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陵墓发现了一物 证明了杠断绳烂可能是真的

诸葛亮陵墓发现了一物 证明了杠断绳烂可能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06 更新时间:2024/2/14 8:50:47

诸葛亮陵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恐怕都有一种感觉:这本书颇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名为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实则成为“卧龙”诸葛孔明的“个人秀场”,通读全书,书中的灵魂人物非他莫属!

其实这也难怪,《三国演义》作为小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诸葛亮的神奇之处,但真实的诸葛亮其实也不妨多让!

据《三国志》所载:“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单看这众多的头衔,就知道诸葛亮极为不凡,更为难得的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丝毫不居功自傲,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正如钱穆所言“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下面我们简单的梳理一下诸葛亮的一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诸葛氏本是琅琊望族,但到诸葛亮这一代时,已有家道中落的迹象,诸葛亮父母早亡,跟随身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逝世后,诸葛亮便隐居隆中,表面上一副不问世事,世外高人的样子,实则心高气傲,自比管仲乐毅,密切关注天下大势。

公元201年,刘备败于曹操,投奔荆州刘表,期间因徐庶举荐而得知“卧龙”之名,为此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屈尊下问,诸葛亮看刘备颇有诚意,便与其商讨天下大势,建议刘备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刘备对诸葛亮的眼光大为叹服,请其出山共襄盛举,诸葛亮欣然应允,他“三分天下”的伟大战略构想便是名传后世的《隆中对》。

刘备得诸葛亮相助,犹如鱼儿得到水,从此走上了“三分天下”的霸业!

诸葛亮出山之时不过二十七岁,在之后的岁月中,他先是代表刘备与孙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使得曹操实力大损,引军北还,一时难以南下,这就给了刘备发展的时间,接着他又帮助刘备通过益州之战、汉中之战定鼎荆益。

到公元217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时,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诸葛亮“吹下的牛皮”已然实现了一半!

正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吕蒙白衣渡江,斩杀关羽,夺取荆州,刘备怒火攻心,于公元221年率七十万大军攻打孙吴,结果兵败夷陵,刘备大受打击,一病不起,于公元223年与世长辞,临终前托孤诸葛亮。

刘备逝世后,刘禅登基,诸葛亮为完成刘备遗愿,苦心辅佐刘禅,并先后发动五次北伐,最后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虽死,却给后人留下一个千古谜题——他的墓葬究竟在何处

据《三国志》所载,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即可,不需多余的陪葬物,但在民间野史中,诸葛亮在临终前曾给刘禅留下密信,信中嘱咐刘禅在他死后,将其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刘禅向来尊重诸葛亮,自然要完成其临终心愿,便命四名壮汉抬棺向南走,告诫他们杠断绳烂之时,就将诸葛亮棺木就地埋葬,四人抬棺一直向南走了三天三夜,结果杠未断绳也未烂,四人精疲力尽,不想再走,便商议将诸葛亮棺木就地埋葬。

然后回去禀报刘禅已经将诸葛亮棺木掩埋于杠断绳烂之处,刘禅心生疑惑,命人严加审讯,结果四人全都毙命,自此,谁也不知诸葛亮究竟葬于何处!

长久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种说法争议不断,不知哪个为真,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武侯墓的出土才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专家发现了诸葛亮的墓穴,破解墓中的层层机关后,专家们终于进入了主墓室,结果主墓室正中间只有一把扇子,其余陪葬品不过就是一些衣服和普通的器具,专家通过墓志铭得知这只不过是诸葛亮的衣冠冢,其真实墓葬并不在此处!

人们早就怀疑诸葛亮学究天人,运筹帷幄,必然会妥善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不可能随意泄露自己的葬身之地,如今看来,“杠断绳烂”之说很有可能是真的,就连专家都惊呼诸葛亮果真没骗我们,谁也找不到他的墓葬!

