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丕本有机会灭掉东吴,他为何没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呢?

曹丕本有机会灭掉东吴,他为何没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716 更新时间:2024/3/14 19:26:56

曹丕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220年十月,曹操之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建立曹魏政权,自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历经六十年的战乱,直到280年,西晋灭掉东吴,三国时期才彻底结束。其实,在三国初期,曹丕是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来灭掉东吴,结束三国纷争,可是他却没有把握住机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偷袭荆州,吴蜀绝交

事情还得从219年说起,关羽率军北上,包围了樊城、襄阳。此时,东吴的孙权却采纳吕蒙的建议,率军偷袭关羽后方,夺取了荆州地区。之后,关羽兵败被杀,直接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荆州对于蜀汉而言至关重要,刘备闻讯后大怒,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要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可是由于曹丕称帝,刘备暂时延缓了东征的步伐。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依然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政权,随后发兵。孙权在夺取荆州后,担心刘备会发兵报复,积极整军备战,同时还派人向曹丕称臣。其实,孙权是担心腹背受敌,在受到刘备方面的攻击时,害怕曹魏方面来个落井下石,所以孙权希望以向曹魏称臣的方式,来换取北部防线的安全。

二、刘晔献计,曹丕失策

当东吴的使者抵达洛阳后,曹丕非常高兴,满朝文武也向皇帝称贺。不过有一个人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刘晔。首先,刘晔向曹丕解释了孙权称臣的原因,“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

接着刘晔建议,“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也就是说,刘晔力主出兵,与蜀汉配合,一起消灭吴国。不过,曹丕却没有同意,“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

三、三路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起兵伐吴时,吴国将主力部队用来对付蜀军,这对曹魏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曹丕却错失良机。东吴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后,孙权拒绝向曹魏派出人质,双方关系破裂。曹丕大怒,决定兴兵伐吴,此时刘晔又站了出来,这次他表示反对,“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促”。

但曹丕不予理睬,还是调集了三路大军,讨伐东吴。结果在江陵之战中,吴将朱然固守城池,击退曹魏数万大军的攻击。其他两路魏军也遭到了失败。最终这场伐吴之战进行了六个多月,以魏军的失败告终。由此可见,曹丕虽然成为皇帝,但他的见识远不及曹操,也不能正确听取大臣的建议,丧失了终结三国的绝佳机会。

标签: 曹丕曹魏

更多文章

  • 曹丕,一个活在父亲光环下的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曹魏

    对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魏武帝曹操可以说是天下闻名,在三国那个乱世,曹操凭借一己之力,统一了整个北方,其军事和政治能力有目共睹,所以说起三国时期的魏国,人们第一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没办法人格魅力太强大),但殊不知,魏国的开国皇帝其实是曹操的儿子曹丕。而

  • 魏文帝曹丕采取了两大举措,为何却落为笑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曹魏

    说到魏文帝曹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众所周知,曹魏承汉而立国。魏文帝曹丕作为魏国的开国皇帝,在继位不久后,便以东汉为鉴,而特意采取了两大举措。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曹丕至死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措却沦为了后人的笑柄。具体而言,曹丕以东汉为鉴而实行的两

  • 盘点曹丕逼死的那些魏国名将,都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三国

    纵观曹魏历代帝王,论气量狭小,曹丕可谓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众所周知,曹丕为人极为刻薄,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事后还经常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故而,以这样的性格而继位称帝的曹丕,往往逼死了许多人。基于此,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被曹丕逼死的魏国名将。关于这一问题,后人往往都会想到作为

  • 三国魏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丕:《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是在一次伐吴阅兵之时,盛大场面激起了曹丕的豪情壮志,让他充满了无比的自信,萌生了一种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渴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品全文浮舟[1]横大江,讨[2]彼[3]犯[4]荆虏[5]。武将齐贯甲[6],征人[7]伐[8]金鼓[9]。长戟[1

  • 曹丕让曹植写一首《死牛诗》,却没七步诗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植,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植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古代,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少人为了能够成为皇帝,开始了尔虞我诈的斗争,就连亲情,也逐渐开始显得冷漠。而魏国的开国天子曹丕,他为了继承权,也不顾一切的想要开始铲除对手。曹丕继承曹操爵位,多少有些巧合的意味

  • 揭秘:曹丕曾三次拒绝登基的背后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丕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献帝刘协算是我国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之一了,他当初一登基,就成为了董卓的傀儡。在他的一番努力之下,好不容易赶走了董卓,又弄来了更加老奸巨猾的曹操。可以说,汉献帝的一生都没有当过真正的皇帝,他从来没有享受过皇权,

  • 三国时期文学家魏文帝曹丕:《燕歌行二首》原文及创作背景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燕歌行二首》

    《燕歌行二首》是魏文帝曹丕的诗作,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是言情的名作。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完整的七言诗,虽然它句句用韵,还存在用韵单调的缺点,但是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

  • 三国时期文学家魏文帝曹丕:《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陌上桑》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本诗是以汉乐府为题的后代创作,内容上较著名的“秦罗敷”篇变化较大,作者为魏文帝曹丕。作者通过对行军中的恶劣环境,以及征夫朝不保夕的命运的描述,控诉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

  • 三国时期文学家魏文帝曹丕:《芙蓉池作》创作背景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芙蓉池作》

    《芙蓉池作》是魏文帝曹丕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述了芙蓉池畔的优美夜景和作者的怡悦心情。此诗反映了当时诗风的某些重要变化:如写景成份的增多,对仗句的使用,辞藻的华丽,景象的壮观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署

  • 曹丕继位真的是用尽手段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丕,曹操

    你真的了解曹丕继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乱世三国的真正开启时代是在曹丕称王之时。而不是人们意义上的曹操、孙权、刘备的时代。曹丕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个子承父业的开国皇帝。也许这个说法很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在曹操的那个年代,他的政治生涯已经走到了顶峰。在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不甘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