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群亲历三个朝代被曹操重用成了刘备最大损失

陈群亲历三个朝代被曹操重用成了刘备最大损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99 更新时间:2024/1/9 6:32:42

刘备,不管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是一个礼贤下士的君王。可是,在三国时期,刘备相比其他两个君王,却是最狼狈的,每次都被各路诸侯欺负。虽然刘备时时刻刻都想要复兴汉室,可是却始终没有强大的实力。人们总结了原因,就是刘备身边没有过早的遇到一位顶尖的谋士来为他出谋划策。刘备在新野的时候,遇见了徐庶,徐庶帮他击败了前来进犯的曹军,所以刘备对徐庶十分钦佩,后悔没有过早地遇到徐庶,之后徐庶被迫离开刘备后,又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费了许多的劲,这些事情,其实都展现出刘备渴望得到一位谋士。但是在很早的时候,当刘备还在豫州做刺史的时候,就错过了还没有名气的一个谋士,这个人,便是陈群

陈群出身于有名气的家族,从小时候开始,便有很大的才气,后来和孔融成为了朋友。孔融本身也是一个享有盛誉,满腹经纶的人,所以对待别人也是有些傲气的,可是唯独对陈群,却很敬重,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陈群的才华是很高的。陈群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刘备。当时的徐州刺史是陶谦,他因为病得很严重,无法医治,所以在临死前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陈群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便劝说刘备不要接管徐州,因为现在刘备的实力并不是很强,面对各路诸侯,只能东躲西藏。而徐州是一块大肥肉,是每个诸侯都想要的地方。如果刘备进驻徐州,正面和背面都会受到威胁,到时候,以刘备的兵力,恐怕是难以支撑着。

可是刘备并没有听取陈群的建议,为了早日复兴汉室,刘备毅然进入了徐州,之后,刘备果然受到了当时实力十分强大的袁术的攻击,而且又被吕布偷袭了下邳,刘备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听取陈群的意见,感到十分后悔。陈群见刘备有如此下场,也是叹息自己没有遇到英明的君主,于是便黯然离开了,一直隐居于徐州。

后来,直到曹操来到了徐州,认为陈群是个人才,于是便重用陈群,并且曹操一步步地将陈群提拔了上去。等到曹操自封为魏公之后,陈群变成了御史中丞,当时因为战乱频繁,社会治安比较差,所以有很多犯罪的事情发生,以陈群父亲为首的人主张恢复肉刑,曹操自己也是同意的。曹操便来到陈群这边,问问他父亲的想法。陈群认为,当时汉朝的时候,因为刑罚中没有了肉刑,所以很多人都开始蔑视王法了,以至于当时的犯罪率一直往上升,使得普通百姓死的人更多了。现在,用肉刑去处罚那些犯人,实际上也是在保护百姓。曹操也是十分认同陈群的话,可是因为其他人反对,所以暂时就将这件事情放在了一边。

陈群还参与了立法工作,为当时的律法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陈群等人制定了大名鼎鼎的《魏律》,这是三国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律法。有一次,皇上因为让老百姓建造宫殿,所以死错过了播种的季节。陈群于是劝皇上,很多贤明的君主都没有因为国力的强盛而过分地建造豪华的宫殿,而且现在天下大乱,蜀国和吴国都还没有消灭,所以当务之急是好好训练军队,并且鼓励百姓生产,防止蜀国和吴国的突然袭击。不能因为要建造宫殿,而放弃了对国家的防务工作。但是皇上一开始并没有听陈群的,而是责备陈群,如果到时候,统一天下后,自然是要修生养息的,那个时候,并不适合建造宫殿。而且皇上还举了汉朝的时候,萧何建造宫殿的例子。陈群继续说,这是因为当时的宫殿都被项羽烧毁了,所以当时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是以重新建造宫殿为主要的任务,可是即使是这样,汉高祖还是认为这个宫殿太过以豪华。皇上听了之后,便将所要建造的宫殿的规模大大地缩小了。陈群就是因为这样,才被皇上重用。

