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琼、程咬金为何背叛王世充?揭秘背后真相

秦琼、程咬金为何背叛王世充?揭秘背后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74 更新时间:2024/2/8 12:46:01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大将来护儿功劳颇高。

来护儿帐下有一位亲兵,长得一表人才,但平时为人低调,很少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一日,这位亲兵突然告假回乡,说家中老母去世。来护儿听闻后,立即派人前去吊唁这位亲兵的亡母。

来护儿曾是三军统帅,位高权重,手下将领如云,却亲自派人去吊唁一位士兵的母亲,让人非常不解。

有副将便问来护儿:“军中士兵多达几十万,其他士兵家中有丧事,没见您去吊唁,为何对此人却例外呢?”来护儿回答说:

“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旧唐书》

来护儿的意思是说,这个士兵不但勇猛,而且非常有志气,将来必然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这不是其他士兵能比的。

这位亲兵,名叫秦琼,字叔宝。多年以后,他成了唐朝的开国功臣,位列凌烟阁。

来护儿的预言果然不错,公元614年(隋朝大业十年),秦琼随张须陀攻打卢月明,秦琼率领1000士兵偷袭卢月明的10万叛军,竟然大胜而归。

从此,众人对秦琼刮目相看,秦叔宝的大名,也逐渐传开。

只是,隋朝当时已经风雨飘摇,四方起义,秦琼最终和裴仁基一起,投奔了瓦岗寨。

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对秦琼非常重视,让秦琼担任四骠骑将领之一。

当时四大骠骑是瓦岗军中的精锐,四大骠骑将领分别是:秦琼、罗士信裴行俨、程咬金(程知节)。

其中,秦琼和程咬金关系最为深厚。

瓦岗军在隋朝末年名将如云,其势力曾一度不容小觑,秦琼、程咬金更是这些名将中的佼佼者。

公元618年,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大战于黎阳,混战之中,李密被箭射中,坠马落地,李密的护卫全部逃走。

关键时刻,秦琼冲入阵中,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将李密救出。要不是秦琼勇猛,李密早已死在黎阳。

因秦琼救过李密一命,也算报答了李密的知遇之恩。

同年九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最终败于王世充之手,13万瓦岗军折戟,秦琼和程咬金等人被王世充所俘。

王世充久闻秦琼、程咬金大名,得此二位猛将,喜出望外,对二人礼遇有加。只可惜,秦、程二人压根看不上王世充。

“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资治通鉴》

上述这段话是程咬金评价王世充的,王世充为了笼络秦琼和程咬金,封秦琼为龙骧大将军,封程咬金为将军,程咬金却认为:“王世充器量狭小,喜欢赌咒发誓,像一个巫婆一样,根本不是乱世之主。”

所以,秦琼和程咬金二人打算离开王世充。

王世充虽然欺世盗名,但他并没有对不起秦、程二人。

二人怎样离开王世充,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

自古以来,“叛将”分三种:

第一种是兵败被俘,不得已而投降,例如西汉时期,李陵兵败而投降匈奴。

第二种是被旧主所逼,不得不另起炉灶,例如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因家人被刘承佑所杀,被逼起兵叛变。

第三种是仰慕新主,对旧主不太满意,例如秦朝末年,韩信投奔项羽,却不得重用,不得不改投刘邦

像秦琼和程咬金的这种情况,勉强算得上是上述第三种,但他们和韩信的情况略有不同。

当年韩信得不到项羽的重用,所以才打算离开。

如今,王世充却非常重视秦琼和程咬金,只是秦、程二人认为,王世充并非天下之主,因此才打算离开。

至于离开之后去哪里,二人深思熟虑后,打算去投奔李渊,准确的说,是投奔李世民。

李世民求贤若渴,天下名士纷纷投奔。秦琼二人主意已定,便开始筹划如何离开王世充。

若是主动提出离开,必然会遭到王世充的阻挠或拘禁,搞不好就会人头不保。

若是偷偷离开,秦、程二人还要带走自己的十余名心腹,不可能全部避开王世充的眼线。

考虑到王世充并没有对不起秦琼二人,最终,秦琼二人打算以“君子”的姿态,有风度地离开。

公元619年,王世充和李世民在故州开战,两军交战之前,秦琼和程咬金突然策马奔走,仅仅带上十余名心腹,离开了王世充的阵营。

望着秦琼二人的背影,王世充非常困惑,他在想,秦琼二人是要去攻打敌人,还是要投奔敌人呢?

若是攻打李世民,自己并没有下令让他们出战,而且他们一行只有十余人,去打仗,犹如螳臂当车。

所以,王世充很快明白,秦琼等人是在离开,不,是在叛逃。

王世充不明白,他待秦琼二人一向不薄,秦琼却突然离去,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实在令人费解。

正在王世充困惑时。

秦琼和程咬金突然在离王世充一百多步的地方停了下来,二人下马向王世充行了一个大礼,高声对王世充说:“我二人深受您的优待,也想报效你的恩德,但你器量太小,不是我们的托身之所。如今我们不能再为您效力,您以后要加倍小心,我们就此别过!”

