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能不能收拾法正

法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能不能收拾法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35 更新时间:2024/2/14 8:50:27

很多人都不了解法正和诸葛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代名相,不仅在军事指挥上聪慧如神,对蜀国的治理上也是功绩斐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整顿蛮族军队,各种军械物品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科学教育非常严格,奖罚分明。”这评价相当高,据说,蜀国在他的治理下都达到了“吏不容奸,道不拾遗”的地步。

那么,他真的是一个执法如山的执政者吗?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即使是诸葛亮,也有自己的缺点。所谓无恶不惩,更多的还是针对普通人,假如遇到了如法正这样的硬茬,诸葛亮不但不敢触碰,还会不遗余力地为其辩护。

据史书记载,法正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股肱之臣。虽然,他们两人性格、兴趣不同,但是,双方却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主要负责留守后方、物资保障,角色类似于萧何;法正主要负责随军征讨、出谋划策,角色类似于张良

当年,刘备在称帝后不久,便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东下攻伐孙权,但在猇亭之战中,不仅败给了青年将领陆逊,将“家底”输得精光,还差点遭受被俘虏的耻辱,可谓晚节不保。当诸葛亮听闻汉军大败的消息后,曾极为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那么,这个法正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法正,字孝直,原刘璋部下,在刘备包围成都时劝刘璋投降,后与刘备一同攻取汉中,也曾妙用计谋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用小聪明,很多时候有奇效,因此,深受刘备的重用。建安24年,刘备成为汉中王,册封法正为护国将军、尚书令。次年,法正逝世,享年45岁,被追封谥号翼候,是当时唯一一位拥有谥号的大臣。

建安19年,刘备攻下益州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他的权力一时之间变得非常大。按理来说,权力越大越要为人谦敬,气量超人才是,但是,他却是“一餐之德,睚眦之怨”都要报复回来,经常杀人。有人将这一情况告诉了诸葛亮,想寻求他的帮助。

亮答曰: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按诸葛亮的说法,法正对国家的功劳大,他是可以随心所欲杀人的,对待大英雄的法则怎么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呢?更何况,法正本身就是国家法律的制定者。

公元214年,法正与诸葛亮、刘巴等五个人一同制定了蜀国的法律《蜀科》,法正之所以屡次以身试法,而诸葛亮依然庇护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法律是他们制造出来为自己服务的工具,怎么可能用它去伤害自己呢?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以下原因:

第一:法正功劳大,地位高,又很有才能,诸葛亮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撼动他。法正曾经跟随刘备在六年间拿下了益州,要知道,当时刘邦虽然名义上占领了荆州七个郡,但有三个郡其实是曹操的,而且,刘备后来还被迫将桂阳、长沙、零陵三个郡还给了孙权,实力是大大的衰弱了。

但这时候,攻占益州得来的十个郡却大大增强了他的实力,使得地盘和士兵数量都得到了大大提升,为后来他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二:法正是从刘璋手下投靠刘备的,而刘璋本身就掌管益州,所以,法正便有了代表原益州旧统治集团的意味。在刘备刚刚上位地位不稳的情况下,只有团结以法正为代表的旧势力,共同对付孙权和曹操,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种局势下,估计刘备都不敢轻易动法正,更别说是诸葛亮了。

第三:法正深受曹操的喜爱和敬重,《三国志》中曾载“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说到底,诸葛亮也不过是个打工的,老板都看重感激的人,他又敢说什么呢?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孙盛曾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给予过这样的评价:“夫威福自下,亡家害国之道,刑纵于宠,毁政乱理之源,安可以功臣而极其陵肆,嬖幸而籍其国柄者哉?”大体是极为批判的。

不过,我倒认为诸葛亮不敢惹法正,是有很多深层次的复杂原因。因为,无论是法律、军事还是战争,都是为一统天下、匡扶汉室服务的。此外,诸葛亮最大的人生目标莫过于此,这样想,自然就能理解他的做法。

