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降将姜维为何能当上诸葛亮的接班人?

三降将姜维为何能当上诸葛亮的接班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01 更新时间:2024/4/13 16:34:57

对于三国人物姜维,很多人认为蜀汉是败在他手上了,也因此认为诸葛亮在选接班人是犯了个大错,因为姜维除了那点点军事才能外就一无是处了。事实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姜维除了军事之外的其它才能——

网络配图

1. 政治能力

这是最有争议的一点。现网友普遍认为,姜维的政治水平极差,不懂搞内政,对黄皓等奸人更是束手无策。看似有理,实属荒谬。一个很浅显的问题:姜维以一芥

敌国降将的身份何以能平步青云,仕途一帆风顺,一直攀到顶峰大将军的最高位?没点政治才华能行吗?蜀国的官场有那么好混吗?看看魏延,杨仪等人的下场就知 道了。

况且姜维以羁旅托国(这里可以比较一下马超在降蜀后的境遇,《三国志》载“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最后竟至郁郁而终。唉,降将的日子真不好过

啊!),为避嫌,无法多干预朝政,而昏庸的刘禅亲小人,远贤臣,不纳忠言,以致蜀政日衰。偶早在前文说过了,黄皓等一干奸人背后有刘禅撑着,除非干脆把他

给废了,否则就这一朱紫难辨的主,任谁也扶不起来。以此来苛责姜维,过矣!

2.人格魅力

蜀国灭亡后,旧臣郤正著论论

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

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

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可以说,姜维清廉正直,以俭持身的作风与孔明也是一脉相承的,正是由于他们的廉洁自守,带动蜀国官吏由上而下,清廉成风,比之魏吴的吏治要清明得多。

3.儒学基础

《姜维传》载:(维)好郑氏学,郑玄是畅晓两汉经学的大儒,姜维年少时就精通郑玄之儒学,受其影响颇深,这可能就是他“好立功名”,“心存汉室”的根源所在,也可能成为他将来一意复兴汉室,恢复中原的精神支柱之一。另外顺带补充一点,姜维一开始当的可是文官,有史可证。(某些网友想当然的以为姜维就是一芥武夫,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残念~~)《姜维传》载:(维)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通俗点讲,上计掾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师,主管州郡人口和税收等的统计报表等,司马懿刚出仕时也曾担任此职。姜维降蜀以后,“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参见《姜维传》)仓曹掾也是文职。

网络配图

附引马植杰院士的《三国史》为佐证:司空、丞相府还有掌管粮谷的仓曹掾属,任其职者有刘晔、刘廙、高柔裴潜、傅干、杨修等,都是比较有名的官员。蜀汉

丞相仓曹掾曾由姜维担任。吴国未见有仓曹掾属,但设有节度,掌军粮谷,初用侍中偏将军徐详主之,详死,以诸葛恪代之。诸葛亮闻知,与陆逊书曰:“家兄年

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窥用不安,足下特为至尊转之。”逊以白权,权即转恪领兵。由此观之,掌管粮谷的仓曹掾是重要的 官职。

4.才智机变

《姜维传》载: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

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从中可以看出,孔明对姜维是经过仔细

考察后才确认其思虑精密,才智过人的。偶猜测,姜维被逼诣亮时,可能与亮有过一席深谈,亮大悦,异其才,遂委以重任的。(可参见《魏略》:“冀中吏民见维

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

但最出采的还要算最后那一条诈降计,巧施离间,挑拨邓钟,游说钟会,以图复国。

汉晋春秋曰: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

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

今君大功既

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硃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於此也。”维曰:“其他则

君智力之所能,无烦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

由是观之,姜维不但心机颇深,而且巧舌如簧,把个钟会骗得团团转。(ps:钟会可不傻,精明得很,要骗倒他可是不容易的呀。)

诸葛亮最后一计:为防司马掘墓 秘葬自己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历时最久的时期。由于诸侯并起,群雄逐鹿,战乱频繁,这一时期的墓葬具有以下特点:墓葬形式多种多样,盗墓活动异常猖獗,各种传说不胫而走。疑冢和秘葬,就是这一时期出现最多的丧葬形式。不少名人采取了这种形式。东晋十六国时的后赵皇帝石勒、石虎死后设置了疑冢,后来有人曾盗掘石氏二陵,结果里面空空如也。关于其设疑冢之事,《邺中记》中记道:石勒陵在襄国城西南三十里,名高陵,不筑墙,不种树,立堂皇五间,安攒图勒大臣像。又于堂皇东立重陵,虎陵在邺西北角,既葬邺中便即其封城,故未有名。或云寻被掘,凡此二陵皆为伪葬。石勒、虎自别葬于深山。而石勒母亲王氏死后,因惧怕政敌来盗毁坟冢,也采取了秘葬的方法。南燕皇帝慕容德死后,其出葬方式为“乃夜为十余棺,分出四门,潜葬山谷”,使后人“竟不知其尸之所在”。

网络配图

关于秘葬,最神秘的故事莫过于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诸葛孔明了。

相传诸葛亮因为魏延夜闯,延寿之法被破坏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遗书后主刘禅,嘱其在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对于这位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的丞相的最后遗言,刘禅岂能不遵?于是他命四个关西壮汉,抬着他的棺一直往南走。这四个汉子抬了一天一夜后,终于体力不支,

