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学者称:周瑜度量大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存在

学者称:周瑜度量大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93 更新时间:2024/1/22 3:13:34

春节期间,在安徽省舒城县采访,得知争议两年多的“周瑜故里”商标注册案已有初步结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经过调查和审理,将这一商标权裁定给了安徽省舒城县周瑜文化研究会。这不禁引发了我“周瑜故里今安在”的兴趣,于是,专门拜访了周瑜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周瑜研究专家李卫生,并实地察看了多处周瑜遗址。

网络配图

李卫生,出生于安徽舒城,籍贯是江苏铜山;大学本科毕业;先后担任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现任舒城县委督查组副组长。曾出版著作多部,其中《话说周瑜》(安徽人民出版社)尤具影响,这是他潜心研究数十年,在大量的史料和历史遗存中苦苦探寻、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真实的成果。有人刊文称赞该书具有唯史、唯真、唯美三大特色。

舒城周氏后裔保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编《周氏宗谱》,共20卷。宗谱载明:周氏世居于舒城。 我们的交谈涉及多个话题。 1、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记者:提起周瑜,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三国演义》里“三气周瑜”的故事,是“既生瑜,何生亮”,以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习语。对此会长怎么看?

李卫生:这完全是一个误导。

历史上的周瑜是个心胸宽广、豁达大度、举贤任能之人。《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周瑜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即周瑜性格好,度量大,心胸宽阔,深得人们的拥戴,并不是后来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心胸狭窄”、“器量狭小”的人物,更没有“诸葛亮三气周瑜”历史事实。所谓的“既生瑜,何生亮”也完全是罗贯中的杜撰,周瑜的形象被严重歪曲,而且影响了几百年,实在太冤!

陈寿还用讲故事的方式高度评价周瑜的心胸。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赤壁之战前,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陆大军,这时周瑜才33岁,位在程普之上。

网络配图

程普向为东吴老将,曾追随孙坚破黄巾、讨董卓,又跟孙策平刘勋、征黄祖,身经百战。所以,他倚老卖老,不大看得起周瑜这个“新秀”。《江表传》甚至说他曾多次羞辱周瑜。而周瑜却以东吴基业为重,胸怀宽广,处处宽容,“折节容下,不与较”。程普颇为感动,从内心深处敬服周瑜。他感慨地对人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由此崇敬周瑜的胸怀和器量,有人认为此事可与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相媲美。该故事以后被许多诗人所津津乐道,如“夫子如周郎,即之疑饮醇”、“一见周瑜胜饮。

周瑜的心胸宽阔还体现在他的举贤任能上:首先向孙策推荐张昭、张纮,继之举荐鲁肃,临终前力推过去曾与自己意见不同的鲁肃代行自己的大都督之职。更值得一提的是,周瑜在诸葛亮到江东做说客的第二天,就发觉他很有才,立马找到其兄诸葛瑾,让他去劝说诸葛亮弃刘备事东吴。

周瑜心胸和器量之大,也受到他的对手的肯定。刘备说周瑜:“器量广大,万人之英”;诸葛亮赞周瑜:“仗义疏财”、“挥洒自如”、“雅量高志”、“文武筹略”、“挽强为弱”、“雄姿英发”;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后代的一些名人如苏东坡等,在周瑜的人品方面,都给予了极高评价。

关于周瑜的心胸和器量,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说:《三国演义》里讲的,“可惜那是小说,不是历史。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曾气过周瑜,就算气过,怕也气不死。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气量是很大的。”

三国时的周瑜,还一直有着“美周郎”的雅称。

网络配图

《三国志·周瑜传》称赞他:“长壮有姿貌”、“出众人之表”。《三国演义》描述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按照今天的话说,周瑜长得英俊高大,是个标准的大帅哥!