《资治通鉴》云:

叔宝、知节皆将兵在陈,与其徒数十骑,四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仆荷公殊礼,深思报效;公性猜忌,喜信谗言,非仆托身之所,今不能仰事,请从此辞。”——《资治通鉴》

等王世充反应过来,两军已经开展。秦琼、程咬金二人顺利离开王世充,投奔李唐。

这就是秦琼、程咬金二人的高明之处。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述,秦琼离开王世充时,有三个细节,值得后人称赞:

第一,秦琼、程咬金二人选择在开战前一刻离开王世充,如果王世充后悔,因顾忌李唐的军队,必然不敢追赶秦琼。

因此,秦琼避免了和王世充兵刀相向。

第二、王世充厚待秦琼、程咬金二人,还封秦琼为龙骧大将军。

秦琼临走时,没有带走自己麾下的上万士兵,而只带走了自己昔日的十余名心腹。

并没有给王世充的兵力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也算对得起王世充。

第三,秦琼、程咬金二人在离开百余步的地方,突然下马再拜王世充,给王世充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才快速离开。

算是表达对王世充的尊重和感激。

倘若秦琼为了向李渊父子纳投名状,带走王世充上万兵马,或者找机会杀掉王世充,或许更容易获得李渊父子的重用,但秦琼二人并没有这么做。

“既然道不同,那就好聚好散吧。”这或许就是秦琼的真实想法。

秦琼、程咬金的“背叛”,风度十足,是君子行径。

因此,秦琼虽然属于背叛,在《资治通鉴》里,他仍然被赞为“君子”。

标签: 秦琼唐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没有秦琼?秦琼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玄武门,秦琼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玄武门之变为什么不见秦琼身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情其实还真的是挺可怕的,其实就是生死存亡的阶段了,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很多著名历史人物都轮番上场了,尉迟恭啊什么的,但是唯独却不见秦琼了,那么有的人要问

  • 秦琼是怎么害死自己的妻儿的?连史书上都不给留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琼,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琼是隋唐时期出名的将领,手持双鞭,明证瓦岗、秦琼无论是武艺还是地位,在唐朝都是响当当的,但是在人生的选择中,他却丢失了自己曾经最美好的一些人,这些人下辈子都不会原谅他。这些人,就是他的妻儿。秦琼是一个武官之后,说是武官

  • 唐朝名将秦琼和尉迟敬德为什么会被供奉为门神?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秦琼,尉迟敬德

    秦琼和尉迟敬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过去,每年春节到来之际,中国不分江大江南北,千家万户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贴门神——说来奇怪,门神有很多种,秦琼和尉迟敬德最受欢迎,敬奉他们的人最多。秦琼和尉迟敬德都是唐朝名将。秦琼本是一名隋朝将领。隋朝末年,群雄并起。

  • 秦琼为什么要装病12年?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琼,隋朝

    秦琼为什么要装病12年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历朝历代,开国皇帝肯定是一位杀伐果断的明君,在其手下自然少不了一批跟随他打天下的人才,这些人在建国之后,自然是享受高官厚禄。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在打天下时期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修建了一座凌烟阁,将24为功高之臣的画像

  • 为什么李世民派来的太医一走,秦琼马上就让儿子把药倒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琼,唐朝

    你真的了解秦琼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隋唐时期,英雄人物众多,随着民间演义小说的盛行,秦琼(秦叔宝)这个人被广为人知。秦琼本出自隋朝军旅,行侠仗义,义薄云天,几经辗转,秦琼归到李唐账下,李渊对秦琼非常喜爱,在次期间,秦琼立功无数,还打败并招降了名将尉迟恭,名噪一时。但在李世民

  • 玄武门之变时秦琼去了哪里 秦琼没有参与政变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武门之变,秦琼

    对玄武门之变秦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琼,秦叔宝,是隋唐时期那段历史当中,最为璀璨的将星之一,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最得意的将领之一,犹如他的左膀右臂一般。即使是在李世民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太子李建成向他投来了橄榄枝,他也不为所动。后来李世民建造凌烟阁纪念功

  • 安禄山是谁?安禄山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禄山,唐代,安史之乱

    安禄山是谁?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

  • 安禄山死在谁手里?是死于亲生儿子之手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禄山,儿子,唐朝

    安禄山之死,似乎没有什么疑团。多部正史记载:他当皇帝后眼瞎患疽,性情暴躁,经常打人,亲信严庄和宦官李猪儿挨打最多。安禄山宠段氏及她生的庆恩,常想以庆恩代长子庆绪。长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使安禄山宠幸的宦官在替安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

  • 安禄山和杨贵妃真的只是“纯洁”的母子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玄宗,杨玉环,马嵬坡,安禄山

    历史上说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是一名胡人,他最后也成为了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并且建立了燕政权,他长得也很胖,在朝拜的时候只对着杨贵妃朝拜,唐玄宗问他为何只拜杨贵妃,而安禄山说是因为他们的地方是以母为贵,所以他只拜杨贵妃,唐玄宗哈哈大笑,随即让杨贵妃认了安禄山为干儿子;实际上安禄山早已经看上了杨

  • 安禄山的15万叛军为何能够摧毁掉一个“开元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玄宗,安史之乱,安禄山,开元盛世

    公元755年,唐帝国北方地区的军事将领安禄山发动了叛乱。15万叛军从范阳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在这一年的年底就攻克唐朝的东都洛阳。老迈的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但是在马嵬坡发生了那场政变。在此之后,唐玄宗成为了傀儡,唐肃宗走上台前。经过郭子仪等名将们的一系列努力,再加上回纥军队的帮助,唐军最终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