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历史上为何蜀国官员竟然庆幸诸葛亮之死?

三国历史上为何蜀国官员竟然庆幸诸葛亮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74 更新时间:2024/3/14 1:01:27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民间的评价之高,可谓古今罕有,堪称“千古一相”。他的去世对于蜀国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因为他实在太重要,以至于他死后谁来当接班人都成了刘禅担心的问题,刘禅曾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去当面询问诸葛亮,他死后谁可以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蒋琬。李福又问那蒋琬之后呢?诸葛亮说费祎。又问费祎之后呢?诸葛亮没有再回答。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蜀汉公认的擎天之柱,在当时的朝堂之上,却有大臣对其公然给予截然相反的评价。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信,诸葛亮死后,蜀汉大臣李邈等人竟上书,匪夷所思地说道:“亮身仗强兵,狼倾虎视,亮之早死,使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意思是如果诸葛亮手握重兵,胸怀野心,幸亏他死了,不然早晚会图谋不轨。刘禅听到这番言论勃然大怒,立刻将李邈等人下狱处死。

但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刘禅对诸葛亮极为尊敬,但是诸葛亮死后,刘禅就废除了丞相制,设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军事,兼管政务;又设大司马,主管政务,兼管军事,相当于把大权独揽的丞相一分为二,令两人分掌权力,互相制约。到了公元246年,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死了,按照诸葛亮以前的安排,应该是费祎接任,但刘禅却没有再按照诸葛亮的遗嘱行事,亲自接管军政大权直至亡国。

而且,诸葛亮死后,蜀汉各地曾上书,请立诸葛亮庙,但刘禅认为这违背礼制,没有同意,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也就是诸葛亮去世29年后,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才在距成都千里之外的沔阳为诸葛亮立庙。那么,在小说演义中视诸葛亮为父的刘禅,为什么显得如此口是心非呢?其实,从真实的历史中不难理解这个问题。

当年,刘备对诸葛亮托孤时曾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虽然不敢真的“自取”,但在诸葛亮有生之年,其实他才是蜀国真正的执政者,而刘禅不过是一位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从诸葛亮的千古名篇《出师表》中可以看出,通篇一大半都是在教育刘禅怎么当皇帝的。

《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意思是说内政治理是他的长项,但打仗用兵其实并不是。但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偏要亲自领兵连年征战,而不能把军权交给更加具有才能的蜀汉将领,比如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北伐时,都有新创见,但都被诸葛亮否决。

因此,蜀汉也好、刘禅也好,都一直生活在诸葛亮巨大的身影之下。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刘禅迅速采取措施,淡化诸葛亮在蜀汉的影响。而蜀汉大臣李邈等人上书,也是出于这种心态。当然,刘禅不可能公开否定诸葛亮,所以他定然还是要将李邈等人治罪。

但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什么又那么受到普通百姓的热爱呢?陈寿曾评价过这样一句话:“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诸葛亮虽然连年用兵,加重了蜀汉的负担,但他的为官清廉有目共睹,直到去世之时,他家中只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像这样的宰相,又怎能不令百姓爱戴呢?

标签: 三国蜀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隆中对》诸葛亮集中众多人智慧加工出来的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刘备,孙权

    诸葛亮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在荆州州治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居住了十年。这个时期他做了一件深刻影响当世,而巳激发起后世赞叹的大事:建安十二年他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隆中对》对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于是后代不少的人便给《隆中对》涂上一层层神秘的色彩,如“未出茅庐,已知天

  • 诸葛亮“陈仓之战”进攻失利 为何却蹊跷的讨伐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陈仓之战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十二月爆发了陈仓之战。经过十余日的鏖战,诸葛亮始终无法攻破郝昭的防御。徒有数万雄兵,却奈何不了郝昭的一千余人,最终只能无奈地撤出战场返回汉中。这场战争,是诸葛亮数次北伐中力量对比最为悬殊的一次较量。为什么打不下陈仓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在冷兵器时代,攻城的器械仅有云梯、

  • 解密:司马懿终其一生为什么不主动攻打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懿,诸葛亮,三国,

    司马懿跟曹操是建安十三年,据说是被强召去当丞相府文学掾的。这年他三十岁。不久之后的赤壁之战,司马懿没有参与;而魏武后期那些战事——建安十四年战孙权于合肥,十六年战马超于潼关,十八年战孙权于濡须,司马懿也都没有参与。如果有,想必晋书是会大书特书一笔的。所以,问题不在于他太年轻。而且实际上,司马懿第一次

  • 揭秘:三顾茅庐是刘备和诸葛亮玩的调情游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刘备,诸葛亮

    刘备和诸葛亮,早在见面之前,便已经彼此闻名,互有好感,情愫暗生。本来,神交于千里,相忘于江湖,也是一桩浪漫之事。然而,刘备并不愿以此为满足,他率先采取了行动,前去拜访诸葛亮,希望和诸葛亮发生更进一步的实质性关系。我们先分析刘备的心态。刘备第一次前去拜访诸葛亮时,自然是带有某种期望值的。《笑林广记》闺

  • 武神赵子龙第48集剧情介绍:诸葛亮用计取雒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神赵子龙,赵云,诸葛亮,

    公孙宝月跟到树林里看到赵子龙在与人厮杀,她心急之下根本连对方是谁都不看就一箭射中了那人的胸膛,走近一看竟然是马超。公孙宝月替马超送药,她不解地问马超这一面约赵子龙单挑,一面又把劫了的粮草送回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马超道他就是想会一会赵子龙,看他凭什么让自己的妹妹茶不思饭不想,又让自己喜欢的人心甘情愿

  • 汉武帝草创何种制度导致诸葛亮坐大刘禅被架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诸葛亮,刘禅,

    话说回来,上海滩的“南京”路虽多,却未能穷尽历史上的南京名称。758年,唐代以江宁位置重要,取“升平之地”之意改置“昇(“升”的繁体字)州”,但如今沪上并无“升州路”(不过南京还有)。再说到“昇州”之“州”,在中国的地名变迁里实在是个有趣的物事。自古就有九州的说法,但“州”真正在政区里出现则要到汉代

  • 诸葛亮与刘禅复杂关系?曾当刘备面称其天资仁敏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诸葛亮,刘禅

    在刘备还没有死的时候,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对于刘禅

  • 揭秘:三国史上堪比诸葛亮的曹操手下四大历史能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操,诸葛亮,郭嘉,荀攸

    因为一本三国演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成了军师、谋士的象征性人物,但无所不能的诸葛亮加上武功超强的张、关、赵、马、黄等猛将为何最终没能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呢?而是让天天上当受骗,满地逃跑的曹操占了先机,最终由他所创建的军团实现了一统中国的大业(曹魏是灭了,但那只是政变,实际上最终三国还是曹魏的军队笑到了最后

  • 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没能扶起阿斗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诸葛亮,刘禅

    阿斗的个人品牌就是“扶不起”,无论民间还是正史,都觉得阿斗是个没用的废物。其实阿斗并不弱智,史书上记载阿斗投降后,封了个安乐公,司马昭请他吃饭,就演奏蜀地的乐舞,跟着阿斗归降的人都流泪了,阿斗却嬉笑自如,司马昭回头就跟贾充说:“这个王八蛋真是没心没肺到了极点!”看阿斗似乎是个白痴嘴脸,实际上最狡猾不

  • 蜀汉里还有谁能阻止诸葛亮进行征讨南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蜀汉,征讨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那么这位竟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的人究竟是谁呢?他就是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的王连。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