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四顾茅庐,为了这个不如诸葛亮的狂人

李世民四顾茅庐,为了这个不如诸葛亮的狂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98 更新时间:2024/4/13 11:42:11

诸葛亮躬耕南亩,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是因 诸葛亮是卧龙,得之可安天下。

虽然安天下最后只是空想,但那是因为诸葛亮死得早,刘备死得也早 而且没留下一个有出息的儿子。

李世民也曾经留下过三顾茅庐的佳话,连续四次极力邀请一个人出山,可以说是四顾茅庐。

李世民能力超过刘备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个让李世民四顾茅庐的人,能力也超过诸葛亮吗?

这人叫马周,他是远远不如与诸葛亮的。

马周出身不如诸葛亮。诸葛亮身出琅琊诸葛家族,名门望族,世世代代有人做郡守级别的官员;马周身出贫寒农家,祖坟上不冒青烟。

有一点马周和诸葛亮可以基本打个平手,那就是诸葛亮自幼丧父,跟随叔父长大。马周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亲戚家。诸葛亮丧父不丧母,马周丧父又丧母,马周童年幸福指数还是不如诸葛亮。

为了改变命运,马周刻苦读书,学了一肚子墨水。这一点倒是和诸葛亮差不多。

网络配图

但是马周自命清高,恃才傲物,穷不拉几的,还看不起别人,搞得大家都讨厌他,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做官,郁郁不得志。

人家诸葛亮可是拥有徐庶这类一流朋友的,而且得到了水镜先生的厚爱,对诸葛亮说“世有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荆州名门黄家也看上了他,把女儿嫁给了他。

李渊建立唐朝后,马周好不容易就业了,在邻郡做了一个小吏。

栋梁材,刀笔吏。

马周愤愤不平,得过且过,吊儿郎当,游山玩水,吃吃喝喝。

长官很生气,取人俸禄,不忠人事,真是死狗托不到南墙上去!

马周没有钱,但是有架子啊。

马周没业绩,但是有脾气啊。

一气之下,马周 拂袖而去,把帅帅的背影甩给目瞪口呆的长官。

马周漂泊到京城长安,在中郎将常何门下 谋了个差事,混碗饭吃。

要是正常年月,马周这种志大才疏的人,最后也得走人,继续做流浪汉。

但是,当时的时代不正常,就适合不正常的人发展。

网络配图

常何官职虽然不高,但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颇得李世民信赖。马周栖身常府,与李世民一步之遥。

贞观三年, 天下大大旱。李世民多次求雨,老天仍然无动于衷,旱情未得丝毫缓解。

李世民的最大优点是善于听取臣民意见,他下令全体官员必须上书,指出朝廷得失,提出解决方案。

常何是武将,打仗杀人轻车熟路,舞文弄墨难于登天。

马周知道了这个情况,感觉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到了。他毛遂自荐,替常何写了一道奏章。

李世民看了常何的奏章,眼前一亮,深深震撼。

李世民对常何说 ,你跟我多年,你肚子里有几滴墨水,我用一根手指摸都摸得出来,这是谁的佳作啊!

常何是个老实人,供出了马周。

李世民急于树立从善如流的光辉形象,立即派人去常府请马周入宫。

马周却学会了诸葛亮的自我炒作,为了彰显李世民对自己的器重,他没有立即入宫,而是找个理由 拒绝了。

李世民大喜,朕正愁没有机会树立求贤若渴的仁君形象呢!

