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田承嗣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为安禄山父子建祠

历史上真实的田承嗣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为安禄山父子建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94 更新时间:2024/1/13 10:28:28

历史上真实的田承嗣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代宗对挑起“蜀中之乱”的罪魁祸首崔旰,最后以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了安抚——任命其为西川节度使,并赐名为“宁”。

事情平息后,它看似一切如旧,其实它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那就是让其他割据势力意识到,叛乱也没有多大的危险性,既然叛乱的成本这么低,我们何不也冒一把险呢?

这其中就有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田承嗣行伍出身,原为安禄山部将,后随着安禄山起兵反唐,并有攻陷洛阳的骄人战绩。安史之乱失败后在莫州降唐,被封为魏博节度使。蛰伏多年的他看到朝廷处理崔宁的软弱,觉得机会来了,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公元773年,田承嗣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就是公开为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建立了一座祠堂,并尊其为“四圣”。以此为要挟,上表朝廷要求担任宰相职务(遥领宰相)。

他公开为叛匪建祠等同于谋反,哪来这么大胆?其实他就是摸准了当今皇帝的脉,皇上不会为这点事来动用大军的。

安禄山

果不其然,他的要挟成功了。百姓因长期遭受战争的蹂躏,已经承受不起战火的熏烤了。唐代宗实在不愿再刀兵,让天下遭受生灵涂炭之苦了,于是进行了妥协,派人劝其毁掉祠堂,封他为检校尚书仆射、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雁门郡王。

后来为了进一步笼络他,又将永乐公主下嫁其子田华。但是,田承嗣生性凶顽,愈加放肆,引起其他藩镇的众怒。

当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都与田承嗣有矛盾,听闻田承嗣抗拒朝廷,纷纷上表请求征讨。唐代宗一看群情激奋,也是到了该出一口气的时候了,于是命李宝臣、李正己与河东薛兼训、幽州朱滔、昭义李承昭、淮西李忠臣、永平李勉、汴宋田神玉等八位节度使派兵前往魏博,准备征讨田承嗣。

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和田承嗣原来是儿女亲家。李宝臣的弟弟李宝正娶田承嗣的女儿,也就是说他是田承嗣的姑爷子。有一次在魏州与田承嗣的儿子田维打马球,马受了惊,误将田维踢死。田承嗣知道以后非常恼怒,马上把姑爷子李宝正给囚禁了起来,然后派人告诉李宝臣。

李宝臣一看自己弟弟惹出这么大的乱子,当时以管教不严表示歉意,请田承嗣重重责罚李宝正。他当时心想,自己低调一点,多陪不是,让田承嗣消消气,他不会让自己的姑爷子遭大罪的,谁成想田承嗣看到回信,二话不说,立即下手一顿乱棍打死了李宝正。当李宝臣听到弟弟竟然被田承嗣活活打死的消息后,顿时目瞪口呆,从此两镇就结了深仇。李正己则是因为田承嗣平日看不起自己,曾经遭受过羞辱而记的仇。

此时田承嗣抗拒皇上,落井下石的时机到了,于是李宝臣和李正己都积极上表请求讨伐他,代宗也打算趁他们有裂痕时进行讨伐。

九镇联军共同行动,赶上当年对付“安史之乱”的规模了。田承嗣一开始很害怕,但是通过对形势的仔细分析,对各种情况的严密过滤,马上就有了对策——其实联军的关键就是李宝臣和李正己这两个人而已。只要搞定他们,九镇联军便会不战自溃。

于是他先从南面下手。田承嗣将自己管辖境的内户口、甲兵、谷帛册籍献给李正己,表示了臣服。先消掉当年对李正己轻视怠慢的怨气。他致书道:“我田承嗣今年八十六了,时日无多,儿子不肖,侄辈孱弱,我所有的一切,以后都是您的,怎敢让您劳师兴兵呢?”并跪拜在李正已的使者面前,亲自奉上簿书。

