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卧龙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

揭秘:卧龙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80 更新时间:2024/2/10 9:19:57

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统兵无功导致几次伐魏失败,这乃是为官为相之忌。但诸葛亮对蜀汉忠心不二,真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说诸葛亮只能说是忠臣,而非千古名相。诸葛亮是英雄,他自称才比管仲一点儿也不过分,但是他也有很多问题,有些是个人性格造成的。然而一个高大的英雄的背影也是高大的,尽管是背影。后来,诸葛亮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诸葛亮在刘备打下的江山中功不可没,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最后因为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才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推崇。

网络配图

但是作为一个名相,诸葛亮并没有领导才能,事必躬亲就是说诸葛亮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而这并非一个好的领导者所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会知人善任,并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在唐代赵蕤的《长短经》上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的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这是教导人们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要事无巨细都要一个人去完成。所以说,会办事的人只是办事的人,而会使用人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此外,西汉著名丞相陈平说过:“……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隆中对策,能够显示出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但是作为丞相,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证明他个人能力比较强。因为作为丞相还要学会正确授权、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还要适当地有一些野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繁荣昌盛。诸葛亮是否将这几条规则做到位了呢?

1,正确授权

一个高级领导人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大问题上,而不应该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领导者要懂得正确授权,而诸葛亮却偏偏不懂这个。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且多才多艺,工作勤勤恳恳,每日早起晚睡,处事过于谨慎,凡事不假他人之手、亲力亲为,“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致积劳成疾。每次出征,诸葛亮也都是亲自领兵,有些事情要经过自己再三考虑才做出决定,对于军中、朝中一切大小事务都亲自打理。虽然这是鞠躬尽瘁的典型,但他却将至关重要的一点给忘记了,那就是没有使下属的才能得到发挥,进一步导致整体的力量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无心之过!

连捧诸葛亮不遗余力的《三国演义》都会露出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话来。何也?诸葛亮一生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不注重培养人才,结果造成了蜀国后期处于人才严重不足的境地,这一点确是诸葛亮的一大失误。虽然他本人是雄才大略,但是并没有为蜀国培养几个有用的人才,“五虎上将”也只不过是历史罢了。自此后,没有可用之人了。诸葛亮不明白,其实栽培人才是领袖最重要的工作。此外,诸葛亮还不善栽培人才。诸葛亮掌权二十七年,特别是在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不管朝中政事大小都交由诸葛亮判决。然而二十多年中,诸葛亮并不能栽培出蜀国的人才来。蜀国人才凋零是很明显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主将仍然是老将赵云、黄忠等。

网络配图

后来,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探问,司马懿只是回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的琐事。使者回答:“诸葛亮每天都早起晚睡;并且处分在二十鞭以上,就要他亲自批示;所吃的饭菜还不到几升呢!”就在月底,诸葛亮死于军中。正是由于诸葛亮的亲力亲为,才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倘若诸葛亮懂得授权的方法,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又一次犯了错误。诸葛亮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只看到和自己相同人的长处,对于那些不甚完美的人,觉得把自己的所学传于他们全部是浪费。诸葛亮忽略了一点,人再完美,也有不如他人之处;人再无用,也有过于他人之处。诸葛亮的这种授权方法只会导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比较明显的一次就是马谡“失街亭”。刘备在世的时候,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刘备善于识人,马谡作为一个高级参谋是很合适的,但是作为一个将领不合适;而诸葛亮认识不到这一点,也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终于大败在街亭。

2,具有一定的野心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成为“千古名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忠心了,一点野心都不具备。眼看天子那么懦弱也不取而代之,这就是陷国家于不仁不义之中。作为一个丞相,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国家兴亡,而不是自己的名誉,况且刘备临死托孤时就告诉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的话是真是假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明显了。这样一来,诸葛亮若执政的话也是光明正大的,也不算是篡权夺位,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像司马懿一样,也可先不谋反,但是把朝中大权先揽在自己的手里,以国家为主,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作为一个丞相应当做的事情,可诸葛亮却一直都没有这么做。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刘备死之后蜀国竟然没有乱?原因很简单,蜀国只要有诸葛亮在就不会有篡权夺位之说。毫不客气地说,上自全朝文武百官、甚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他们都知道,诸葛亮才是蜀国昌盛的关键,而不是刘备;只要诸葛亮不死,蜀国就肯定不会灭亡,由此可见诸葛亮在蜀国地位之高。可是,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礼遇还历历在目,孔子先师的教诲还萦绕心中,这让诸葛亮怎样也狠不下心将“扶不起”的阿斗废掉而自立为王。尤其是刘备死前还叮嘱他可以取代阿斗,面对先王的大仁大义,诸葛亮更是没有了篡位之心。

