十万,听说陈仓防守的很好,将军郝昭虽然不太有名气,但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诸葛亮北伐想大造声势,就想兵不血刃拿

  • 三国杨仪简介 魏延和杨仪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杨仪,魏延,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 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年),随亮出军汉中。建兴八年(230年),迁长史,加绥德将军

  • 杨仪怎么死的 害死魏延的杨仪为何后悔未投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延,杨仪,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本文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神人多疑的一面。《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

  • 诸葛瑾为何没能说服胞弟诸葛亮同为东吴效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瑾,东吴

    诸葛瑾是诸葛亮一母同胞的长兄,一直为东吴的孙权效力。当诸葛亮为了联合抗曹而离开刘备,独自来到东吴时,东吴军事统帅?瑜发现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有意将其延揽,为东吴效力。但当诸葛瑾受命以手足之情去劝说诸葛亮来投时,却遭到了失败……诸葛瑾为什么没能说服诸葛亮同为东吴效力?——对等立场反制策略诸葛亮来到东吴

  • 诸葛亮为什么不说服诸葛瑾一起辅佐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瑾,诸葛亮,刘备,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是个神话的人物,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让很多人敬佩不已;草船借箭,一招使以诡计著称的大英雄曹操艳羡不已;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凡此种种,足以证明,诸葛亮的确不是一般人,那么这样的人,有没有短板。答案是有的,一曰亲

  • 诸葛瑾简介 三国孙权时期吴国大臣诸葛瑾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瑾,三国,吴国大臣

    诸葛瑾(174-241),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