做完这些秀,又进行活灵活现的表演。在自己家中堂挂上李正已的画像,像对待祖宗一样的每日焚香祷拜,俨然把他当成了至尊无上的天子。李正己看到田承嗣真成了三孙子,当年的一些怨气也都云消雾散了。在高兴之余随即命令军队停止进攻,就地安营扎寨,不再前进半步。他这一停止进军,河南诸镇也不敢轻易的进兵。田承嗣顺利的解除南边的威胁后,就可以专心应对北方了。

但是他知道,北方的疙瘩不好解,非得拿出绝活来不可。

李宝臣的故乡在范阳,这是他梦寐以求要得到的地方。田承嗣命人预先在石头上刻下预言未来凶吉得失的文字:“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密令部下将石头埋在李宝臣的境内,派阴阳先生到李宝臣那里去忽悠,说范阳这个地方风水好,有帝王之气。并且让李宝臣能够挖掘到这颗奇石。

做完这一切,田承嗣的说客就上门去劝李宝臣了:“您与朱滔共同攻取沧州,如果攻克了,那么这块地方也是归朝廷,你自己不能够独据。如你能饶过田承嗣的话,请他将沧州让给你,他仍然愿意跟从你攻取范阳,亲自为你效劳。你率领精锐骑兵先行,田承嗣率领步兵随后赶到,范阳没有攻不破的。”

李宝臣听了此话,和石头上刻的预言相吻合,于是十分高兴。这两个老亲家此刻开始抛弃前嫌,互相串通,秘密图谋范阳。这边的田承嗣也非常守信用,计划一定下来,他立马率军北上驻扎在魏博与成德交界,准备随时听候李宝臣差遣。

李宝臣跟朱滔的使者说:“听说朱公容仪如同神仙一般,我希望看看他的画像。”朱滔给了他画像。

李宝臣将画像挂在习射堂,与各位将领一起观赏,说道:“这真是神人啊!”

朱滔在瓦桥驻扎,李宝臣挑选二千精锐骑兵,通宵驰骋三百里,偷袭朱滔,李宝臣告诫士兵说:“杀掉那个相貌与习射堂画像一样的人。”

当时两军刚和睦,朱滔没有料到情况有变,狼狈出战,遭到失败,恰好朱滔身穿别的衣服才得以幸免。李宝臣想乘胜攻取范阳,但朱滔已经派雄武军使昌平人刘怦镇守节度留府。李宝臣知道朱滔已有防备,不敢再进兵。

田承嗣听说李宝臣和朱滔已经闹翻,两军开始交起火来,立即带领大军往南开拔。同时派人告诉李宝臣说:“我境内有紧急情况,不能和您一起攻打范阳了,至于石头上的谶语,是我和您开玩笑的,千万别当真!”

得到这个回话,李宝臣又惭愧又愤怒,真是欲哭无泪。此时的他已经和朱滔有了裂痕,也无力再讨伐田承嗣了。便让张孝忠担任易州刺史,由他率领七千精锐骑兵来防备朱滔。

至此,轰轰烈烈的平叛联盟彻底瓦解。心力交瘁的唐代宗也由此一病不起,再也没有精力来管这些事了。

虽然公元779年,田承嗣病逝,朝廷终于去掉一块心病,但他却遗命让他的侄子田悦承袭了他的禄位,并命儿子辅佐。和皇家的子承父业同出一辙,但朝廷也不得不承认。从此开了藩镇世袭的先例。

标签: 田承嗣唐朝

更多文章

  • 安禄山在发动兵变之前,都做过什么?有什么样的舆论攻势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安禄山,唐朝

    你们知道安禄山在发动兵变之前,营造过怎样的舆论攻势?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我们现在提起唐朝的时候,往往会将其和汉朝并称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两个高峰。不过相对于汉朝的稳定而言,唐代的兴盛年代则稍显短暂。自唐玄宗在位前期,其发展到了极盛,而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代国力便迅速衰落,再也没有重现之前的