和人家司马懿相比较起来,诸葛亮算是“傻”的多了。司马懿知道天子软弱无能,怕魏国会在曹睿的手中毁于一旦,为了忠于曹操和曹丕,他就起了叛逆之心。虽然在有生之年没有封王,却早已建立根基,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将朝政大权独揽于手,让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兵遣将,让魏国能够强盛起来。而更绝的是,他没让自己留下一个篡位的骂名。虽然司马懿在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时从来没有赢过,但在其他事情的处理方面却远胜于诸葛亮。而诸葛亮自己也说过司马懿是一个在战场上不可多得的对手。可以肯定的是司马懿这种“野心”还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司马懿先说到此,我们言归正传,接着来谈诸葛亮。也正是由于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才使蜀国彻底灭亡。刘禅的被俘、蜀国的灭亡,虽然是在诸葛亮死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诸葛亮是难辞其咎的,应负有相当责任。

网络配图

当初,诸葛亮拟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统天下的远大恢宏的战略理想最终成为一场空梦。非但没有统一中原,反而是连他亲自辅佐创立的蜀国也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是蜀国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剧!同时,诸葛亮也有负刘备的托孤之重。看来,诸葛亮在这三个方面的确存在着严重问题。尽管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发明家,但这些只能体现出他只是一个千古忠臣而已,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千古名相。在诸葛亮生命的晚期他可能意识到了自己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力,于是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授于姜维,只可惜诸葛亮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已经为时过晚,加之后主刘禅昏聩无能,蜀国气数已尽,仅凭姜维一人苦撑危局已是于事无补,最终蜀国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在曹魏大军攻陷成都时,诸葛亮之子、之孙挺枪力战曹军,父子二人双双战死疆场。可叹诸葛武侯祖孙三代、一门忠烈全部为国捐躯。悲哉诸葛亮!壮哉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古人创造“哆啦A梦”: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木牛流马

    导读:对小时候印象深刻的动漫非《机器猫》莫属了。现代称为哆啦A梦,它是一只可以帮助大雄解决问题,还能满足他愿望的机器猫。然而,哆啦A梦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我国古代,也存在了如此多才能干的“哆啦A梦”。网络配图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王朝,巧匠偃师向周穆王进贡的歌舞机器人可算是“哆啦A梦”的鼻祖。它虽乃木头所

  • 诸葛亮七擒孟获或是“七请”:以盟友身份邀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走过哪些地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否确有其事?为弄清诸葛亮南征相关历史谜题,自2011年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凉山州博物馆重走南征路,耗时三年,行程四万里。网络配图据悉,此次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是全国首次。昨日上午,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

  • 千古第一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选择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千古第一相诸葛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前病逝,临死前,他为了保全蜀国实力,安排诸军撤退。诸葛亮经过慎重考虑,召集杨仪、费祎、姜维安排撤退事宜。诸葛亮临终托付的人中,有杨仪,却没有魏延,结果待诸葛亮死后,魏延不愿撤退,杨仪以谋反罪诛杀魏延。然而杨仪本人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回成都后并没有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由于多次

  • 他是曹操最器重的人可与诸葛亮媲美但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嘉

    郭嘉,字奉孝。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三国争雄,英雄辈出。对于各路英雄来说,拥有高明的谋士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成

  • 解析刘备托孤之谜:并非真心让位于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解析刘备托孤之谜

    危难之际:刘备的遗产《三国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和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一样,相似的地方极多:“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而更出奇相似的是,两人一样经常打败仗,一样的

  • 三国十大忠心良将 第一竟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良将

    导读:忠诚是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的品质。古代行军打仗,下属的忠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三国时期涌现一大批智士、良将,但是论到忠诚度,谁才是对主公最忠心的人呢?NO10董承董承受血衣带诏,在曹操剿灭吕布,权势正大的时候临危受命,组织“七义灭曹组”,最终事情败露,慷慨就义。但他时任车骑大将军,理应出头。

  • 褪去“神话”光环 揭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导读:我们了解诸葛亮大多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治国有方,料事如神,但小说毕竟有太多虚构成分,鲁迅就曾有“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的评论。那么,让我们褪去他的“神话”光环,作为“凡人”的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真实的“三顾茅庐”有关诸葛亮最出名的典故就是三顾茅庐了,还原真实的诸葛亮,首先要从他的

  • 为何姜维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

    导读:诸葛亮也算是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并且在他死后还找了一个好的接班人,继续为刘备卖命。这个接班人就是姜维,诸葛亮为什么选他呢?网络配图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朝中大权有诸葛亮掌控。因为北伐支持者甚少,所以诸葛亮内心忧惧,曾经两次给后主刘禅上表,阐述北伐的意义。诸葛亮在慢慢寻找着继承人,谁能够承

  • 诸葛亮砍断青石!宝泉涌出救回千万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青石弯山山峦起伏,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很久以前,有一座以青石弯山紧紧相连的小山,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率兵到过此山,在此扎过营盘,故名诸葛寨山。有一日,夕阳西下,只见一支溃败的骑兵奔驰而来,后面的追敌也尾随而至。网络配图前面的那支军队原是诸葛亮所率的骑兵,他们快马加鞭,很快就占领了地势险要

  • 另眼看三国人际关系 诸葛亮放任终害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放任终害关羽

    《三国志》评价张飞、关羽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系,因为关羽并不十分买军师账的。孔明的联吴方针,他执行不力,就是一证。虽然关羽远在荆州,但这个人从来未把自己的地位摆正。马超投蜀以后,为解决益州问题立下功勋,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