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庞统为什么无形中成曹操杀害马腾的帮凶?

解密:庞统为什么无形中成曹操杀害马腾的帮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2 更新时间:2024/1/30 18:36:36

刘备喜得凤雏庞统,拜其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的情况被曹操得知以后,曹操马上召开会议,研究南征事宜。然而曹操却担心自己南征以后,后方空虚,西凉马腾会乘虚而入,便设计诱马腾入许都而杀之。(《三国演义》第57回)。

马腾,字寿成,汉末西凉太守,征西将军,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马超父亲,是东汉时代伏波将军马援后人。马腾素来忠于汉室,李郭专政时期曾讨伐过李郭二人。曹操控制朝廷时,又与刘备等人同受汉献帝的衣带诏,事件失败后,退回西凉。他遇害以后,《三国演义》以“后人有诗叹马腾曰”着重褒扬了他的中忠诚坚贞:“捐生图国难,誓死答君恩。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

笔者读《三国演义》至此,曾翻阅史书和演义,却没有看到有关马腾有征计曹操意向的记述。那么,是什么让曹操感到如芒在背,欲除之而心安呢?我们且看《三国演义》第57回中是怎样说的——

“操曰:‘我若远征,恐马腾来袭许都。前在赤壁之时,军中有讹言,亦传西凉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

看了此段,我们明白了曹操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赤壁之战期间,军中有讹言,说“西凉入寇”。那么,“讹”从何来?我们回过看赤壁之战,知道此讹言却是来自庞统。

在《三国演义》第47、48回中,庞统巧授连环计给曹操后从容离开时,“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唬得庞统魂飞魄散。”“庞统闻言,吃了一惊,急回视其人,原来却是徐庶。”徐庶向庞统请教脱身之计,“统去徐庶耳边略说数句。庶大喜,拜谢。庞统别却徐庶,下船自回江东。”

庞统为徐庶出的什么主意呢,《三国演义》在此没有明说,下文却是这样记述:“且说徐庶当晚密使近人去各寨中暗布谣言。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头接耳而说。早有探事人报知曹操,说:‘军中传言西凉州韩遂、马腾谋反,杀奔许都来。’操大惊,急聚众谋士商议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忧者,韩遂、马腾耳。军中谣言,虽未辨虚实,然不可不防。’言未毕,徐庶进曰:‘庶蒙丞相收录,恨无寸功报效。请得三千人马,星夜往散关把住隘口;如有紧急,再行告报。”操喜曰:“若得元直去,吾无忧矣!散关之上,亦有军兵,公统领之。目下拨三千马步军,命臧霸为先锋,星夜前去,不可稽迟。’徐庶辞了曹操,与臧霸便行。此便是庞统救徐庶之计。”正是庞统这一计,让徐庶免却了烟熏火燎、狼狈逃窜之苦,然而却为马腾命丧曹操之手埋下了祸根,或者说是为曹操杀马腾找了理由。由此,我们可以说,庞统才是杀死马腾的幕后黑手!

正是“春秋无义战,三国无君子。”远在西凉拥兵自重的马腾没有想到,他在西凉无意征伐,却让庞统一句讹言断送了性命,真是人在屋中坐,祸从天上来啊!

《三国演义》中记录有后人有评价庞统此计的诗:“曹操征南日日忧,马腾韩遂起戈矛。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站在庞统的角度上讲,他此计不可不可谓不妙,可放在今天我们所讲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讲,此计不可谓不毒!现在许多人在读古籍经典时,讲究古为今有,但愿生活中没有人将古人这些在征战讨伐中的计谋用于新型的人际交往之中!

标签: 庞统马腾曹操

更多文章

  • 三国马腾简介 历史上马腾与马超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腾,马超,简介

    历史上马腾与马超是什么关系? 马腾(?-211年),字寿成,东汉末武将,东汉初将领马援之后。父亲为马平。马腾是蜀汉武将马超之父。除此之外还有马休、马铁二子。生平当时凉州刺史耿鄙委任治中程球,程球为贪官,士人怨之。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胡人北宫伯玉与先零羌人联合起兵反叛汉,朝廷欲讨伐叛乱。

  • 曹操死后臧霸为何要带部队离开?曹操死后谁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臧霸,曹操

    《三国志》中的魏书,臧霸传中“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曹操死后臧霸为何要带部队离开?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去世,远在邺城的曹丕接到

  • 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泰山诸将是哪几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臧霸,三国名将,曹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吕)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曹操)厚接纳,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消灭吕布和占领徐州,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是一件大事。为什么当战争胜利之后,曹操不但对依附吕布的

  • 臧霸怎么读?为何说臧霸是专克孙权的一剂偏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臧霸,三国名将,孙权

    演义里,吕布手下有八健将,其中张辽、臧(zàng)霸都是名将,但张辽曾经威震逍遥津,名气大得很,相比之下臧霸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了。但名气小不代表臧霸比张辽弱,正史上臧霸的表现丝毫不比张辽差。如果说张辽是治孙权的一味猛药,那臧霸就可以说是专克孙权的一个偏方。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父亲叫臧戒,因执法时不

  • 郝昭怎么死的?曹魏名将郝昭是惊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郝昭,三国,诸葛亮,司马懿

    历史上郝昭是病死的。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列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在小说《三国演义》

  • 郝昭是谁?魏国名将郝昭如何令诸葛亮望而却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郝昭,诸葛亮,三国名将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在陈仓遇到了劲敌。诸葛亮数万大军攻打二十多天,云梯、冲车、地道战,诸葛亮各种攻城器具玩了个遍,也没奈何得了他,最后无奈退兵。这个挫了诸葛亮锐气的魏国守城名将就是郝昭。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威武,年轻时从军为做了部曲督,因为数有战功,升为杂号将军。220年,西平的麴演与附近几

  • 揭秘: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为何对郝昭束手无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个人尖子。他的克敌制胜算无遗策早已家喻户晓,不过当年在北伐期间也曾有失算之处。一个是街亭让马谡去防守,另一个就是攻打陈仓的时候遭遇了郝昭。诸葛亮名气很大,当时又有大军三十万,听说陈仓防守的很好,将军郝昭虽然不太有名气,但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诸葛亮北伐想大造声势,就想兵不血刃拿

  • 三国杨仪简介 魏延和杨仪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杨仪,魏延,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 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年),随亮出军汉中。建兴八年(230年),迁长史,加绥德将军

  • 杨仪怎么死的 害死魏延的杨仪为何后悔未投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延,杨仪,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本文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神人多疑的一面。《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

  • 诸葛瑾为何没能说服胞弟诸葛亮同为东吴效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瑾,东吴

    诸葛瑾是诸葛亮一母同胞的长兄,一直为东吴的孙权效力。当诸葛亮为了联合抗曹而离开刘备,独自来到东吴时,东吴军事统帅?瑜发现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有意将其延揽,为东吴效力。但当诸葛瑾受命以手足之情去劝说诸葛亮来投时,却遭到了失败……诸葛瑾为什么没能说服诸葛亮同为东吴效力?——对等立场反制策略诸葛亮来到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