马周和李世民果真配戏。

李世民第二次派人,马周拒绝。

网络配图

李世民第三次派人,马周 拒绝。

李世民第四次派人,马周一看都四顾茅庐了,超过诸葛亮了,见好就收吧,就跟着入宫了。

马周从此官运亨通,最后一直做到了中书令,位近于宰相,而且还兼任太子李治的老师。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诚无人能比。马周却圆滑世故,明哲保身,他凭一道奏章出名,发迹后却再也不进谏。临死,之前,他让家人把他担任朝官以来给皇帝的奏章统统烧掉,说做因进谏而出名的人,不能保护后代。

马周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想想魏征就知道了,他活着时李世民不好意思和他翻脸,但是他死后墓碑被李世民亲手砸掉,而且儿子被认定为勾结谋反,与公主的婚约被解除。

马周呢,死后得到李世民的厚待,安葬在李世民的陵园。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接班人 并不是姜维而是这个强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多如那天空中浩瀚的星河,蒋琬比起那些星光四射的豪杰们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这位确实,诸葛孔明经典的接班人,在三国后期的蜀国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诸葛亮死后官至大司马的蒋琬总揽军政大权,这是蜀汉无可争议的枢纽人物。网络配图公元243年蒋琬屯兵,伺机北伐凉州,死于此。如今绵阳的西山之

  • 聪明一世的诸葛亮 为什么始终都斗不过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的的聪明才智不仅仅是在三国甚至在历史上都是公认的。至今对一个聪明人的形容还是习惯用“赛诸葛”的形容词。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最终还是输在了司马懿的手上,可是从以往的经历来看,诸葛亮曾经上演空城计还有死诸葛等等把戏,一次次的战胜了司马懿,可见诸葛亮在某些程度比司马懿更胜一筹,但是关键还是输了,这到底

  • 名相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竟然是抢刘备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根本就不曾火烧博望坡。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载:火烧博望坡一事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时,却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火烧博望坡之时,孔明尚在隆中高卧,岂能去新野指挥军队火烧博望坡呢?网络配图那么,真正火烧博望坡的指挥官是谁呢?是刘

  • 诸葛亮临终拿出一枚钉子为蜀汉续了29年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遇,实在是太精彩了,二人一旦彼此错过,那么三国就少了一大亮点。司马懿能够算准诸葛亮时日不多,耐心耗他至死;诸葛亮能够算准司马懿一旦知道他死,蜀军撤退时,会趁机发动进攻,就精心做好了一切,让自己死了还能对付司马懿。蜀汉部队秘不发丧,悄然拔营撤退。司马懿得报,本该趁乱追击,可是贼汉会看家

  • 诸葛亮死后为何设计杀死魏延?魏延真的反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延

    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

  • 刘备手下有诸葛亮和五虎上将为什么干不过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

    读《三国》,很多人可能都为刘备可惜。刘皇叔一生奔波流离,兢兢业业,口口声声为天下百姓着想,可是到头来,不但没有恢复汉室,到了他儿子阿斗手里,整个蜀国都被魏国干掉了。想一想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从此生死相随,出生入死一起去打天下。到头来却只能偏安西南一隅,壮志未酬,英雄惆怅。大家读史读到这里,是不是也为他

  • 名臣诸葛亮手中的羽扇到底有什么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名臣诸葛亮

    有民间传说,诸葛亮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那把羽毛扇。《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历史上,诸葛亮指挥打

  • 揭秘帮司马懿折腾死诸葛亮的幕后谋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辛毗

    因为有一本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的故事中国网友大都熟悉,在诸葛亮攻打魏国之时,他的对手司马懿采取守势。以逸代劳,诸葛亮使尽了各种办法都不见效,甚至还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都没有用。最终活活把诸葛亮给累死了。对此,网友们都觉得司马懿很鬼,是他把老对手诸葛亮给折腾死的。但这个故事背后却有一个鲜

  • 诸葛亮被气死背后的原因:因过度劳累引发疾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说穿了,诸葛亮的死,和周瑜、王朗一样,最终都是死于一个‘气’字。由于心理失控,以致顽疾缠身,只不过他心理失调的过程比周瑜、王朗长一些罢了。”而这个能气死诸葛亮的最大凶手当然就是老奸巨滑的司马懿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千百年来,不少人为诸葛亮这颗“彗星”五十四岁便离开

  • 揭秘: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为何识不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攻占街亭,引兵十五万,望西城峰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原有的五千士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惊慌失措。孔明登上城墙,果然看见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而来。于是传令把所有旌旗都收藏起来,诸将各守城铺,不许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违者立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