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与阿斗的复杂关系 :曾力挺后主刘禅即位

诸葛亮与阿斗的复杂关系 :曾力挺后主刘禅即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4/1/24 22:47:48

刘备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之“和谐和美妙”(相对的),为历代有识之士赞不绝口,被视为封建社会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君臣关系的典范。作为接任者,刘禅能从父亲那里完整地承续到这种“和谐和美妙”的君臣关系,且把这种关系发展成了“黄金搭档”,都充分说明了刘禅的“大气”?

网络配图

在刘备还没有死的时候,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对于刘禅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政治家,与“打肿脸冲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语。

莎士比亚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

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周寿昌在《三国志集解》评价阿斗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所以说,后主刘禅不失为“通明智达”的一代君主。

网络配图

刘备临终前特意交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而事实上,对于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基本上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按照常规,诸葛亮本应还政与刘禅。北伐前夕,诸葛亮依旧把22岁的刘禅当作孩子,特派心腹“监管”,“后主益严惮之”。不仅如此,还在《前出师表》中,透露出对刘禅的种种不满,象对待孩子一样提耳面教刘禅的“亲闲臣,远小人”,而青年天子刘禅从大局考虑,委曲求全。

诸葛亮的违背了先主辅政的嘱托,进而代政,并长期大军在外,犯了君臣大忌。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而刘禅也是为大局着想,克制自己。诸葛亮用人失误后很内疚,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诸葛亮自贬三级后不久,为了不影响诸葛亮的权威,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后,刘禅及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诸葛专权对后主很有刺激。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反对为其立庙。但在众人的一再要求下,阿斗也没有固执己见。

网络配图

尽管如此,刘禅还是没有丢掉诸葛亮这面旗子。如此行事,既得人心,也顺民意,从而保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时不清醒,野蛮的路线斗争也就不可避免。!青年帝王刘禅对此却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未有。如此贤德的领导,在专制制度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奇迹。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名相诸葛亮当年为了上位竟不惜娶丑女攀高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的名字家喻户晓,成为智慧忠贤的化身,他辅佐刘备共图大业,最终使蜀汉政权成了三国鼎立的一极。他的一生,奇闻逸事很多,“孔明择妇”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俊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但他却选了一位“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为妻,诸葛亮为何要娶

  • 三国史上被低估的谋士 诸葛亮加荀彧都不如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馥

    据说,荀彧加上诸葛亮都比不上沮授的才华,可是沮授的才华没有遇到“伯乐”,可以说留下很多的遗憾。史书如此记载:“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沮授当袁绍的谋士时多次提出好的计策,可是大多数袁绍并没有听他的。沮授五策中,第5策是为复兴汉室,其余的是告诉袁绍怎样是自己更加强大。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曹操抓了沮授,沮

  • 诸葛亮明知关羽放走了曹操 为何执意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

    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曹操由盛转衰,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当时的曹操可谓狼狈,一败再败,一退再退,以致于世人都认为,如果不是诸葛亮故意派关羽去华容道阻击曹操,那么曹操就算是交代了,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故意放走曹操呢?网络配图《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孔明之口说:亮夜观乾象,操贼未

  • 诸葛亮临终前规定士兵抬棺往南 绳断便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

    中国历史上,很多大人物下葬都颇有讲究,比如王室皇家,葬于皇陵中,陪葬大量玉器珍宝;比如元朝成吉思汗,下葬之后地面压平,不留墓碑不祭祀,待到来年草原上春草丛生,墓穴就再也找不到了。而三国时期的卧龙诸葛亮,临死前对自己的身后事,也交代得颇为特殊,那就是棺往南抬,绳断便葬。那这其中,又有何深意呢?网络配图

  • 诸葛亮也不是神人来看看他有哪些决策失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小时侯看《三国演义》,最喜欢本事大如天的诸葛亮,感觉他比那些浴血疆场的猛将还厉害。每当看到诸葛亮出场,心里便不慌了。诸葛亮为刘备服务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诸葛亮那年27岁,刘备47岁,有极大耐心的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山,也正式成就了诸葛亮的伟业。跟随刘备与后来苦撑危局,诸葛亮一直为蜀国

  • 三国最神秘的三大墓穴诸葛亮墓至今无人能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君王将相的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只有极少知道墓地所在之处而没被盗的陵墓。现实中的盗墓远没有小说中那么玄,首先墓葬就没有书里写得那么神奇,大多是十分普通的,更不要提什么巨大的空洞的墓室以及厉害的机关。至于说盗墓贼,他们当然也要讲技术,但跟书里讲的差得很远,也没有那么厉害,网络配图

  • 探秘历史神人:诸葛亮真实能耐究竟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都是东吴人干的,那么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究竟有多大呢?诸葛亮是个口才极佳、但是尖酸刻薄的人。他不仅有舌战群儒这样的光辉业绩,还曾经在两军阵前直接骂死老王朗。王朗想凭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说服诸葛亮降曹魏。这老头以为自己有能耐,他没想到诸葛亮嘴皮子比他利落多了。他上来

  • 诸葛亮埋葬之谜 四人抬棺南走绳断后要立刻磕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称他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但他死后究竟葬身何处无人知晓,这与他的神机妙算有关。 他的墓地,据《三国演义》和历代的一般说法,均认为是陕西勉县的定军山。其实,定军山并不是他的真墓。 原来诸葛亮自五丈原一病不起后,自知寿数已尽,便对后事作了精心安排。网络配图他早已

  • 三国密史: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其实并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此二人这

  • 诸葛亮晚年打压刘备的托孤大臣结果出大事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羽丢了荆州,掉了脑袋。刘备发兵攻打孙权,一则想夺回荆州,二则想为二弟报仇。刘备这一仗输得非常惨,只能在白帝城等死。刘备弥留之际,给他的接班人刘阿斗安排了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李严。李严,字正方,南阳人,是诸葛亮的老乡。李严在刘璋手下效力,刘备揍刘璋的时候,李严临阵倒戈,帮助刘备夺取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