  • 大唐盛世军队充足,为何安禄山却敢叛乱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安禄山

    大唐天宝年间,精锐部队的部署是,在西域的安西节度使有24000人,北庭节度使,2万人,甘肃的河西节度使7.3万人。陇佑节度使有6.6万人,朔方节度使有,7.2万人。河东节度使有,6.7万人,范阳节度使有9万人,平卢节度使有,3.8万人,剑南节度使有2.2万人,岭南节度使有1.4万人。安禄山就是这样,

  • 史思明的名声为什么不如安禄山的响?史思明做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史思明,唐朝

    安史之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李唐帝国,又有着盛唐的美誉,无论是经济还是武力,唐帝国都曾触及到了中原王朝的顶端,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唐玄宗晚年逐渐不理政事,任用小人,再加上对形势的判断失误,却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从此唐朝一蹶不振,不由得让人感到叹

  • 李林甫:他是安禄山唯一忌惮的宰相,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林甫,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的故事。说起安禄山,大家一定觉得他就是个十恶不赦的恶人,大唐盛世就是被他一手颠覆的,连唐玄宗都不放在眼里,浩浩荡荡的举兵谋反,还建立了大燕帝国,自封为王,完全不把大唐放在眼里,可就是这样一个人见到唐朝宰相李林甫却服服帖帖,不敢声张,

  • 安禄山被冠以吹牛祖师爷,背后真正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安禄山,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安禄山叛唐之前任朔方节度使,手握重兵。这样一个武人,却在历史上留下一则绝妙的吹牛“轶事”。事情发生在安禄山叛唐,自称大燕皇帝之后。那时,他身边已聚集一大批文人墨客,经常给他吟咏一些歌功颂德的诗赋。老安自以为高人一等,诗

  • 安禄山造反一年多就死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一蹶不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安史之乱,唐朝

    对安史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安禄山起兵一年多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后唐朝一蹶不振?有人以为安禄山造反了很长时间,其实不是的,安禄山起兵造反一年多后就死了,但是唐朝却在平叛多年后无法恢复到盛唐的水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件事,到底唐朝因为

  • 当时的帝国统治者非常的强大,安禄山为什么还能坚持八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禄山,唐朝

    说到安禄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当时雄居地球,四方来贺,更是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无论是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产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在此之前通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百姓生活也得到了

  • 唐玄宗是怎么一步一步喂大安禄山的野心?还葬送了大唐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玄宗,唐朝

    你们知道唐玄宗是怎么一步一步喂大安禄山的野心,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安禄山,一个几乎颠覆盛唐王朝,为曾经繁盛的唐王朝带来万劫不复之祸的男人,他的野心与他的欲望一样无法被填满。面对唐王朝一次又一次对他的信任与重用,他想到的不是回报赏识他的唐玄宗,反而是在看透了唐王朝的外强中干后,选择了反叛,

  • 杨国忠简介 揭秘历史上杨国忠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国忠,宰相

    杨国忠生活于唐朝时期,原名杨钊,杨贵妃的堂哥,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执政期间,独揽大权,起用奸佞,外戚跋扈,民怨沸腾,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最后被将士乱刀砍死马嵬驿上。杨国忠简介杨国忠生活于唐朝时期,是一朝宰相,原名杨钊,山西芮城人氏,与杨贵妃是亲戚关系,张易之的外甥。杨国忠出生年月不详,死

  • 揭秘:奸相杨国忠和虢国夫人之间的露水情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国忠,虢国夫人,杨玉环,唐朝

    杨国忠,何许人也?其原名并非为国忠,乃单名一钊。因被唐玄宗赏识器重,亲下圣谕赐名为国忠,此乃杨国忠名字之由来。杨国忠的故事,代入现代人观念,摒弃政治立场和功过评判,可谓是一部励志史。他出生于市井,成长于乱世,幼时的他常常吃完上顿不知下顿在哪里,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他逆境长成,正是这种环境,造就