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秘:夷陵之战前曹丕为何不联蜀伐吴?

探秘:夷陵之战前曹丕为何不联蜀伐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74 更新时间:2024/2/13 1:55:14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是蜀汉刘备集团对东吴大规模的战役,它是中国史上一次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在这场战役中有一点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曹魏集团为何不战前联蜀伐吴而是在战后伐吴呢?

公元222年,刘备亲自率军和陆逊对峙于夷陵道。陆逊坚守不出,刘备找不到战机,到了六七月,天气炎热,刘备就把军队结营岸边的林木中乘凉,首尾据说连营七百里。陆逊找到机会,火烧连营,刘备大败,一路向西溃逃,蜀军伤亡惨重,得赵云断后,蜀军才缓过神来。当时,陆逊并未乘胜追击,他认为若吴军深入追击,曹丕就会乘机袭击东吴,于是提前退兵,防备魏国。

网络配图

这时,我们不禁有了疑问,夷陵之战前,曹丕为什么不联合蜀汉伐吴?

战前,孙权曾派使者出使魏国,向曹丕称臣。谋士刘晔劝曹丕道:“主公,现在刘备为关羽报仇,盛怒出兵,若知道我们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所以,主公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

刘晔分析的没错,刘备当时已经被仇恨充斥,没有理智,根本不会去考虑什么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魏国在蜀出兵夷陵时,能够起大军,曹仁曹休张辽攻濡须,曹真,张合,徐晃攻南郡。则江东碧眼儿必然首尾不能相顾,虽有三个陆逊,又能救的了孙权的性命吗?这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备不听赵云等人的苦谏,执意出兵,战事一开,必然第一目标就是灭了孙权,此时,曹丕若出兵,刘备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这样蜀魏联盟可一战灭了孙权,孙权覆灭而魏强于蜀,对魏有利还是对蜀有利?

可惜的很,曹丕他还很严肃的回绝:“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于是按兵不动。

曹丕是真不知道厉害么?真不知道这是孙权的缓兵计么?

网络配图

非也,曹丕算的是政治账,而刘晔算的是军事账,当然打动不了曹丕。刘晔的看法不是没可能成功,但要冒风险,孙刘火并是曹丕求之不得的事,但曹丕突然横插一手可能会使孙刘看清厉害关系而再度联手,此时,孙刘并无损失,一旦醒悟对曹丕十分不利,曹丕不动手客观上阻止了潜在的危险。而孙刘火并必然两败俱伤,到时再出手也并非不可。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曹魏虽对吴蜀略有优势,但总体上还是战乱后的恢复阶段,相较而言治理内政恢复元气更重要,以中原对的实力,只要自己恢复元气就稳操胜券,不必冒险贪图一时的小便宜。

夷陵之战结束后蜀汉元气大伤,1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时,正是蜀汉最脆弱的时候。俗话说:趁人病,要人命,这时,要了蜀汉的命,合情又合理。曹魏马上联合东吴,简单交流下灭亡蜀汉后,如何平分蜀汉土地,然后,一路挥师汉中,一路和东吴联合,溯江而上,一举灭蜀,不是更好么?

然而,这时,曹丕不但没有对蜀汉的西线形成高压,相反,却从西线把骁将曹真调到荆州,接着,又悍然对战胜国东吴发动全面攻击,结果把孙权又推回了孙刘联盟的道路上。

曹丕这样决策,意图何在?

第一、

曹丕在孙刘两家开打前,其实是在东线囤积了大量的人马和物资的,因为,曹丕认为,刘备,当世之杰也,要对付江东一个碧眼儿,胜算很高,所以说,当时,中原的人,很是看不起江东的人,关羽就是一个典型,骂碧眼儿跟骂孙子似的。刘备占据着长江上游,亲统大军顺流而下,那原本就是势如破竹。三国末期,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说的就是这顺流的优势。也许,曹丕就这么分析着,确认刘备必定能战胜孙权,所以,提前把军力集结在东线和襄阳,只等孙权主力一败,立刻两面出击,攻打濡须和江陵,先把东吴吞了,回头再收拾蜀汉。等到刘备惨败,曹丕又料定东吴定然会深入蜀境,如此,则东吴后方空虚,可趁势夺取濡须和江陵,断了深入蜀地的东吴军马后路,大致东吴的结果就和关羽在襄阳毁败没什么两样,先胜后败。

网络配图

第二、

要君主权威,战前碧眼儿装孙子装的很到位,战后就不把他当回事了,当时天下虽三分,但孙权尚未称帝,孙权的反复是对自己君主权威的挑战。非得给孙权教训,杀鸡给猴看。(时曹丕篡汉刚两年)第三、

蜀汉虽败,但以孔明等人之才,挡魏、吴还是很有胜算的,何况蜀中险峻,轻易也打不进去,还白白地浪费物资。夷陵之战时,刘备更多的是败于自己的无知(曹丕在刘备夷陵扎寨时就料定刘败),而陆逊乃是新人,并没显示过人军事才华,致使曹丕误以为东吴无人,更坚定其用兵东吴的信心。

