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甫到底有多崇拜诸葛亮?他的夔州诗有近30首都涉及诸葛亮

杜甫到底有多崇拜诸葛亮?他的夔州诗有近30首都涉及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34 更新时间:2024/1/13 9:17:09

对杜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杜甫到夔州是766年春末至788年春,寓居两年,却有许多涉及三国史迹文化的诗作,而且还有专门的多方面的评说。《八阵图》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五言绝句。在这20字的小诗中却蕴含了杜甫强烈的政治期待。《八阵图》的基本意思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功盖”句:指诸葛亮辅佐蜀汉,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有盖世之功。“名成”句,这是最能体现诸葛雄才大略的典型战例“白帝城摆八阵图”。《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八阵图,它是诸葛亮总结前人的阵法,根据实地调查而研究出的作战阵势。公元222年,当年在白帝城前后所设的“旱八阵”“水八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功地抵御了东吴陆逊的进犯。“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遗恨”:刘备与诸葛本是坚持“联吴抗魏”的,有先取魏再定天下的战略。可是刘备为了讲义气,替结拜兄弟关羽报仇,破坏了“联吴抗魏”的战略,轻率出兵,大败于猇亭,退守于白帝城,使蜀国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六次伐魏无功,留下了不能统一天下,使天下永安的遗恨。

当年杜甫在夔州为什么要狂写诗?原因有三:(一)入住夔州,产生了从没有过的生活情趣,有田园,有农事,有朋友……。(二)夔州的山水奇绝,三峡风光令诗人叹为观止。(三)夔州名胜古迹众多,夔龙、大禹屈原、诸葛亮的遗踪,鱼复浦、白帝城、永安宫,含八阵图旧址,等令诗人神往意留。诚然这三个原因是有依据的,但是这些只是杜甫定居夔州的表面原因,其深层原因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的心理潜质——“穷年忧黎元”“济世肯杀身”“致君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宏愿,换句话说就是“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政治期待永远没有泯灭。杜甫多写像《八阵图》一类的反映三国文化的诗歌,同样符合他的深层次原因。

杜甫的政治期待与三国时的诸葛亮又是那么相似相生,决定了《八阵图》明写诸葛亮,暗写他自己。杜甫的夔州诗有近30首涉及诸葛亮,意图都很明显,都是杜甫的政治期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诗歌归纳出他的政治期待:

凭吊祭祀三国英雄豪杰

《夔州歌十绝句(之九)》:“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不可忘”:指武侯的忠义贤良千古难忘,经常激励感召着诗人。“参天长”:谓身处兵荒马乱之时,又遇酷暑云日如火,但见祠内松柏挺立,叶茂枝繁,联想到诸葛的崇高伟大,顿觉神清气爽,学习向往之心油然而生。

《诸葛庙》:“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屡入”杜甫喜爱夔州山川,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夔州的三国古迹多,有专门祭祀刘备诸葛的祠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绪一旦发作,往往入武候祠祭祀,以求得精神安慰。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这里介绍武候祠、先帝庙挨得很近,老百姓祭祀二人也是经常性的。这里也赞扬了刘备诸葛君臣之间心心相印、团结一体的关系。仁君贤臣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值得一起祭祀。

赞颂贤君忠臣之间的融洽关系

《诸葛庙》:“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杜甫赞叹蜀国当时既有圣君又有贤臣,而且当君王的极度信赖臣下,当臣子的又能鞠躬尽瘁“效之于死”,他们相互信任,同甘共苦的精神,很值得后人学习。杜甫多么盼望唐皇如刘备圣明识英杰,自己如孔明自由地施展才能,报效国家。

《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古柏之所以茁壮,全在于有人栽培爱惜。刘备诸葛亮就像人与树的关系一样,他们二人的际会都是很幸运的。老杜期待着朝廷对他的重用。

《夔府书怀四十韵》:“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君臣之间关系融洽,有利于施才能打天下。

对刘备任用贤臣的赞扬

《谒先主庙》:“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刘备至死不忘统一天下,恢复汉室,他“托孤”于诸葛亮,相信老臣能完成大业。

《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刘备为了争天下,十分重视寻求人才,“三顾茅庐”得诸葛,十分爱护和尊重。原来,贤臣是靠圣君栽培眷顾起来的。

《谒先主庙》:“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邻。”——顺应天意,有志于统一天下,刘备的才智还是很大的,但他一旦得到诸葛这样的谋士,其才智就更无边了。这里的极度赞扬,隐藏着对唐朝不能任用有才之士的批评,所以对刘备的评价不为过。