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周瑜,是儒雅之将,名士风范。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盛赞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钦羡他娶了绝代美女小乔,钦羡他手持鹅毛扇、头戴纶巾的英姿,钦羡他指挥双方实力悬殊的赤壁大战,取得胜利仅在“谈笑间”的大将风范!之后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却把“羽扇纶巾”移植到了诸葛亮的头上和手上,剥夺了周瑜的智慧形象。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周瑜时说:“建独到之明……实奇才也!”周瑜的“独到之明”体现在反对送人质赴曹、胆略过人、“吞刘自大”和图取西川、中原等方面。同时,周瑜还演绎了我国历史上经典的反间计、苦肉计等。

标签: 周瑜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野史:廉洁背后有神秘监督机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东汉的人品监督诸葛亮廉洁一生 得益于口碑监督我们读历史,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史上那些圣贤的美德是与生俱来的,却忽略了圣贤当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和堕落机会。他们能达到人品的高峰是如何地不容易?而且,他们的伟大人格又是由哪些元素铸成的呢?例如诸葛亮,后人往往赞叹他的清廉自守,却并不知道他当时面临多大

  • 天才英雄泪:揭秘诸葛亮为何抱憾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需先占有荆州,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再攻占西川一带,到时分兵两路夹击,一路从荆州一路从西川,可以说是当时统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当时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江东被孙权占有,而刘备还没根据,乘下可以图取的就只有荆州刘表和西川刘章

  • 不可思议!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四次被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周瑜被他戏弄于股掌之间,鲁肃三番两次的被他“忽悠”,司马懿甚至被他吓破了胆,好像天下人都被他算计了,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难怪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他“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也有失算的时候,曾经四次中了别人的计,

  • 滴水不漏 无懈可击:会演戏的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诸葛亮有能耐主要是指他在军事上的战绩。诸葛亮确实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这在《三国志》《隆中对》里边说得很清楚的。诸葛亮没出茅庐的时候,“躬耕陇亩,

  • 足智多谋诸葛亮为何在火烧上方谷时马失前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足智多谋,天文地理、兵法神算、奇门遁甲无所不能。尤其是夜关星相的本事堪称一绝,犹记得他在赤壁大战中就是靠此技能巧借东风,获得大胜。那为何会在火上上方谷中马失前蹄呢?这里面有什么科学解释吗?网络配图然而,在火烧上方谷时,诸葛亮却只猜到了开始,未估算到结尾。原本在大火之下,司马懿欲自刎而死,岂

  • 历史揭秘:刘伯温为何要挖诸葛亮的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伯温

    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网络配图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

  • 三国之诸葛亮:揭秘诸葛亮为谁抱憾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个厉害角色,凭借一人之力,助刘备称霸三国。诸葛亮也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上也常把一些聪明的人取个外号叫“小诸葛”,可见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说是非同一般,但是如些人物,为什么却没有一统天下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刘备。一个将帅能否成就大业,和他辅助的最高决策者个人是有很大关联的,在

  • 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关羽?却看得起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飞

    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系,因为关羽并不十分买军师账的。孔明的联吴方针,他执行不力,就是一证。虽然关羽远在荆州,但这个人从来未把自己的地位摆正。马超投蜀以后,为解决益州问题立下功勋,获得殊荣。关羽不服气,要离开荆州到西川来同马超较一高低。诸葛亮连忙给他写信安抚,一

  •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诸葛亮北伐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蜀汉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最终以诸葛亮病死军中而宣告失败。那为何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三国蜀后主刘惮即位后,诸葛亮蜀国主政,屡次兴兵北伐,但劳而无功,心力交瘁,最终身陨征途,常使人慨叹不己!其时,蜀地, 国小力弱,易守难攻。为何以诸葛经天纬地之大才,竟不顾现实,以短击长,不自量力,坚持北伐?后世

  • 闪过谋士诸葛亮“观人七法” 教你看穿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方法,时至今日他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思路仍有可取之处,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诸选人用人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网络配图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问之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