标签: 曹丕

更多文章

  • 揭秘:曹丕篡位后为何不杀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

    通看历史亡国之君没几个是有好下场的,但汉末的汉献帝就是个特例,他不但没有被杀反而受到礼遇,这是怎么回事呢?历史上曹丕篡夺了大汉政权,改国号为魏。不过对于亡国之君汉献帝,曹丕还是表现的比较宽容,那就是除了给汉献帝吃好的、喝好的,还让他做山阳公。所谓公是当时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中,公是第一位的。曹丕为何没

  • 张绣降曹八年后 竟被曹丕的一句话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绣

    张绣这个人很有意思。第一次投降曹操,因为曹操玩弄自己的婶娘邹氏,他忍不了,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连夜偷袭曹操的营寨,致使曹操损失惨重,不光折损了典韦这员猛将,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也在这场战役中挂了。杀子之仇,不共戴天,曹操当然恨张绣。但谁也没想到,过了两年,也就是199年,张绣又第二次降曹。网络配图张

  • 曹丕预言曹魏王朝短命 是晦气话还是豁达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丕

    曹魏王朝是个短命王朝,从曹丕称帝到曹奂逊位,只传了四十七年。网络配图称帝的第三年,曹丕在给自己营造坟墓时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列举战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甚至墓里的玉匣金缕也都被取出烧毁,骸骨并尽。所以他命令对自己进行薄葬,不封不树,也就是坟墓不起土堆,不植树木。网络配

  • 曹丕抛弃了四项重要政策 最终导致曹魏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丕

    说到曹魏的灭亡,就不得不提到曹丕的过错。作为魏国第一个皇帝,他改变了曹操的四大基本政策,最终导致了曹魏被司马氏篡权。1、曹操限制士族,曹丕过分信任士族士族是东汉中期以后兴起的一股强大势力。在汉末三国时期,士族已经是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其中的代表有袁绍家族、荀彧家族、司马家族、陈群家族等。袁氏的袁绍、袁

  • 曹丕对甄氏宠爱有加为何始乱终弃还杀了甄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丕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刘夫人和甄氏共坐皇堂上。曹丕进入袁府中,见到刘夫人和甄氏,甄氏害怕,把头伏在刘夫人膝上,刘夫人让人把自己手绑起来。曹丕问:“刘夫人为什么要这样?让你儿媳妇把头抬起来!”刘夫人捧起甄氏,让她抬起头来,曹丕看了一眼,见她美貌非凡,惊为天人。曹操知道了曹丕的心

  • 三国曹丕不杀汉献帝:难道是因为怕妹妹守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丕

    汉献帝虽然做了亡国之君,但是夺了他大权的曹丕对他还是很仁慈的,他可以继续吃香的喝辣的,还受封做了个山阳公,地位不小,也不知道曹丕是出于哪种目地,没有杀了汉献帝,是因为汉献帝是他的姐夫与老丈人吗?还是因为他跟本就不惧怕汉献帝有驳倒他的能力。曹丕是谁啊,能够打败敌手做为曹操的继承人,可见其功力绝非一般,

  • 文武双全?曹丕为何吹嘘自己的武功了得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丕

    曹丕是曹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人,他一生著述颇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文采的开国皇帝。然而,曹丕在《典论·自序》一文中,却用了大量篇幅来标榜自己的武功如何了得,自称“弓不虚弯,所中必洞”,一天能“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在和武学大师邓展切磋剑术时,不但“三中其臂”,甚至一度“正截其颡”;双

  • 曹丕是怎么死的呢?在位六年不惑之年早早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丕

    曹丕可以说是曹操儿子中心机最重的一个,虽然他军事才能不及曹操,但是阴谋心机要比曹操更狠。曹丕在位仅6年,历史上给曹丕的评价也更加偏负面。虽然给他建功立业的时间太短,但他依然展现出了一些君主才能。所以说,曹丕是一个让人又心疼又恨的任务。那么曹丕是怎么死的呢?公元226年,刚建立魏国不久的曹丕去世。曹丕

  • 揭秘魏国君主曹丕伐吴的计划最后成功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国君主曹丕

    曹操去世后,三国基本是已经确立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但是有谁不想一统天下呢?三国君主私下里也是明争暗斗,看准一个时机就把对方给端了。当时吴国孙权对战蜀国刘备,形势不佳,只好假意归顺魏国以拉来吴国的支援。当吴国战赢了蜀国之后,曹丕又整出个“人质”的想法来测试此时吴国的忠心。刚打了胜仗的孙权一番客套话化成一

  • 曹丕为什么推行臭名昭著的“九品中正制”?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丕

    在《军师联盟》里郭嘉对曹操自称“臣”有错吗?|刘三解一文里,咱们详细说过了两汉特殊的二元君臣观念,再来说说由此衍生出的门生、故吏。这个词儿,在《三国演义》里说袁绍的时候就反复出现,但是在小说里,作用并没有体现,袁绍看起来就和个软柿子似的,曹操捏两下就爆了。其实,这也是东汉特殊的概念。当时,三公、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