赞颂诸葛亮的忠诚

《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诸葛的忠诚正直,虽然是得到爱护扶持,但主要是他自己的神明造化。诸葛秉承了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又有道家的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还有法家的治国治军的法则方略,“神明”二字很相配。

《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犹闻”二句:言空山精爽,好像听见武侯辞后主远征时的音容。此二句谓武侯甘为刘备驱驰,固显其忠。而在后主那么昏庸的情况下,仍抱病出征,不复有归卧南阳之志,此为云霄万古,真正显示其忠。

赞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功盖”句:指诸葛亮辅佐蜀汉,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有盖世之功。“名成”句,最能体现诸葛雄才大略的典型战例有“白帝城摆八阵图”。八阵图,它是诸葛亮总结前人的阵法,根据实地调查而研究出的作战阵势。当年夔州所设八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功地抵御了陆逊的进犯。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仲”句:伊,即伊尹;吕,即吕尚。尹辅成汤,尚佐文王,都开创了一代帝王基业。伯仲,即兄弟。言武侯之才能与伊、吕不相上下。

《古柏行》:“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露文章”:言柏树无花叶之美,但挺立茂盛,自令人惊叹。“未辞剪伐”:指不避砍斫。言古柏本是栋梁之材,可惜无人采用。杜甫既赞诸葛又明己志。

对诸葛亮不能实现大志的遗憾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运移”二句,言刘汉帝业的命运势将转移,亮虽志决于恢复,而身歼于军务,这是不可挽回的事。

《阁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卧龙”敬指诸葛亮,有佐刘备三分天下的功劳;“跃马”指公孙述,在白帝城跃马起兵,曾在蜀中成称王。诗人由这二人的祠庙,联想起他们曾英雄一世的伟业,他们都是那么悲壮惨烈的结局,不由得宽慰自己的孤独寂寥,真有一点痛苦也算不了什么。

对有才之士不能正用的感叹

《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此处先有比喻:大厦即将倾倒了,多么需要能支撑它的栋梁。可是大厦的主人却想不费功夫(无真心诚意)就得到栋梁之材,那是不可能的。

《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昏庸的君主大都不识才,更何况朝廷内“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屈原《涉江》),鉴于现实如此,有才之士的怨嗟是徒劳的。

登临白帝城,表现忧患意识

《上白帝城》:“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意何长”问公孙述为什么要恃险割据称霸。借古讽今,伤乱忧民。

《上白帝城二首》:“兵戈犹拥蜀,赋敛强输秦。”——就是偏远的巴蜀之地也有战乱,军阀、盗贼到处都有,统治者还加重赋敛,使百姓难于生存。

对国家战乱的不满,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夔州歌十绝句(之九)》:“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杜甫所处的年代就是这么一个兵荒马乱,充满天灾人祸的现实。“愁破”与“天凉”是说在诸葛武侯祠内受到荫庇,暂时忘掉了苦难的现实。

《阁夜》:“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在战争阴云笼罩的时刻,四野里忽然传来悲恸的哭声,因为他们听见了征战的鼓角,引发了久郁的怨恨。伴着“野哭”,数处响起的是渔夫樵子的“夷歌”(当地少数民族唱的一种民歌)。悲切的歌声引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对天下永安的期盼

《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遗恨”:刘备与诸葛本是坚持“联吴抗魏”的,有先取魏再定天下的战略。可是刘备为了讲义气,替结拜兄弟关羽报仇,破坏了“联吴抗魏”的战略,轻率出兵,大败于猇亭,退守于白帝城,使蜀国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六次伐魏无功,留下了不能统一天下,使天下永安的遗恨。

《诸葛庙》:“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梁父”“梁父吟”(也作“梁甫吟”),诸葛亮在南阳时所作古辞,吟颂齐相晏婴“二桃杀三士”的大智大勇。“躬耕”,诸葛亮离开茅庐时,嘱咐其弟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出山是为了治国平邦安天下,还想着功成之日回家过吟诗躬耕的田园生活。

杜甫要积极入世,除弊匡时,期盼着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太平,然而朝廷离夔州太远,自己的官位太低(只是一个虚位的工部检校),生命的时限也所剩不多,“多惭病无力,骑马入青苔”(《上白帝城二首》),“心虽在朝谒,力与愿矛盾”。(《赠郑十八贲》)。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个思想觉悟高的人,他终于明白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是诗歌,因为他的诗歌能表现自己的崇高思想品质,张扬强烈的政治期待;他的诗歌忧国忧民,伸张正义的情操受到世人敬重;他的诗歌能反映现实,警醒唐王朝息兵爱民和谐社会;他的诗歌能激励人心,鼓动官员忠君爱国做道德的风范。