但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四个人商议后,将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回去后,他们报告刘禅,说将丞相棺掩埋于杠断绳烂之处。刘禅听了报告后觉得不对劲,怎么

这么快就会杠断绳烂呢?于是将四个人抓起来严加审问。四壮汉经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认。刘禅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四人杀死。但是,四壮汉被杀后,世人就再也

不知道诸葛亮的葬地了。

这个故事至此就该结束了。但是后人为了渲染诸葛亮之机智,认为这一切都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因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后蜀国必为司马氏所灭,而蜀国灭亡后司马氏必来挖他的坟墓,所以他在死后“导演”了这出戏剧,以保自己死后的安宁。

标签: 姜维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法正时代还没当丞相的诸葛亮在蜀中真的地位低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

    首先需要肯定,在三国正式宣布成立之前,不仅是刘备一方,曹操、孙权等方亦然,他们领导核心的正式官衔和实际权力,是存在着差别的。只从表面官衔考察,是不能探求历史真实的。当时曹操一方,实力最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是实际的君主,汉献帝则是他手里的招牌。但曹操决心作“周文王”,不愿意公开篡汉,把开国之君的名

  • 关羽失荆州不是因为大意三大致命硬伤气哭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诸葛亮

    关羽失荆州,他性格中藏的三大致命硬伤让诸葛亮也无能为力中国有一句成语:“大意失荆州”,很多英雄用这句话来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做辨解,说:我本来是行的,仅仅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没注意到这微小的细节问题,才造成了工作被动乃至失败。或是因为一个小数点,或是因为记差某个字,或偶尔用错某个人,等等,真是千古遗恨

  • 解密三国:诸葛亮智谋过人最后却为何没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当我们对一个人心存期待的时候,往往也是情绪最为敏感的时刻。”一个人被夸的非常厉害,但后来被发现并不是传言中的那么回事,这时总有些人会走极端而反过头来否定他的一切。这是一件比较悲剧的事情。但它真的就发生我们身边,基于那种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逆反心理。大家既为打破传说而感到欣喜,也为曾经的被欺骗而感到愤

  • 蜀汉丞相诸葛亮长伴君侧 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不仅智商超群,而且在刘备的大业成功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料事如神,智商高,情商也高,就成为诸葛亮最明确的标签。但是在刘备有生之年,有关羽、张飞,还有赵云的忠心护主,并没有很好机会独立。网络配图可是在刘备死了之后,一个无能的后主刘禅,也让诸葛亮更加辛苦的奋

  • 诸葛亮用人的得失:多用赵云为何不提拔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云

    一直到《三国演义》发展到将近三分之一,诸葛亮才在铺垫中登上舞台。如果说此前的三国中充满了战、诈、计、策,到了诸葛亮出场,才开始进入到谋和算的新高度。《三国演义》开始时,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将在赵云迅速加入后已经得其三。然而这个强大的军事核心组合除了对黄巾军有不

  • 诸葛亮被气死背后的无奈:因过度劳累引发疾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

    “说穿了,诸葛亮的死,和周瑜、王朗一样,最终都是死于一个‘气’字。由于心理失控,以致顽疾缠身,只不过他心理失调的过程比周瑜、王朗长一些罢了。”而这个能气死诸葛亮的最大凶手当然就是老奸巨滑的司马懿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千百年来,不少人为诸葛亮这颗“彗星”五十四岁便离开

  • 揭秘诸葛亮的墓穴为什么从来都没有被碰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

    古代盗墓之风盛行,帝王将相的陵墓大多是“十墓九空”,他们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而死后却遭侵犯曝尸荒野。然位于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从下葬至今日1800余年来从未被盗掘过,是何原因使它躲过了历代盗墓贼的黑手?诸葛亮的武侯墓千年来未被盗掘的原因主要有四,具体如下:网络配图原因之一,诸葛亮神机妙算,计谋多端。历代

  • 少年时代诸葛亮的命运竟曾悬于曹操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走出茅庐之前,和曹操似乎没什么交集,然而,少年时代诸葛亮的命运也曾悬于曹操之手。这还从得从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谈起。那一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为避战乱,居住在山东琅琊一带,其实也就是诸葛亮的家乡。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去迎接曹老太公。徐州太守陶谦派部下阴平去护送。当时曹家的辎重有一百多辆车

  •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什么斗不过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其实却不然。通观《三国演义》,论智慧,论兵法,论谋略,诸葛亮虽然都远胜于司马懿一筹,他不仅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让司马懿兵退三十里,即便是身后也能让“死诸葛”吓倒司马懿的十万雄兵。但是最后诸葛亮却没有斗得过司马懿,致使蜀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每一

  • 诸葛亮的一身本领 大多因为娶了一个好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

    提到黄硕,几乎没有谁认识,但是一提到他老公,大家都会知道,诸葛亮,号称卧龙,得之可得天下。一个小小的草鞋匠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完成草根逆袭,与大军阀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而黄硕,正是这个男人的妻子,并且教授了诸葛亮很多本事。网络配图黄硕,又名黄月英,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黄承彦以黄月英有才干向诸葛亮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