陈群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当着很多人的面,去指责皇上的过错,而是直接以上书的方式来告诉皇上。因为陈群上书的时候,没有让任何人知道,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虽然在朝廷做官,可是根本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后来人们看见他的奏章,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的。陈群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为魏国的律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标签: 陈群曹操刘备

更多文章

  • 谋士陈群:被刘备遗弃后却成为曹魏的三朝元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群,曹操,刘备,三国

    在三国前期,刘备一直如丧家之犬,奔走于四方诸侯,虽有匡扶汉室的决心,却没有与之相称的实力。究其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他身边少了一位经天纬地的顶级谋士。在新野得到徐庶后,刘备相见恨晚,后来又不辞辛劳请诸葛亮出山,都体现了刘备对谋士的器重。但是早在刘备做豫州刺史的时候,他就曾得到过一位不世出的奇才。陈

  • 曹魏重臣陈群简介 曹魏四友之一陈群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群,曹魏,三国,曹魏四友

    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陈群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魏国的御史中

  • 董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董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董允,三国

    董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董允公元227年,远离蜀汉首府成都的陕西汉中。早春季节,刚刚升起的太阳还带着些微的寒意。林木森森的郊外,一队队威武的士兵手执戈戟,精神抖擞,等待丞相诸葛亮下令,首出祁山北伐曹魏。这时的诸葛亮还在军帐中沉吟着,头戴纶巾的他,轻轻地摇着鹅毛扇,脸上露出一丝忧虑的神色。他想到

  • 董允是怎么死的?三国蜀汉重臣董允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允,三国

    董允是怎么死的?三国蜀汉重臣董允墓在哪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事刘璋为益州太守,刘备立太子时,允被选为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任大将军费祎的

  • 董允简介 三国蜀国太子洗马蜀汉四相之董允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董允,三国,蜀国名臣

    董允(?-246),字休昭,泸县嘉明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事刘璋为益州太守,刘备立太子时,允被选为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卒。当时蜀人称诸葛亮、

  • 揭秘:立下大功的吴质为何总得不到曹丕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丕,吴质,三国

    吴质,字季重。喜欢文学,善于阴谋,曾一度作为曹丕的智囊,为曹丕最终被确立为太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曹丕称帝,对吴质似乎没有过多的赏赐,而且吴质去世后,皇帝给他的谥号是非常低劣的,难道曹氏祖孙三代都卸磨杀驴的主。想当年,曹操活着的时候,对待自己的儿子,本来想确立一个最有本事的人。刚开始曹操最为欣赏的是

  • 费祎怎么读?费祎的“费”三国时读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费祎,三国

    费祎(Fei Yi)前者第四声,后者第一声。祎(yi),美好的意思。这是生僻字,现今已不大使用。费祎(?~253)中国三国时期蜀国大臣 。字文伟。江 夏鄳 (今河南罗山)人。刘备立太子刘禅,他与董允同为舍人,迁为庶子 。刘禅即位,他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南征还朝,百官郊迎数十里,祎虽位低,而亮独命祎上其

  • 蜀汉第一大案费祎遇刺案:谁到底是此案幕后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循,费祎,刘禅,

    蜀汉延熙十六年元旦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怎么呢?这一天,费祎在汉寿大宴蜀国群臣,凡是驻留在汉寿这地儿的官员,不分官职大小,都被费祎请来喝酒。费祎是谁?这个人大伙儿不会陌生。《诸葛亮前出师表》中曾两处提到此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於斟酌

  • 费祎简介 三国蜀国俊杰蜀汉四相之费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费祎,三国,蜀国俊杰

    费祎(?-253年),字文伟,荆州江夏鄳县(今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论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至,始终不为所屈。孙权甚异其才,自礼遇之,费祎也因常使吴。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将军

  • 夏侯威: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性格任侠,深具鉴人之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侯威,曹魏

    夏侯威(生卒年不详,)字季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第四子,右将军夏侯霸之弟。夏侯威性格任侠,历荆、兖二州刺史,并与曹丕、曹植等相友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夏侯威少年已有侠义风范,更深具鉴人之能。他身为魏国将领夏侯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