小结:

“杠断绳烂”之说看起来不太靠谱,甚至有些“封建迷信”,以讹传讹的意味,但深究之下,其实还是有几分可信之处的,古人讲究“入土为安”,都不希望有人打搅自己的长眠之地,诸葛亮智谋过人,当然会对身后事有些安排,所谓的“杠断绳烂”有些不靠谱,但诸葛亮恐怕是算准抬棺的四人会将其随意埋葬,而刘禅杀抬棺四人恐怕也是诸葛亮授意,这样一来,就没人能够找到他的真实墓葬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诸葛亮蜀汉

更多文章

  • 法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能不能收拾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法正

    很多人都不了解法正和诸葛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代名相,不仅在军事指挥上聪慧如神,对蜀国的治理上也是功绩斐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整顿蛮族军队,各种军械物品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科学教育非常严格,奖罚分明。”这评价相当高,据说,蜀国在他的

  • 诸葛亮发明的三件武器 对付孟获的奇珍异兽失传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发明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的发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隆中对中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论断,辅佐刘备建立蜀汉霸业,当时的格局也确按照了他三分天下而发展,可见诸葛亮长远的政治眼光。在军事上,他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五出祁山,北上伐魏。充分的体现

  • 刘备执意发动夷陵之战 诸葛亮为什么不阻止也不随军出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夷陵之战,蜀国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陵之战是蜀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蜀汉方面损失了数万精锐军队,连带着一大批优秀的蜀汉军事将领都纷纷阵亡,从此导致蜀汉一蹶不振,人才凋零。而令人不解的是,刘备一意孤行决定发动夷陵之战时,蜀汉朝廷的文臣武将纷纷表示反

  • 诸葛亮当初如果跟随曹操 诸葛亮的成就和地位会不会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曹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诸葛亮如果追随曹操,他的成就肯定会低很多很多,官职和历史地位也会低很多很多!诸葛亮投靠曹操,时机不对。诸葛亮年纪比曹操小的多,等他出山的时候,曹操早已统一北方,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他的身边,围绕着一大群文

  • 诸葛亮重用马谡街亭失守,事后启用文盲大将延续蜀汉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马谡,王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大将王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古今第一完人,智慧与品德的化身。他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一个千古悖论——才重要,还是德重要?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说明德才兼备更加重要。因此,后人称赞他: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

  • 诸葛亮明知“益州疲弊”,为何还要三番五次地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何评价诸葛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我国古代最有智慧的人,相信很多人会想到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作为"武庙十哲"的一员,诸葛亮在汉末乱世可谓十分出众,战略上,他制定三分天下的目标,为迷茫的刘备提供了奋斗方向;政治上,他治理蜀地多年,事

  •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马谡又守住街亭 蜀汉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马谡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马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末期,诸葛亮的北伐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人认为,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信心最足的一次,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次。如果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取得了成功,马谡成功守住了街亭,对于蜀汉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

  • 诸葛亮火烧曹军三十万兵马都不为所动 为何火烧三万藤甲兵会如此惊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藤甲兵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藤甲兵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战争中必有伤亡,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当年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辅佐刘备赢得大大小小的战役。诸葛亮也是一个相信有天理循环的人,所以当年火烧藤甲兵的时候,也于心不忍。认为这样有损阴德,必折阳寿。当年赤壁之战火烧曹军三十万兵马都

  • 盘点古代历史上那些著名谋士,诸葛亮必须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三国

    第五名:十二奇策,乱世英才荀公达。荀攸,字公达,三国时期曹操的谋主,曹魏集团前期的一号决策人物。在曹操创业的前期,有两个人在支持着他的军事行动,其一便是郭嘉郭奉孝,郭嘉奇谋百出,但英年早逝,郭嘉之后,负责曹魏集团军事策略谋划的便是荀攸,其才能不在郭嘉之下,一生出谋划策十二道,官渡之战就是在荀攸的谋划

  • 刘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人宽厚的诸葛亮为何要害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刘封

    还不知道:诸葛亮和刘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魏将徐晃在孟达的帮助下,率军攻打东三郡,结果蜀将刘封战败,丧师失地,被迫逃回成都。可是刘封没有得到刘备的谅解,反而被“义父”赐死。在刘封之死这件事中,诸葛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刘备正是听了他的建议,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