因此,杜甫在白帝城写的《八阵图》具有强烈的政治期待就显而易见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是多么希望自己像诸葛亮一样成为贤才,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为民分忧,多么希望自己如孔明自由地施展才能,报效国家,最好也能功成名就;“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诸葛亮的雄心壮志如“江流”,天下大势如“顽石”,诸葛亮有前后《出师表》,六出祁山,却不能完成统一大业,自然有遗恨。而杜甫“穷年忧黎元”“济世肯杀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说自己有理想,有才能,有期待却不被理解,久久得不到朝廷的任用,国破家亡,君不君,臣不臣,“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谁是“江流”,谁是“顽石”,就不难而见了。

标签: 杜甫唐朝

更多文章

  • 马谡究竟有没有被诸葛亮斩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马谡,蜀汉

    马谡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马谡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大将,因其才器过人,善于谋略,得到了智囊诸葛亮的器重。可是尽管如此,在刘备去世时,他还是特意叮嘱诸葛亮:马谡不可委任大事。然而最终的结果众人皆知,诸葛亮并没有听从刘备的遗言,将街亭交给了马谡守卫,由于马谡的刚愎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什么时候?最后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赵云与关兴、张苞三将围攻南安十天,依然无法拿下该城。诸葛亮率来到前线视察后,认为该城城防坚固,不易攻占,如果曹军趁机兵分多路袭击汉中,北伐大军的局势将面临险境。随后,诸葛亮问起南安郡附近的天水郡和安定郡的

  • 为什么比起军师诸葛亮,刘备更喜欢谋士法正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蜀汉,法正

    大家好,说起法正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谈起刘备,想必大家都会知道,在刘备征战天下的路途中,诸葛亮给刘备谋划了不少的计策,来帮助刘备更快的建立起蜀汉。刘备曾这样赞赏诸葛亮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意思就是刘备有了诸葛亮就跟鱼儿有了水一样,能够行动自如。而诸葛亮一生所作出的贡献也被我们后代

  • 为什么在后期刘备每次出征,几乎都不带上诸葛亮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蜀汉,法正

    很多人都不了解法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时期有几位战略大师,首推诸葛亮,其实诸葛亮在战略战术方面的能力虽然很强大,但诸葛亮最为强大的还是治政能力。三国时期这样的谋臣不多,东吴的张昭算是弱化版的诸葛亮,曹魏的荀彧是没有战略战术能力的诸葛亮。其实这类人几乎已经算不上是谋士了,他们的

  •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缺粮食 蜀汉亡国也是情理之中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汉,粮食

    对蜀汉粮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大家肯定都知道诸葛亮,诸葛亮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出色的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而且用兵如神,经常神机妙算。并且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增加了很多神奇的细节,可以说将他神化了,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 刘备一辈子打了十多场仗,没有一次带着诸葛亮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三国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他除了会拉拢人心之外,他也非常善于冲锋陷阵,在排兵布阵方面,刘备也有一定的才能!从参加黄巾镇压以来,到夷陵之战结束,刘备一辈子打了18场仗。但是打了这么多场仗,刘备大部都是带着关,张,赵,然而一次

  • 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时,为什么要派士兵装成普通人在门口扫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汉,空城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空城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三国的时候,诸葛亮算得上是最厉害的谋士了。而在他的一生之中,也出现了一个可以和他平分秋色的人物——司马懿。也是他六出祁山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宿敌,一起较量了多次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自然是十分了解彼此的,而也是因为足够的了解,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趁机攻打蜀汉 放过蜀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死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读过三国史的朋友都知道,蜀国国相诸葛亮因急于匡扶汉室而频频挥师北伐,却因遇到老谋深算、旗鼓相当的司马懿而鲜有斩获。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殁之后,司马懿完全可以抓住蜀国政权动荡不安这样的好时机,加快发动进攻以便将蜀汉版图尽快收入囊中。然而

  • 韩信被困蜀中都能暗度陈仓 诸葛亮为什么只能“六出祁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和诸葛亮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在成都探访武侯祠后,怀着深深的敬意与遗憾,为诸葛亮写下的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千百年来传唱不绝。诗中的“出师“主要指的是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刘备在章武三年(

  • 诸葛亮当初和关羽镇守荆州的话 荆州能不能守住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关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能否守住?对于这个假设,尽管没有意义。为了娱乐,还是有说的必要。诸葛亮假如与关羽一起守荆州,荆州还是会丢失。为什么?山野老人以为,这是关羽性格决定的。关羽这个人太傲慢,特别瞧不起士大夫。如果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