再者,其实诸葛亮并不是不想收拾一下法正,只是自身力量不够,当时的天下大势不允许罢了!不然,以法正气量极小的性格行为,刘备是不可能托孤于他的,甚至,有可能是为了刘禅对法正下手。因为,刘禅性格懦弱,他必须除掉法正才能杜绝隐患。

只是法正死得过早,而刘备在第二年才登上帝位,所以,他没机会下手罢了。此外,诸葛亮也没有机会和法正争夺蜀的统治权,不然,鹿死谁手还真是个谜!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标签: 诸葛亮法正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发明的三件武器 对付孟获的奇珍异兽失传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发明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的发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隆中对中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论断,辅佐刘备建立蜀汉霸业,当时的格局也确按照了他三分天下而发展,可见诸葛亮长远的政治眼光。在军事上,他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五出祁山,北上伐魏。充分的体现

  • 刘备执意发动夷陵之战 诸葛亮为什么不阻止也不随军出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夷陵之战,蜀国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陵之战是蜀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蜀汉方面损失了数万精锐军队,连带着一大批优秀的蜀汉军事将领都纷纷阵亡,从此导致蜀汉一蹶不振,人才凋零。而令人不解的是,刘备一意孤行决定发动夷陵之战时,蜀汉朝廷的文臣武将纷纷表示反

  • 诸葛亮当初如果跟随曹操 诸葛亮的成就和地位会不会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曹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诸葛亮如果追随曹操,他的成就肯定会低很多很多,官职和历史地位也会低很多很多!诸葛亮投靠曹操,时机不对。诸葛亮年纪比曹操小的多,等他出山的时候,曹操早已统一北方,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他的身边,围绕着一大群文

  • 诸葛亮重用马谡街亭失守,事后启用文盲大将延续蜀汉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马谡,王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大将王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古今第一完人,智慧与品德的化身。他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一个千古悖论——才重要,还是德重要?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说明德才兼备更加重要。因此,后人称赞他: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

  • 诸葛亮明知“益州疲弊”,为何还要三番五次地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何评价诸葛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我国古代最有智慧的人,相信很多人会想到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作为"武庙十哲"的一员,诸葛亮在汉末乱世可谓十分出众,战略上,他制定三分天下的目标,为迷茫的刘备提供了奋斗方向;政治上,他治理蜀地多年,事

  •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马谡又守住街亭 蜀汉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马谡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马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末期,诸葛亮的北伐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人认为,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信心最足的一次,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次。如果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取得了成功,马谡成功守住了街亭,对于蜀汉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

  • 诸葛亮火烧曹军三十万兵马都不为所动 为何火烧三万藤甲兵会如此惊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藤甲兵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藤甲兵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战争中必有伤亡,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当年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辅佐刘备赢得大大小小的战役。诸葛亮也是一个相信有天理循环的人,所以当年火烧藤甲兵的时候,也于心不忍。认为这样有损阴德,必折阳寿。当年赤壁之战火烧曹军三十万兵马都

  • 盘点古代历史上那些著名谋士,诸葛亮必须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三国

    第五名:十二奇策,乱世英才荀公达。荀攸,字公达,三国时期曹操的谋主,曹魏集团前期的一号决策人物。在曹操创业的前期,有两个人在支持着他的军事行动,其一便是郭嘉郭奉孝,郭嘉奇谋百出,但英年早逝,郭嘉之后,负责曹魏集团军事策略谋划的便是荀攸,其才能不在郭嘉之下,一生出谋划策十二道,官渡之战就是在荀攸的谋划

  • 刘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人宽厚的诸葛亮为何要害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刘封

    还不知道:诸葛亮和刘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魏将徐晃在孟达的帮助下,率军攻打东三郡,结果蜀将刘封战败,丧师失地,被迫逃回成都。可是刘封没有得到刘备的谅解,反而被“义父”赐死。在刘封之死这件事中,诸葛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刘备正是听了他的建议,才

  • 揭秘诸葛亮的隆中四友,他们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诸葛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为密友。这四位密友,除徐庶外,在演义中都没有多大的戏份,那这四人在历史上,后来各自的发展如何?一、徐庶徐庶在曹操南征荆州时,因为老母被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